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跃水底胜落网,手擎一尾一尺广
回身落水水几丈,俄顷出没鱼穰穰 ”
这是明代吴梦旸在《捕鱼词》里的描述
美丽的珠江水域是中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这里山清水秀,河网交织
稻花香里处处鱼虾
丰富的淡水水产资源让这里成为中国有名的美丽富饶之地
那美丽的珠江流域里都有哪些鱼类
我们的科技工作者为了保护这些自然资源又做出了哪些不懈努力?
由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
广州市科学技术普及中心承办的
“广州科普游VR全景展厅”
让广大市民足不出户
就能通过VR视角走进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认识珠江水产鱼类的多样性,
了解现代渔业良种选育与引种、鱼病防治等现代科学技术
珠江鱼类标本室
珠江鱼类标本室,面积达600平方米。里面是科研人员1953年以来收集到的珠江水系1000余种淡水鱼类标本,有齐全的珠江水系鱼类标本。渔业资源生态研究室自2005年起,开始在珠江肇庆江段开展基于漂流性鱼卵、仔鱼周年动态监测工作。之后,陆续在珠江干流西江封开、浔江石咀、红水河吾隘、红水河大湾、南盘江百乐,在主要支流柳江石龙、左江下楞、右江金陵、邕江老口、贺江江口和东江古竹等地设立了12个监测站点,建立了覆盖珠江主要干支流的漂流性鱼卵、仔鱼监测网。截止目前共采集鱼卵、仔鱼样本50000余瓶,每年仍有约4000瓶样品入库。
珠江水产研究所成果墙
中国水产科学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创建于1953年,多年来立足珠江流域,面向全国,开展热带亚热带渔业相关科学和技术的研究,承担解决我国热带亚热带乃至全国渔业发晨中基础性、关键性、全局性、前瞻性的重大科技问题。经过60年的发展,珠江所在鱼类人工繁殖、良种选育与引种、池塘养殖理论和技术、鱼病防治、渔业资源和环境等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建所以来取得“家鱼人工繁殖”、“万亩连片高产养鱼综合技术”、“草鱼出血病免疫防治技术”等各类科技成果近200项,其中国家级6项、省部级60余项。获得国家一类新兽药证书1项,养殖新品种4个,授权专利113个;制定标准26个,撰写著作60余部。为我国的渔业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水产疫苗工程技术中心
近年来,中心突破了多项中试与产业化关键技术,研制了多个水产疫苗,为水产疫苗产业化开发发挥重要桥梁和孵化平台作用,已被认定为"广东省水产疫苗工程技术中心“、“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水产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心立足产业,以基地为共享平台,进行水产疫苗创制和工程化、规范化等产业化研究,与国内外难关研发单位携手合作,取得了多项成果,为我国水产病害防控新产品研发和产业化应用发挥了重要作用。
如今随着珠三角地区的工业发展,生态环境遭到一定的破坏,某些区域江清水秀不在,鱼虾逐年减少,甚至不少水产资源已濒临灭绝。为了保护保护环境、养护渔业资源,我们必须强化渔业管理,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消除水域污染,打击违法捕捞行为,有计划性、针对性、科学性地开展珠江水产的相关研究工作。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就能让珠江的水更清,鱼更多,更加美丽富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