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胡建红 胡媛媛 刘捷萍
2月3日,农历腊月二十二,立春。
《尔雅》有云:“春者,天之和也。又春,喜气也,故生。”
伴随着又一个春天到来,长沙这座三千年古城又开始书写新的逐梦故事。
有梦想相随,便有力量滋长。
圭塘河畔一处精美别致的图书馆里,一场记录雨花发展成就的图片展,将人们带进时光隧道,真切感受到梦想的力量:黄土地生长出的通衢路网,生产线上的机器人矩阵,林立高楼里年轻创客的奔忙身影,城市内河生态修复后回归的蹁跹白鹭……
图片展的最中央,百名不同年龄者的笑脸,汇聚成一个动人心弦的字:“梦”。
圆梦的笑容,最灿烂,也最动人!去年12月,国内知名智库“壹城智库”发布“2020中国城区高质量发展报告”,雨花区位列全国百强区(地级城市)第十八,排名中部第一。
从荒野纵横的长沙郊区,到综合实力领跑的中部强区,这一逐梦之旅,雨花走了25年。
梦想盛开,才有雨润花开!
雨花的逆袭成长,为长沙的蓬勃生长,写下了生动而丰盈的注解。
注解的背后,是一行行踏路而行的深深脚印;脚印的后面,是一次次怀揣梦想的跋涉远行。
对年轻的雨花而言,逐梦远方的行囊中,总会装上几个不得不回答的问题——
既不靠海又不沿边的内陆城区,怎样才能突破地域局限,寻找属于自己的开放突破点?
先天不足的城郊接合地,怎样才能走上逆袭之路,实现由跟跑者到领跑者的转型跨越?
洗脚上田后的郊区人,在融入城市化发展的时代大潮时,怎样才能实现城的增长与人的成长同频共振?
……
这是需要一批又一批追梦者、一代又一代奋斗者接续回答的“时代之问”。
当时代考题与区域答卷深切呼应,长沙城东南,无数梦想的种子生根发芽,无数追梦圆梦的故事精彩演绎。
一个多月来,记者走进这里不停探寻,破解雨花逆袭而上的密码——因为过往追梦不息,才有当下盛世华章!
第一章
由边缘到前沿
追逐转型之梦
1300年前的唐朝,一座飞檐六角亭在长沙城落成,名曰“雨花亭”。
因地势高峻,在清嘉庆进士罗瑛所作的《雨花台双桂》中,立此览景可见“山郭恣幽讨,一径穿苍烟”。
当时,谁也不会想到,一座亭台会与一个城区的崛起关联,但历史总会给有准备者以舞台。
1996年,长沙进行区划调整,因古亭而得名的雨花区,走到时代的面前。
此时,拥有诗意美名的雨花,全身却散发着“土气”:115平方公里的区域面积中,城区仅占1/10;作为昔日的郊区,这里土地肥沃,一直是城市“菜篮子”“米袋子”,但粗犷生产的乡镇企业散落,“小鸡吃米、粒粒下肚”的工业模式举步艰难;城市化脚步滞后,除了屈指可数的三条城市干道,放眼望去处处是低矮的楼群、简陋的乡村路……
岁月的车轮驶入21世纪,新一轮区域竞争大幕开启。
环顾周边,同在长沙的兄弟城区,要么因历史底蕴深厚而声名在外;要么因临水而生,拥有通江达海的便捷;要么因产业基础雄厚,享誉三湘大地。
放眼中部,地处湖北、安徽、江西等省份的城区,挟交通大枢纽、新能源基地、科技创新策源地之势能,在全国城市之林中风生水起、各有千秋。
征途漫漫,唯有奋斗!
“时代前行的迅猛步伐,让我们等不得;日趋激烈的竞争态势,让我们慢不得;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让我们拖不得。”这是雨花一届又一届决策者们形成的共识。
没有天时地利,却不扼腕叹息;缺乏基因优势,却未踟蹰不前。
“从泥土中站起来的雨花人,汲取了大地之力,自古就有一种拼劲与韧劲。”雨花区委书记张敏生动而接地气地揭示了“雨花力量”:正是因为摒弃了“郊区意识”、跳出了思维定势、打破了眼界局限,顺应时代变革大势的城东南,催生出现代化建设之梦、高质量发展之梦。
有了充满激情的远行之心,雨花之梦的轮廓日渐清晰——
“东山辣椒边山藕,侯照丝瓜哪里有”,黄土地上歌谣犹在,如何才能摆脱小农经济的发展固式,抢抓现代产业和科技变革机遇,打造经济跨越赶超的基点?
“行路难觅景,城郊盼芳菲”,粗犷的城市风貌留下声声叹息,如何才能摒旧立新,为长沙东南重塑一座国际化、现代化新城?
