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碳达峰、碳中和?成都市政协委员、西南交通大学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赵锐给出了自己的建议。赵锐提交了一份名为《关于开展碳标签探索与实践,推动公园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提案,他表示要以碳标签为量化载体,营造低碳绿色消费新场景,积极采用实施会议碳中和、景区碳中和等方式,促进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统一。 碳标签是可视化的绿色通行证 蕴含绿色低碳发展理念 什么是碳标签?赵锐告诉记者,碳标签是蕴含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的一项重要政策工具,通过测算产品或服务在生命周期内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以标识的形式呈现,“碳标签就是一张可视化的绿色通行证,可以赋予公众更多的绿色知情权,营造出更多可参与、可获得、可感知的低碳消费场景。” “走进商超,大部分商品都带有碳标签标志,越来越多的市民在购物时关注碳标签数据。”在赵锐看来,这是未来低碳消费的新场景。2018年,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及国家低碳认证技术委员会初步确定电器电子行业为碳标签认证试点,但尚未在全国实施碳标签产品认证体系。 鉴于碳标签认证体系尚需优化,赵锐建议可考虑与高校、认证机构深度合作,开展多维度、多层次的数据分析,识别与界定低碳行为,科学评价减排贡献,制定合适的、可推广、复制性强的碳足迹核算方法准则,实现碳标签的本地化设计与国际认证融合,突破碳标签信息沟通不够、对比不强的瓶颈。“可以在全社会广泛征集碳标签Logo的设计思路,并在学校、场馆等公共机构承办碳标签设计及发布会等活动,提升公众参与感与获得感。”赵锐表示。 引导采用碳中和方式 鼓励企业主动参与碳标识认证 如何更好地开展碳标签探索、让碳标签概念更深入人心?赵锐表示,要以公共机构作为碳标签实践的沃土,面向不同公共机构类型,通过调查公共机构用能面积、人员组成、资源能源利用状态等属性,逐步探索建立公共机构碳标签认证的关键指标体系,以“零碳”机关建设为目标,设计公共机构碳标签认证基准线。 除了公共机构外,还应鼓励企业主动参与碳标识认证。比如,完善碳标识类低碳认证的激励机制,对自主、自愿参与认证体系的企业或平台给予一定的补贴、税收优惠和审批支持,鼓励企业将认证后贴碳标识的产品投入智慧城市建设、居民日常生活,以及产品出口,实现商业与公众低碳行为的双赢。 “碳标签可以促进政府提供更多绿色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应用场景,增强消费者的环保意识,倒逼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更多绿色低碳品质的产品和服务,让全社会共享绿色福祉。”赵锐表示,以碳标签为载体,可以不断优化升级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持续提升成都公园城市生活品质。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叶燕 肖皓月 |
本网站所刊登的所有内容, 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 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 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获得合法授权的, 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必须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 成都商报”字样。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侵权举报电话: 028-86783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