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定桥,又名铁锁桥,现位于四川省泸定县的大渡河上面。
泸定桥于清康熙四十六年(1706年)建成,全长有103米,宽有3米,13根铁链固定,共12164个铁环,重有40余吨。它是古代桥梁建筑杰出的作品,也是中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渡河河水湍急,四周也比较陡峭,对于这样的形式,古代的人们是怎样把泸定桥架上去的呢?
泸定桥是中国四川一座传奇的桥,在大渡河上,英勇的红军付出了鲜血和牺牲,赢得了"飞夺泸定桥"战斗的胜利,为红军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泸定桥是一座天险之桥,在四川泸定县泸桥镇境内,是一座横跨大渡河的铁索桥,连接着川藏。
泸定桥
泸定桥的本体全部是采用铁链的结构,踏横跨两岸的高山。而且在古代,没有现代的工业机械设备,能够建成泸定桥完全是依靠古人们的智慧,勤劳和勇敢。泸定桥自身采用了13根铁链连接而成。十三根铁链连接12164块铁环。再加上两岸的桥引和桥墩约40吨左右。当时人们为了修建这座不可思议的铁索桥,聚集了许多工匠们,一起来商量该如何建立。最终他们决定先用绳索连接两岸。然后在绳索上套上一个个的竹筒。然后将准备好的铁环,一点一点的放到竹筒之中。然后对面的人拉动绳索将铁链一点点迁移到对岸。
古人的智慧是无穷的,他们从山区百姓利用溜索过河的方法中得到启示,最终用索渡的方案解决了这个问题。首先将粗大的竹索系于大渡河的东西两岸,将带有长绳的10多个短竹筒套在竹索上,把铁环固定在竹筒内,安排几个身强力壮的大汉在对面拉动长绳,铁环便随着竹筒缓缓地滑到了对岸。铁索拉紧后,再把它固定在地龙桩上,最后在地龙桩上面压上足够的重量,一条铁链就此完成。
300多年过去了,历经风雨的泸定桥仍然屹立不倒,继续发挥着沟通藏汉,造福百姓的作用。(转载请注明见道网www.seetao.com)见道网传承栏目编辑/贺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