“有女莫嫁洞井铺,三年磨穿九条裤”,昔日的贫瘠难以滋生幸福,如何才能做好告别落后的减法、奔向全面小康的加法,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
如今,行走在城东南,昔日城市的边缘之地,已处处可见繁华盛景;往日落后而零散的产业,一步一个脚印走向全国乃至全球的前沿!
10秒,一台长步道工业相机电路板制成;60秒,一台比亚迪乘用车下线;1小时;一台驰众机器人诞生……
从一片空白到光华灿烂,今日雨花,已迎来先进制造业的高光时刻。
从245年前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起,回顾世界历史,每次工业革命都是人类社会的一次跃升。在新一轮全球竞争中,工业革命同样启示发展的航向。
在雨花,工业变革却是一条曲折的上行线。
进入新世纪,加速新旧动能转化的雨花,开始探索产业制胜之道。从传统的机械配套到热门的环保产业,“捡到篮子都是菜”带来的却是生产粗放、能耗率高、集约化低、同质化明显的困境。
一次次头脑风暴精准研判时代需求、科学考量区域实际,雨花找到了破局的关键:毅然舍弃前期带来一定经济效益的部分业态,推动环保产业向新能源汽车及配套转型;淘汰小规模的传统机械企业,大力发展细分领域的高端智能制造业。
为此,该区先后婉拒不符合产业发展定位的企业100余家,其中不乏上市公司。
壮士断腕之后,拐点悄然出现。
比亚迪来了。2009年,比亚迪电动大巴项目落户雨花,仅一年后,在巴菲特与比尔·盖茨的现场见证下,全球第一款纯电动大巴比亚迪K9下线。
“大象兵团”迎风起舞,晓光模具、海福来等配套企业乘势而上,雨花一跃成为新能源汽车及零配件产业中心。
机器人来了。当“AI之父”艾伦·图灵取代蒸汽机先驱瓦特,成为最具国际影响力杂志的封面人物,昭示人工智能的世界“风口”已经来临。
雨花再次抢占“先”机,强引入、强孵化、强研发,中南智能、驰众等机器人企业龙头,长沙智能机器人研究院等研发智库争先入驻,雨花被授牌为全省唯一的“机器人产业集聚区”。
下好先手棋,带来新境界。目前雨花区拥有智造型企业近3000家,新能源汽车及零配件产业链、人工智能及机器人产业链产值年均增长超过20%。
在这里,呈现的不只是现在,还有未来。
晓光模具智能工厂内,上百名机器人“焊工”列阵,在光与火中精准完成汽车零部件总成焊接;湖南人工智能科技公司里,萌态十足的迎宾机器人不仅能热情引路,还能为你端茶送咖啡;大族智能装备制造基地内,攻克核心组件“卡脖子”技术后,激光加工设备率先实现全国产化……
从借力到借鉴,从制造到创造,从跟跑到领跑,雨花为长沙先进制造业发展释放扛鼎之力。诸多成长型企业变身“参天大树”,新兴工业实体携手成林。
爱拼敢闯的雨花人,对市场经济有着与生俱来的敏锐性。
上世纪90年代末起,雨花各类市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最多时有50余家。由于缺少规划、涉域过广,“野蛮生长”的1.0版市场群,不仅缺乏对经济的拉动力,还伤害了城市的肌理。
从以量占市场,到以质求发展!
雨花全面探索市场转型,以拓荒牛精神突破旧体制约束,淘汰一批、整合一批、转型一批后,特色鲜明的22家专业市场加速成长。以红星、高桥为龙头的综合性2.0版市场群更是蜚声全国,“湖南市场看雨花”实至名归。
青山如画、客商如织。20天前在红旗路与时代阳光大道交会处,红星全球农批中心一期开市。
从田野边崛起的红星大市场,走过从小到大、从粗到精的轨迹,如今已是中部规模最大农产品交易集散地的它,从未忘记自我革新。现代化的全球农批中心内,实体采购+电商模式,让市民一站式淘遍海内外优质农产品,充满智慧气息的3.0版市场群呼之欲出。
从1.0到3.0,这是市场群蝶变的惊艳节奏。一个“转”字,更让雨花现代服务业写尽风流。
地铁3号线开通带来巨大人气,作为长沙历史悠久的“头部商圈”,东塘商圈一手强化线下服务,一手探索线上引流,友谊商城一场直播最多时吸引20万人观看,单场销售额超过200万元。
去年国庆假期,由复地星光天地打造的24小时开放式商街迎客,为彰显娱乐时尚内核、倡导情景式消费的德思勤商圈注入新血液。缤纷的百货、不打烊的书店、燃情的酒吧,让城东南之夜有了N种选择。
老牌商圈加速蝶变,新型商圈厚积薄发,雨花确立商贸大区地位,商业版图为之一新。
现代金融、文化产业、交通物流形成矩阵,工业设计、信息技术、软件产业开花结果。经济发展方式的华丽“转身”,为雨花塑就集聚效应强大的现代服务业之芯,当前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六成以上。
