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南方的朋友来说,滑冰是一种相当陌生的运动。南方气候温暖,温度常年处于零上,所以湖泽基本不会结冰。
虽然南方朋友可以在旱冰场上用旱冰鞋过把瘾,但却没有办法体会到真实的滑冰之趣。北方的滑冰文化可谓历史悠久,不但可在冰上竞速,还演变出诸多花样,如:花样滑冰等。实际上,花样滑冰这项活动并非现代人首创,早在清朝类似的“冰嬉”就已盛行宫廷。
但若论起“冰嬉”的起源,最早能追溯到宋朝。《宋史》有这样的记载,“帝幸后苑,观冰嬉”。不过,在宋代的史料中,关于“冰嬉”的记载少之又少,足见在当时冰嬉并不是一种热门运动,起码没有蹴鞠那般流行。到了明朝,冰嬉逐渐变得热门,成了坊间百姓热衷的运动。
冰嬉正式走进宫廷,成为常驻的体育活动,则是清朝以后的事了。清代统治者的祖先出身于白山黑水,也就是今东北地区。住在东北的小伙伴一定知道,每年入冬以后各城市乡村的湖面都会结冰,为大家提供天然的溜冰场。满族世居东北,所以十分擅长滑冰。
随着满人入关,滑冰这项运动亦被引入京城。清代初年,冰嬉一度入于兵家。清廷把一系列冰上活动视为军事训练,设冰鞋处专门管辖。久之,军事训练的目的逐渐淡薄,游艺性慢慢突现出来。乾隆皇帝在《冰嬉赋序》中,将滑冰运动称作“国俗”,大有将滑冰打造成大清第一运动的趋势。
画家沈源曾创作过一幅《冰嬉赋》,在这幅图画中出现了“大蝎子”、“金鸡独立”、“哪吒探海”等花式动作。根据史学家的考证,乾隆皇帝登基过后,每年都要从北方挑选一千名擅长滑冰的人才,邀请他们进入皇宫进行集训。等到三九期间,太液池结了厚厚一层冰,便让这些“擅走冰”的运动员进行表演。《甄嬛传》这部电视剧,便是比较真实地还原了清廷冰嬉的场面。
清朝的冰鞋和现在的冰鞋差不多,都是以冰刀作为主体的。
形制一般有两种:
一种是“以一铁直条嵌鞋底中,作势一奔,迅如飞羽”(《养吉斋丛录》卷十四),这种冰鞋与现代滑冰所用的冰鞋很相似;
另一种是“底合双齿,使啮凌而人不踣焉”(《日下旧闻考》卷二十一引乾隆“冰嬉赋序”),这是一种双刀的鞋,因冰刀安装在鞋底木条两旁,故不易倾跌倒下。
古代的冰鞋多为木头所制,两面用钉子固定白皮绳,鞋底则有一道用来放置冰刀的凹槽。这种设计,已与现代的滑冰鞋别无二致。
我们知道,蹴鞠是我国两宋时期最热门的体育运动,然而中国虽然是蹴鞠的发源地,但现代足球事业却始终差强人意。一说到中国足球,许多老球迷都不免一声叹息。
与足球一样,中国虽为“冰嬉”起源,但我国的花样滑冰运动也曾濒临低谷。1979年,我国的花样滑冰运动员来到日本,代表中国参加了NHK杯国际邀请赛。次年,许兆晓、包振华这两名花式滑冰运动员首次参加了国际冬奥会。遗憾的是,这两名运动员分别取得了倒数第一和倒数第二的成绩。
在后来的一段时间里,我国花式滑冰的总体水平始终处于世界末流。不过,即便上世纪末我国的花样滑冰运动始终没有出成绩,但蓄力的过程已然开始。经过数年的磨练,许兆晓在匈牙利国际花样滑冰邀请赛上摘金,一雪前耻,并为我国花样滑冰运动的发展迎来曙光。
陈露的出现,可谓中国花样滑冰崛起的又一开端。在陈露十一岁那年,天赋异禀的她就已能连续在冰面上完成三个三周跳。能够在这么小的年纪完成如此高难的运动,当时的许多教练都对其青眼有加,认为她将会为祖国打破外国人打造的“花滑长城”,让中国花样滑冰在国际上占据一席之地。
在随后的世青赛、冬奥会中,陈露不断挑战自我,取得佳绩。1995年,陈露在伯明翰世锦赛中大放异彩,摘取了人生中首枚国际赛事金牌。当时,陈露准备的自由滑《末代皇帝》,赢得了外国媒体的一致好评。
美国NBC电视台评论员桑德拉在采访陈露时,这名优秀的滑冰运动员表示自己要在这个风靡西方的体育运动中融入属于中国的元素。因为陈露常在比赛中以《梁祝》为题进行花式滑冰,所以她在观众圈中素有“冰上蝴蝶”的美称。陈露退役之后,我国的花样滑冰进入到另一时代。
2010年,两面五星红旗在温哥华太平洋体育馆中缓缓升起,中国的花样滑冰迎来新高峰。目睹中国的花样滑冰在近半个世纪中的转变,每一位花滑人都不由得在国歌中泪目。申雪、赵宏博这对“冰上伉俪”在奥运会场上的表现并不是终点,而是中国花样滑冰走向世界第一的新起点!
参考资料:
【《宋史》、《冰嬉赋》、《冰嬉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