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暖阳,静谧和煦。2月2日,从内邓高速渠首站出发,沿渠首快速通道前行2.5公里左右,淅川县九重镇邹庄村就呈现在眼前。
只见宽阔的水泥路穿村而过,一排排二层小洋楼分立两边,绿化带里绿植葱茏。“住着小洋楼,在公司带动下村子成了休闲生态园,家门口就可以务工,现在我们的生活可美了!”刚进村,邹庄村党支部书记邹玉新就向记者“炫耀”。
“老家在丹江岸边的九重油坊岗村。那里土地肥沃,人均二亩多地。因盛产芝麻、花生、油菜,村东有一个大油坊而得名……”正在拉牛草的贫困户邹新成插话道。
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建设,2011年,邹新成和748名村民一起从油坊岗村,搬到邹庄村。“虽然住上了移民房,村里通了水电路。但人均只有1.4亩地,种经济作物没饭吃,种粮食作物没钱花,日子不好过呀!”回忆刚搬来头几年,邹新成连连摇头。“尽管政府进行了移民后期扶持,但由于思想守旧,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辛辛苦苦干一年,忙到年底不见钱。”邹玉新说。
邹庄村的转变始于2016年。这年年初,淅川县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确立了“短、中、长”三线产业结合的绿色发展思路。邹庄村立足紧邻渠首快速通道和距邓州市较近的区位优势,把全村662亩土地流转给景都果园农业有限公司,发展莲藕、猕猴桃等特色产业,打造集采摘、住宿、餐饮于一体的生态观光园。同时,对村庄进行绿化、亮化、美化,补植了绿化带,安装了太阳能路灯。村内卫生包组包户、定人定岗、定点处理,使村容户貌焕然一新。
村庄美起来,生活富起来。
在临近村庄的景都果园猕猴桃基地里,贫困户陈丽正在剪枝。“过去公婆都是‘药罐子’,两个娃儿上学,一个娃儿残疾,家里缺劳力,里里外外全靠我一个人顶着……快把眼哭瞎了。”说起以前,陈丽眼圈红了。“但现在完全不一样了,生活比蜜甜!”
“景都果园公司不仅可以流转土地让群众获得‘租金’,而且群众在基地务工能拿到‘薪金’。”九重镇党政办副主任方少林介绍。
生态园发展起来了,乡亲们的日子也越来越好了。
“我在果园干活,剪枝、摘果、施肥、除草,一天60块钱,离家近能顾家,非常好。家里5亩多地流转给公司,一年租金5100元;我在公司务工、儿子在深圳打工一年薪金将近50000元;托管养了4头牛,产业奖补9000元;还有全家低保、光伏分红、残疾人补贴、移民后期扶持……今年收入七八万元哩!”掰着指头算收入,陈丽禁不住乐开了花。
为了帮助村民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创业,村“两委”开展了种养殖大户技术帮带活动,组织村民学习丹参种植、辣椒花椒种植、养牛养羊等技术。
“要不是党的政策好,我会一直可怜下去。”精准扶贫彻底改变了邹新成的人生轨迹。67岁的邹新成和痴呆憨傻的老伴相依为命,2016年以前靠在镇内打零工维持生活,年收入不过三五千元。脱贫攻坚开展以来,村脱贫责任组鼓励邹新成参加县乡开展的劳动技能培训,加上自身努力,他学会了养牛技术,目前边养牛边种田打零工,年收入达4万多元。“现在政策这么好,只要好好干,日子就越过越美气!”邹新成说。
对年龄较大有劳动能力的群众,则通过技术培训安排公益岗位,让其有一份稳定的收入。“刚搬来时,虽然家里七个人九亩多地,但是日子艰难。现在村里安排我干保洁员,一年给万把块钱;孩子们在外打工,一年能挣六七万块钱,供养了三个大学生。”贫困户邹银产说。
借助景都果园发展的东风,邹庄驶入了加速发展的“快车道”:种植花生200余亩、烟叶220亩、辣椒130亩、养羊1200只,规模化养殖场、烟叶烘烤车间、标准化养殖小区……一项项因地制宜的特色产业和项目建设,铺就了邹庄村的致富路。2020年,邹庄村人均年收入由5年前的5000元增加到现在的13000元,8户贫困户全部高质量脱贫。
夕阳将要落山的时候,一辆大巴载着游客慕名到景都果园食宿,游客们刚一下车,就迫不及待的自拍、合影留念,欢声笑语久久地回荡在景都果园的上空……
(淅川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