“革故”为“鼎新”腾出空间,“鼎新”为“革故”注足底气。从结构优化到培育经济新动能,从腾笼换鸟到破茧成蝶,久久为功的产业嬗变和升级,成就了梦想腾飞的基底。
夜幕降临,沿着韶山路行驶,中机国际大厦、顺天国际金融中心、潇影大厦……一路高楼林立、流光溢彩,城市犹如舒展的璀璨画卷,勾勒出壮丽天际线。
这条20公里长的大道,见证区域的光荣与梦想,更昭示雨花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
1996年雨花成立时,该区唯一一条国道,便是韶山路107线洞井铺到大托段10公里。20余年来,韶山路不仅北延南拓,新花侯路、长沙大道、木莲冲路、时代阳光大道等一条条城市主轴也接踵亮相,“七纵八横”的路网骨架,让区域挺立起硬气的脊梁。
伴随道路延伸的,是区域边界的拓展、城市风貌的巨变、发展要素的抵达。
不断“长大”的雨花,区域面积从115平方公里扩展到如今292平方公里。通衢两侧,高层楼宇群并肩接踵,奏响城市上空韵律起伏的交响;建筑与道路之间,点点绿园星罗棋布。昔日郊区抖落“土气”,为长沙定制了一张国际化封面。
产业转型、城市发展的过程,也是雨花重塑基因的过程。在解构与重构城东南经济社会版图的历程里,雨花每向前一步,都付出了无数艰辛。经过20余年的追寻,梦想终于照进现实!
伴随着经济的转型增长,雨花的民本情怀更为深沉。
从以前打零工、吃低保勉强维持生计,到如今在扶贫干部帮助下,种植容器苗有望实现10万元的年收益,跳马镇三仙岭村贫困户彭仲文为他的苗园起了一个动情的名字:“共康园”。
“意思就是‘感谢共产党,同步奔小康’。”老彭说。
时代洪流滚滚向前,社会进步一日千里,雨花温度恒暖入心。
该区坚持将每年新增财力八成以上用于民生,“十三五”期间,一项项民本工程接力赛跑,让幸福触手可及:那是新增的4.6万个学位,为孩子带来的阳光成长;那是建成的125万平方米保障性住房,为群众托举起的安居之梦;那是36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摘帽后,洋溢的笑声与信心……
更多保障、更显公平、更具尊严、更有希望,雨花人的多姿生活汇成雨花梦的多彩底色。
过去的筚路蓝缕,成就今日的玉汝于成。一组又一组数字,刷新前行的速度。
“十三五”期间,雨花区GDP在全省率先突破2000亿元大关,2020年GDP达2193亿元;去年市场主体总量达19.2万户,每万人拥有市场主体2018户,均为中部城区第一。
不久前由壹城智库发布的“2020中国城区高质量发展报告”,从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共享发展、安全发展等多个维度进行评估,雨花紧随广东、江苏、浙江等沿海发达地区城区,强势打榜全国百强区(地级城市)第18位,勇夺中部之冠。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
沧桑巨变,换了人间!
第二章
由内陆到外向
寻找开放之梦
千百年来,开放的因子一直流淌在长沙人的血脉里。
时光回溯到唐朝,巧夺天工的铜官窑匠人自信地将文字和画作绘于瓷器之上,惊艳了世界的目光,也让绵亘万里的海上丝绸之路,始终闪耀着湖湘文化的光芒。
即便身处内陆地,长沙从未停止赶海的步伐。
即便偏隅城东南,雨花始终有着向海的梦想。
浏阳河从雨花穿境而过,留下了宛若梨形的第六弯。
浏水悠长,梨湾景美。或许,正是世代静卧在此的这道河湾,滋养了雨花人对“在水一方”的向往。
雨花的诗和远方在哪里?
昔日立于梨湾,放眼望去皆是阡陌田野,即使距离最近的出海水路湘江,也有20余公里路程。雨花,犹如一名“宅”在城市中的美丽少女,对远方的世界有着无尽想象和期盼。
雨花的赶海之行,从一处小小的埠口开始。
位处浏阳河畔的东山埠口,为雨花打开了一张窄窄的联通四方之门。从最初“日仅数舟”,到后来商船如织,小码头用坚守换来繁华。新中国成立后很长一段时间,这里都是江西萍乡、湖南株洲和醴陵等地进出长沙的水陆要道、商埠要地。
水的灵动,加速了内陆城区与世界的互动。
1950年秋,省湘江文工团土改工作队来到东山,创作了一部《双送粮》小歌舞剧,《浏阳河》便是其中一个唱段。此后《浏阳河》经过多次改编,“五十里水路到湘江”的嘹亮歌声,将长沙的开放气度传唱天下,也成为世界认识雨花的鲜明印记。
光阴荏苒,水运码头慢慢退出了历史舞台。
雨花清晰地看到,只有不断探求由河入海的路径,才能找准成长的契机。否则在全球化时代,雨花仍将“宅”在长沙城市一隅,裹足难行。
开放的决心坚如磐石。
时代的机遇说来就来!
