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湿地日
1971年2月2日,来自18个国家的代表在伊朗南部海滨小城拉姆萨尔签署了《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1996年《湿地公约》常务委员会决定,从1997年起,每年的2月2日定为世界湿地日。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蒹葭》短短十六字
描绘出湿地原始而神秘的自然之美
被称为“地球之肾”的湿地
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
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
湿地可以有效地蓄水、抵抗洪峰
能净化污水,调节区域小气候
还是水生动物、两栖动物的重要栖息地
然而,由于人们开垦湿地或改变其用途,湿地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如造成洪涝灾害加剧、干旱化趋势明显、生物多样性急剧减少等。
为了保护湿地,18个国家于1971年2月2日在伊朗的拉姆萨尔签署了一个重要的湿地公约——《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也称作《拉姆萨尔公约》。这个公约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全球各国政府间的共同合作,以保护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特别是水禽和它赖以生存的环境。
1996年《湿地公约》第19次常委会决定将每年2月2日定为世界湿地日,每年确定一个主题。利用这一天,政府机构、组织和公民可以采取大大小小的行动来提高公众对湿地价值和效益的认识。
湿地的多种生态功能
*地球上最重要的碳库之一
湿地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碳库之一;湿地中植物种类丰富,植被茂密,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使无机碳(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变为有机碳,不断地在湿地土壤中积累。而湿地中含有大量未被分解的有机碳,也在湿地中不断积累。湿地是陆地上碳素积累速度最快的自然生态系统。
*陆地与水体的过渡地带
据估计,全世界自然湿地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6%,中国湿地面积约占世界湿地面积的10%,且类型多样,分布广泛。
湿地是陆地与水体的过渡地带,因此它同时兼具丰富的陆生和水生动植物资源,形成了其它任何单一生态系统都无法比拟的天然基因库和独特的生境,特殊的水文、土壤和气候提供了复杂且完备的动植物群落,40%的物种在湿地生存繁殖,它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难以替代的生态价值。
*调节气候变化
健康的湿地有助于应对极端天气,湿地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湿地既是气候变化的调节器,又是气候变化的指示器。许多湿地类型是全球气候变暖的指示器,如红树林、珊瑚礁、泥炭层湿地等。
* 应对极端天气
应对极端自然灾害,大自然有它自己的解决方案。盐沼,红树林,海草床、珊瑚礁、牡蛎礁等滨海湿地就像是一座座天然屏障!它们可以吸收海浪的冲击力,降低极端天气对海岸带的破坏,保障生活在沿海地区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面对极端干旱或洪涝灾害,湿地同样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湿地像一块巨大海绵,它能够在暴雨来时过滤和储蓄一部分雨水,减缓洪峰的到来。在干旱缺水的时候,湿地又能缓慢地释放储存的水,缓解缺水的状况。
其中,红树林湿地是最重要的中国海岸带湿地类型之一,属于潮间带森林湿地,是以红树植物群落为核心的一种特殊湿地类型。
说说红树林
红树林是全身通红的森林吗?
No!No!No!
目前,人们常用“红树林”一词指代红树林生态系统或红树林湿地,但红树林本身是一种分布于热带或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耐盐常绿森林。因为红树科植物含有红褐色的单宁成分,才被人们称为红树林。
红树林通常分布在地球南北纬25度之间,越靠近赤道植物种类越多,树林高度越高。世界上最大的红树林位于印度恒河三角洲一带的孙德尔本斯国家公园,高耸入云的林木形成一片浓密的天幕,错落有致的各类红树高低起伏,形成独特的风景线。
△ 孙德尔本斯国家公园
中国的红树林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的海南、广东、广西、福建以及台湾。
特殊的生存环境使红树林具有一系列特殊的特征。红树林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为了防止海浪冲击,很多支柱根自树干的基部长出,密集而发达的支柱根牢牢扎入淤泥中形成稳固的支架,使红树林可以在海浪的冲击下屹立不动。与此同时,由于经常处于被潮水淹没的状态,缺乏空气,因此许多红树林植物都具有呼吸根,内部海绵状的通气组织满足了红树林植物对空气的需求。
特殊的环境
造就了红树林与众不同的“独门绝技”
红树林还有一个奇妙的特征,即“胎生现象”。红树林中很多植物的种子在还没有离开母体的时候就已经在果实中开始萌发,长成棒状的胚轴。胚轴发育到一定程度后脱离母树,掉落到海滩的淤泥中,在淤泥中扎根生长而成为新的个体。
未能及时扎根在淤泥中的胚轴则可随着海流在大海上漂流数个月,在几千里外的海岸扎根生长。
红树林湿地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 保护生物海洋多样性
海洋生态系统是海洋中由生物群落及其环境相互作用所构成的自然系统,蕴含着丰富的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文化资源等,对全球气候的调节作用十分显著。
海洋生物多样性,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维持者。海洋生物是海洋中一项宝贵的资源,良好的再生条件可以让海洋生物实现可持续发展。
红树林湿地是海洋生物如底栖动物、鱼类、水鸟等的理想生活场所。红树林生产力高,其产生的凋落物不仅可以为近海海洋生物提供丰富的饵食,而且可以通过微生物分解为促进红树林群落发展的营养物质,能够为红树林湿地中的生物提供良好的生长及发育环境。
同时,红树林也是虾类、鱼类、贝类等生物栖息和繁衍的主要理想场所。红树林湿地能够对生物多样性做到有效保护,进而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 红树林中的鸟类
* 降解有机物质与污染物
在多重复杂因素的影响下,海洋生态环境已经受到较为严重的破坏,而红树林湿地在水源净化、生态保护等方面的作用非常显著。
红树植物能够有效抗污染,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点是红树林体内含有大量单宁成分。当红树林吸收重金属离子后,树体富含的单宁分子可与其产生一定的化学反应,使其失去毒性,这让红树林即便在污染相对严重的环境里仍可生存下来。
陆海环境对红树林湿地的影响
在全球变化的背景下,红树林湿地的健康不仅在于红树林生态系统本身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也在于人类活动对这种适应能力的干扰。红树林湿地的生存环境导致它要面临海洋和陆地两方面的干扰。
海洋方面是气候变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海平面上升会使红树林的淹水时间和频率增加,影响红树林的正常生长和发育,使红树林不得不向陆地一侧后退,进而削弱红树林湿地在防浪护岸等方面的作用和功能。
陆地方面则是沿海工业的快速发展和不断增加的人口数量,大量工业、生活废水等排放注入海域。红树林的净化能力有限,长此以往,海域水质恶化,加上红树林幼苗在污水影响下,成活率降低,严重损害红树林的持续发展。
在绵延五千年的中华文化基因里
中华民族一直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
万物自有其生长规律
有其运行的法则
我们应成为万物生长发展的守护者和实现者
湿地在减缓气候变化的过程中
可以发挥巨大作用
既有利于保护和恢复
湿地强大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又将湿地资源的生态产品价值化
是践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途径
所以最后,呼吁大家
不惊动鸟类
不破坏湿地植被
及时举报和制止破坏湿地生态环境的行为
共同守护我们的“地球之肾”
内容综合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政府网、人民网、潇湘晨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