纸上春牛!小布带你去千年古镇赏“牛”【爱申活暖心春】

旅游 周到上海 2021-02-17 15:16

原标题:纸上春牛!小布带你去千年古镇赏“牛”【爱申活暖心春】

牛年到,小布带你去新场古镇看牛!

古镇上怎么会有牛?

原来,这牛不在街上,

而是在纸上!

新场古镇下塘街边,

一条长长的画轴

在长条桌上一字铺开,

上面,正是各色各样的牛:

上古时期的神牛,

红山文化的玉雕牛,

汉砖、青铜器上的牛,

唐代《五牛图》上五头英姿飒爽的牛,

甚至还有非洲野牛、

外滩的牛雕像、华尔街铜牛……

这二十多头”牛“均是剪纸作品,涵盖古今、贯通中西。刚在路边展示,就引来了游客驻足观摩。

米俊霞和她朋友王离宁,两人欣赏了好一会。“看到老师用一把剪刀就能剪出这么栩栩如生的作品,真的很惊讶。”王女士说。“这些作品非常活灵活现,把牛的神态都刻画出来了。不同时期的牛都不太一样,观赏剪纸的同时,我们也了解了很多文化知识。”米女士说。

这些惟妙惟肖的作品,均出自艺术家马娇之手。她6岁起跟着祖母一起剪纸,经过30余年不断探索,将剪纸与石刻技法融合,为传统剪纸技艺增添了许多创新元素。

“我元旦时就开始构思着手创作。在剪纸的过程中,我惊讶地发现,艺术作品中牛的形象演变 也反映着中国农耕文化的发展脉络。”马娇举了个例子,3000多年前,人们就用铁犁开始耕地,非常了不起。 同样的,剪纸的历史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审美情趣。 马娇介绍,上古时期,中华大地就出现了“剪纸”,但是当时用的不是纸,而是用树皮、树叶、兽皮、玉石磨成的薄片等材料来制成剪纸的图案。

剪刀也是剪纸的必备工具。据说,在大禹治水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剪刀的雏形。《说文解字·羽部》载:“翦,羽生也。从羽,前声。”意指截断、斩断。汉代时,剪纸已经非常成熟了,当时造纸术还未发明,人们用叶子作为材料。有句诗这么描绘:汉妃抱娃窗前耍,巧剪桐叶照窗纱。

隋唐时期,剪纸的艺术水平上了一个台阶,当时人们用复杂的历史传说等题材创作剪纸作品。至宋代,剪刀制作技艺的提升更是为剪纸艺术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明清时期,剪纸已经进入了成熟的工艺化时代。 当代社会,剪纸依然充满意义。马娇认为,剪纸是匠人精神的反映,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含义。除了剪出历代不同的牛,马娇也有不少原创牛剪纸。

比如这幅牛,牛面龙眼: 一双大眼炯炯有神,额头上有个闪电图标,牛 鼻子中间则是奔腾跃动的火苗。 马娇介绍,这是“雷神火神牛”,预示着疫情过后,生活将红红火火,牛气冲天!

来源:浦东发布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