2009年12月26日,一列最高时速350公里的高速列车驶入长沙火车南站。
从此,长沙步入高铁时代;从此,雨花有了对接世界的快行线。
11年弹指一挥间,如今每天超过200对列车在雨花呼啸而过。从这里出发,你可以东到上海、西至昆明、北到长春、南到香港。跨长江、穿南岭、衔珠江,“贴地飞行”直达全国24个省会、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
开放的胸襟海纳百川。
雨花的国际“朋友圈”不断扩大。
“Welcome to Gaoqiao!”当首届中非经贸博览会在长沙举行,作为重要分会场的湖南高桥大市场,用浓烈的热情、红火的贸易,让中外嘉宾感受到长沙这座网红城市的独特魅力。
20余年的精耕细作,如今已是全国第三大综合市场的高桥,仍在追求更高远的对接全球贸易之路。“高桥要有逐梦‘世界商港’的雄心与抱负!”市场董事总经理罗晓信心满满。
随着国家级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落子高桥,带来的免征不退、简化归类、快捷通关、结汇创新等系列利好,让高桥商户在家门口轻松实现“卖全球”。
试点两年来,商户刘海长见证了太多改变。其店里的酒杯、餐具,此前只在湖南本土销售,如今已经“飞”到巴西、阿联酋、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高桥身影活跃于全球市场,去年其市场采购贸易出口额实现9.9亿美元,同比增长53%。
高铁飞驰、高桥跃升,内陆城区的底气和信心,在不断扩大开放中找准了价值链新坐标。
越自信,越开放;越开放,越发展。
2020年9月,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获批,其中79.98平方公里的长沙片区,突出临空经济,打造全球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内陆地区高端现代服务业中心、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和中部地区崛起增长极。
随着0.6平方公里高桥区块、4.5平方公里高铁新城区块列入自贸试验区范围,雨花也由此迎来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强化数字化支撑、完善全链条金融、推出全方位服务、探索立体化物流,一系列要素保障和政策保障体系积极构筑,雨花奋楫向前,加速融入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浩荡大潮!
开放者,不以山海为远。
从正在建设的浏阳河国际文化科创基地望去,一面是奔涌不息的滔滔浏水,一面是宛若浪花起伏的火车南站。
去年9月,总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的基地一期启建,如今展示中心已投入使用。步入其中,科技手段、多元文化演绎着移步换景的奇妙组合,让人们仿佛置身于万丈星河的浩瀚宇宙。
每一段追梦的旅途,都期望拥抱星辰大海。
位于雨花高铁新城区块的浏阳河国际文化科创基地,志在打造“中国的百老汇”。未来其将以文化产业IP为内核,以科技、金融为两翼,为文化名城长沙再添一处国际IP产业运营中心。
“2018年,我们将风靡全球的加拿大太阳马戏引入长沙,110个货柜上万件演出道具,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进出关过程。”基地项目打造方、深圳容德文化传媒集团董事长钟烨感慨。
乘着自贸试验区建设的东风,钟烨看到动人的未来:以浏阳河文创基地为龙头,联动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对接湘粤港澳创意产业,高铁新城区块欲成为全球领先的5G视频和电子竞技产业基地、国际文化创新交易平台。同时,积极探索国际演艺审批“一网通办”、国外演艺团体道具简易监管等新模式,“世界优秀文化,将以更快的速度来到你我身边”。
日前,长沙市政府同意在高铁新城区块打造自贸试验区“国际文化科创基地”“高端现代服务业总部经济中心”,未来在这里,文化创意、总部经济、国际商务、科技金融将携手共舞。
志合者,不以路遥为阻。
白炽灯下,一件醴陵釉下五彩瓷瓶被稳稳举起,润泽如玉的瓶身上,一幅花鸟工笔画精巧而传神,轻轻叩瓶更能发出婉转清音……这一场景,被万里之外的尼日利亚客商通过视频看得真切。“So beautiful!”老外与高桥商户热聊起商品交易的相关事宜。
作为我国自贸试验区中第一个中非合作先行区的先锋板块,高桥迎来“非品入湘”和“湘品出海”叠加发展的黄金期。
随着李瑞凯的巧手翻飞,埃塞俄比亚原生种咖啡豆被研磨冲泡,浓郁的醇香在非洲咖啡街飘逸开来。
扎根高桥20年,李瑞凯已成为湖南最大的咖啡整合服务商。但此前在采购咖啡豆等非洲资源型产品时,他也曾遇到难题:因信息不通、对非贸易通道不完备和配套支持体系不完善等制约因素,进口咖啡原料多委托上海、深圳的贸易公司,转运时间长、流通成本高。
去年,非洲咖啡街亮相高桥大市场,一站式集聚来自肯尼亚、卢旺达、坦桑尼亚等地的优质咖啡原料。在雨花区和市场共同推动下,入驻咖啡街的商户实现原产地直采。“不仅成本降低,运输时间也缩短一半以上。”李瑞凯难抑兴奋。
星光不负赶路人。
5个月的光阴,雨花高桥区块已为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写下生动一笔。
产业共融——非洲咖啡街、非洲可可中国营销中心、非洲坚果交易中心相继迎客,15万平方米的中非经贸合作促进创新示范园一期建成投用。今年1月,中非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等82家企业及机构入驻示范园,新增企业有望年内带来进出口贸易额20亿美元。
服务升级——高桥建成一站式全程代办服务中心,在此可享商事登记、外贸服务、创业辅导、税务服务、品牌建设等16项管家式服务;中非跨境人民币中心落成,中非贸易企业在家门口就能获得全环节的跨境结算、融资和担保服务。
智囊集聚——中非经贸合作研究会成立,其汇聚大批专家院士和深耕非洲的研究员,将重点围绕十个国家、十个课题、十大产业展开研究,为深度合作提供智力支撑。
4年前,坦桑尼亚客商伊玛第一次来到长沙,便爱上这个城市。如今,远在非洲的他与高桥贸易频繁,还有了一个深情的中文名字:念沙——思念长沙。
情感在这里沟通、合作在这里交融,走向国际舞台的雨花,朋友越来越多,不断收获友谊与精彩。
敞开的大门,让雨花自带“磁场”和“气场”,去年全区外贸进出口额增长23.5%。
在开放中创造机遇,在合作中谋求共赢。
大开大合的背后,是重信守诺的风范品格,是命运与共的博大胸襟,是自信包容的文化气度,是天下大同的理想追求,更是一个内陆城区的气质与格局再造。
放眼全球,新一轮大竞争大发展势不可挡。
身处新的时代方位,雨花将推开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大门:积极承接并完成湖南自贸试验区长沙片区113项改革事项中的96项,并推出自主创新改革十余项;协调推进长沙火车南站货运中心建设;着力打造国际化、全链条的中非经贸合作综合服务平台,
不以雨花为世界,而以世界谋雨花——这便是雨花人向往和追求的开放格局!
第三章
由解构到重构
担当改革之梦
逐梦远方,一切要从脚踏实地开始。
如何建立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善治体系,雨花走过了一条从解构到重构区域治理方式的改革之路。
碧波荡漾,白鹭翩跹起舞,偶尔低飞,在圭塘河上划出道道涟漪。
“鸟儿知道哪儿是最美的地方。”为圭塘河拍摄了上万张照片的生态摄影师刘科感慨。在其身后,缤纷花木拥簇廊桥,流淌在高楼“丛林”间的清澈河水,被夕阳染上一层光辉。
从跳马镇鸭巢冲水库出发,圭塘河一路欢歌28公里后,汇入浏阳河。
这是长沙唯一的城市内河,是一条从“龙须沟”到景观带的变迁之河,更是一条雨花推进改革实践与生态治理创新的见证之河。
逐水而居的人们,从五代十国的马楚王国开始,就接受着圭塘河的馈赠。《宋史》记载:“初,五代马氏于潭州东二十里,因诸山之泉,筑堤潴水,号曰龟塘,溉田万顷。”龟塘,即今日雨花区之圭塘。
遥想千余年前,流水叮咚,引入青翠稻田。圭塘河为一代又一代河畔居民带来安乐与美好。
岁月更迭,生于斯长于斯的老长沙人,对这条河依然爱得深沉。
47岁的刘科至今记得,小时候河水很清,自己最喜欢去那摸螺蛳。累了,倒在河畔草地小睡一会;渴了,捧起河水往嘴里送。
然而,就是这样一条母亲河,也曾遭遇成长的阵痛: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直排入河,岸边越来越多的菜市场、化工厂宛若“钢牙”紧咬河流。水体黑臭、重金属超标的圭塘河,成为人们叹息的“龙须沟”。
彼时的圭塘河,其实并非个案。当时的中国,生产力飞速发展与建设“两型社会”之间的尴尬,是诸多城市都面临的难题。如何寻找到生态保护与区域发展的共振点,成为新时代必须破解的问题。
“如果唯一的内河黯然失色,城市也将少了活力与灵气。”20余年来,区域发展的思路在变、奋斗的路径在变,但“还母亲河一湾碧水”的誓言却始终没变。雨花区委区政府以一届接着一届干的坚持,实现生态治水驰而不息,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探路。
合!圭塘河流经雨花8个街镇,涉及的治理部门10余个。打破各自为政的碎片化治理模式,该区成立圭塘河流域综合治理指挥部,变“九龙治水”为“一龙统筹”。
关!截断污染源,以攻城拔寨的拼劲,关停整改圭塘河沿线排污企业上百家,拆除违法建筑近300万平方米。
治!为实现“正本清源”,圭塘河源头跳马片区地下干支管网完成改造,河流沿线119个排水口全部截污;率全省之先引进“食藻虫+沉水植物”生态技术,实现水体修复;为河道实施常态化清淤疏浚,累计外运淤泥总量20万方,大大提升了河道防洪排涝能力。
护!以国际化视野守护母亲河,雨花区邀请德国汉诺威水协编制圭塘河流域总规,同时打造三级河长制,出台《圭塘河流域管理办法》,推动全民护水。
圭塘河彻底“苏醒”了:2017年黑臭水体全面消除,2018年成为全国水环境生态修复样本,2020年平均水质达到Ⅲ类标准,为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
走过沧桑是春光。
如今漫步河畔,风光带聚胜揽景、休闲产业带缤纷多元。今年5月,全长2.3公里的井塘段城市双修及海绵示范公园将开园迎客。当这座重拾城市记忆、洋溢智慧气息的滨水公园敞开胸襟,圭塘河还将迎来无限可能。
在时代赋予的考题前,留下荡气回肠的答卷!
“以改革创新精神贯穿发展始终,以竞跑者姿态冲刺赛场全程,这才是雨花不断跨越的密码。”雨花区委副书记、区长刘素月一语中的,新时代的改革,面对更多的是新课题,不少改革已突入“无人区”,只有以更加硬核的创造,更多从0 到1的突破,雨花才能在逐梦圆梦的火热实践中脱颖而出。
改革精神一脉相承,其背后是滴水穿石的韧劲,是勇于担当的干劲。
挺进体制机制改革的深水区!
十年,在光阴长河中只是一瞬,却在高升村演绎刻骨铭心的巨变。
从2009年建起25层的商务楼,到2019年总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的城市综合体开业,高升村里的一群“泥腿子”,写就让土地“点石成金”的传奇。
打破机制“藩篱”,雨花积极探索现代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将村集体资产量化为股份,村民变“股民”。盘活集体资源后,红星村、高升村、井塘村……昔日偏于东南一隅的小村庄,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先富村”。
如今,作为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区的雨花,仍在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的探索中大步流星,“希望的田野”新歌嘹亮。
挺进基层治理创新的深水区!
一个弹丸之地的小社区,要挂84块各类招牌,承接500余项大小行政事项。如此繁复的任务,“小巷总理”如何不叹一声“压力山大”?
“将‘小巷总理’还给小巷,让社区回归服务居民的本位。”雨花区在全省率先实施社区职能减负增效改革,将原来社区承担的558项事项,大刀阔斧精简至104项。同时,公布社区工作事项、社区限定性事项、社区证明性盖章等六张清单,明晰责权、提升效能。
基层轻装上阵,服务提质升级。如今,居民们走进雨花区政务大厅、各街道社区服务大厅,会发现原来一字排开的卫计、综治、民政等多个服务窗口,已被“综合窗”取代。全面推行的基层办事点“一口受理”集成服务,一窗能办理数十甚至上百件事项,群众排一次队、填一回资料,就能完成多项所需。
挺进营商环境优化的深水区!
高效便捷的办事、优质到位的服务、及时有力的帮扶,对企业来说,真切感受胜过千言万语。
去年,雨花区新增市场主体2.77万户,强大的引力波从何而来?一条率先全省打造的“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链,给出了答案。
企业开办推进“双通道”改革,线上即传即办,线下2小时办结;
工程建设项目水电气报装外线审批实现“一张表单+联合踏勘”,减环节、减材料,3个工作日内完成;
常态化推出“企业(项目)服务日”,企业和政府面对面,发展诉求、生产经营难题快帮快解;
企业注销一窗办结,实现简易注销全程网办、一次都不用跑,普通注销部门联动、一窗告知、最多跑一次。
……
从企业新创到良性退市,“保姆式服务”贯穿其成长的每一个环节,带来的是海纳百川、百鸟聚林。
“大到企业发展要素的保障,小到员工子女入学,雨花无微不至的帮扶,深深打动了我,打动了我的股东和全体员工。”去年,作为国内精密光学领域的龙头企业,长步道创始人李四清毅然将公司总部从广州迁址长沙,当前正积极推进上市事宜。
在敢为人先中寻求突破,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中实现突进。雨花以标志性的创新驱动,赋予了追梦不竭的动力。
搭建覆盖到城市末梢的立体网格,智慧手段信息技术助力,网格化管理走在全省前列;率先推动物业服务改革、率先试点社区和居家养老,让“改革为人民”的价值取向始终鲜明……这些年,雨花“首创”不胜枚举,汇聚成区域前进的浩浩大潮。
风雨兼程。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前所未有的竞争与挑战,改革也进入攻坚期,需要有更大的勇气和智慧啃硬骨头、涉险滩。
对此,雨花的回答依然响亮:坚持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紧盯科技驱动、现代化治理、民生改革等重点领域,突破陈旧禁区,跨越问题雷区,走出“小富即安”的舒适区,开辟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境界。
第四章
由城长到成长
共圆出彩之梦
“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每个人都了不起!”
在2021年的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为全国人民点赞。一语唤来三春,温暖满溢心间。
一个国家、一座城市的成长,最关键的因素是人的成长。每一段奋发赶超的历程,都是人人筑梦、追梦、圆梦的过程。
人民,从来都是历史的推动者、时代的创造者。
1930年8月,长沙城郊炮声隆隆。刚成立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按中央指示要求进攻长沙,总部设在郊区的肖家祠堂。在“困长沙十六天、大战数昼夜”的激战中,郊区人民冒着枪林弹雨,送物资、抬担架,给予红军极大援助。
半个多月的攻城,红军在局部地区给予敌人重创。随着对方援军不断增多,面对敌强我弱的形势,毛泽东做出撤长沙之围的果断决策,保存了红军实力。这次战略性转兵,也最终让中国革命走向“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路线。
金戈铁马的身影已经远去,如今的雨花区环保东路旁,静立的红一方面军总前委指挥部遗址标志碑,告诉着来来往往的人群:这是一片曾交织着英勇奋战、真理探索和军民深情的红色热土。
信仰力量赓续,奉献精神传承!
距离标志碑仅4公里,一处名为“新聚园”的家园,正写就新时代的“鱼水情深”。
清晨的小花园里,悠扬二胡声传来,暖暖阳光映照着品茶老人的笑脸,也融入邻里相聚的笑声。
眼前的岁月静好,让你很难想到:这是一个有着全省最大公租房小区,居住近2000户低保家庭、2000余名老人的特殊社区;也是一个实现居民零上访、安全零事故、治安零发案的“三零”社区。
爱的土壤滋养了平安文明。一支百人组成的“微爱服务队”,集聚社区所有党员,志愿者来自雨花各行各业。风雨无阻的治安巡逻、对特殊家庭的一对一帮扶,“每个奉献者内心都燃着一团熊熊的火,照亮他人,也升华了自己。”老党员夏明芳说。
走过千山万水,精神灯塔始终指引方向;克服千难万险,“城市之魂”最能凝聚力量。
作为一个老居民多、新市民多、拆迁安置农民多的城区,如何才能找到全民努力、凝心聚力的支点?
在向中部领先、全国一流迈进的征程中,雨花区始终坚定一条发展主线:既要有“仓廪实衣食足”的物质文明,又要有“崇礼节知荣辱”的社会风气。
深情的承诺背后,是温暖而朴素的追求:区域现代化,不仅是“物”的现代化,更是“人”的现代化。要实现城与人同成长、共进步,让雨花人成为有信仰、有信念、有信心的新时代追梦者!
红色引领一以贯之。
从全域推进的“三零”社区建设,到“雨花合伙人”行动,围绕一个和谐家园的目标,党员干部率先作为,引导越来越多雨花人以主人翁姿态,参与城市建设、共享城市发展。让人人皆愿为、人人皆能为,成为城东南的鲜明特质。
价值引领一以贯之。
雨花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示范阵地品牌打造、文明行为倡导等重点工程。对全区246家志愿服务组织、近11万名志愿者摸底建档,建立精准分类的志愿服务平台。实现文明风尚定向传播、崇德向善蔚然成风,升华了市民的素质和城市气质。
文化引领一以贯之。
奏响文化惠民的主旋律,加强传统文化传播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积极为市民打造演有舞台、唱有设备、跳有广场、读有书屋的公共文化服务新格局。先进文化的滋养,为雨花追梦积蕴更厚重、更持久的动能。
精神家园的愈渐丰盈,让百万雨花人立足沃土奋力拔节。
在爬坡过坳的关键期,他们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尤其在困境逆境中,科学地研究新情况、新问题,灵活地解决新矛盾、新挑战,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
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飞速期,他们在时代变化中积淀了定力和勇气,在市场经济大潮洗礼下练就了眼界与胆识,在对外开放的博大视野里养成了胸怀与气度。
跨出“农门”闯“城门”,失地农民舞活新生活。
“以前面朝黄土背朝天,那叫一个辛苦,现在舞起来唱起来,精气神好得不得了!”将一把绸扇舞得行云流水,烫着时尚发型的常俊伟很难让人相信,这是一名65岁的失地农民。
黎锦苑社区,雨花区最早的拆迁安置农民集中居住点。当6个村的村民走进都市家园,困惑也随之而来。
一道道防盗门隔开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原本熟于走门串户的乡邻变得陌生;家家都有几套安置房,日子好过了,时间难打发,一些人学会了搓麻的“手艺”;农民变市民,身份变了但生活习惯没变,花园小区里的绿地被开垦成菜地……
改变观念、转变习惯、提升技能、丰富文化,雨花区为失地农民量身打造的“成长工程”,引导他们成为了新生活的导演和演员。
如今的黎锦苑,楼洁街净、花香袭人。拿惯锄头镰刀的双手,忙起了吹拉弹唱;昔日毁绿种菜的身影,变成家园美洁的守护者。“我们文艺队在长沙几个区县很有名呢,好多地方都请我们去。”常俊伟笑得骄傲。
无数感动与温暖的粒子汇聚,常人善举也能微光成炬。
“别人帮助了我,我也应该帮助别人,这是感恩。”“好人多粉店”的墙上,这段话成为最温暖的装饰。9年前,小店老板刘国兴想开一家米粉店,街坊邻居帮他凑了启动资金。为报答恩情,这些年他坚持为“三无老人”、学龄前儿童提供免费米粉,迄今为止已经送出3万余碗。
“人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却可拓展生命的宽度。”25岁高位截瘫后,肖卓作创立“美人鱼公益演讲团”,励志演讲影响近10万人,并成立公益服务中心帮扶残障人士。坐在轮椅上的她游弋成“快乐美人鱼”,带领身残志坚的“同梦人”在呼唤中自强、在勉励中奋起。
走入街巷,善德之风扑面而来;推开门窗,总有好人比邻而居。
当雷锋精神犹如一座永不熄灭的灯塔、一段难以割舍的血脉,流淌在雷锋家乡长沙,无数普通的雨花人用奉献,奔跑出一场爱的马拉松。
更宽广的舞台、更精彩的赛道,青春“后浪”只争朝夕。
跋涉山区,乡亲们对乡村医疗更完善的渴求,让28岁的雨花小伙郑陆一难以忘怀。3年间,他带领一群“90”后,研发出10余件用于基层诊所和乡村卫生所的新型诊疗设施,服务范围遍布全国,其公司更获得总计上亿元的风投资本。
创技+巧思,一线工人也能勇夺状元。休息日总是一头扎在车间、泡在图书馆,23岁的雨花经开区产业工人张海兵,能将工业机器人“指挥”得团团转,维护水平更是一流。当他捧起长沙“十行状元”的奖杯时,布满厚茧的双手最让人动容。
在最好的年华,最佳的打开方式就是向着梦想攀登;身处最好的时代,最大的珍惜就是为时代发展贡献力量。
“决心就是我们的资源,信念就是我们的未来。”追梦人的世界,从没有“容易”二字,但雨花人始终未曾忘记自己的“座右铭”。
无论是庚子年春疫情最吃紧的时候,还是当前防疫进入常态化,3万名党员冲锋在前,百万雨花人勠力同心。
他们是逆行出征、以生命护使命的白衣战士;他们是牢牢守住长沙火车南站,确保外防输入最关键防线不漏一人的抗疫“尖兵”;他们是日夜坚守一线,对全区63.4万套房屋零遗漏排查的社区干部;他们是开展爱心行动逾千次,从湖南到湖北挺身奉献的志愿者……
当人的力量汇聚成“众”,同舟共济的城市释放文明之光。
因为在这里,人们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和时代一起成长的机会。
所以在这里,无数奋斗者用自己的日夜兼程,挺立起城市风雨无阻向前行的雄伟身姿。
纵有关山万千重,且去攀登!
尾声
历史的脉络自有逻辑,光阴的每一次交替,都在彰显初心的璀璨。
1921年1月1日,长沙大雪满城,毛泽东主持新民学会会员新年大会,讨论如何“改造中国与世界”,一个开天辟地的时刻即将到来。
2021年伊始,我们站在全新的时代起点上。百年大党风华正茂,新时代中国朝气蓬勃,我们从未像现在这样充满自信、意气风发地奔向远方。
梦想启于当下,答案则在未来。
浏河之畔新绿蔓发,吐露生机书写向往。
向往,是跨越过往的力量!当“十四五”大幕开启,新的追梦季已经来临。
从此刻,向未来。雨花将以“三高四新”战略为引领,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向产业变革的制高点挺进,向改革创新的最前沿进发,勇当扩大开放的先行者,回答好一个个“时代之问”,实现从全国一流城区到全国一流强区的大步迈进。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