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日是第25个世界湿地日,今年湿地日主题为“湿地与水”。作为重要的生态系统,湿地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近些年来,北京不断加大湿地保护、恢复力度,用不懈的耕耘换来了湿地的茁壮生长,用巧手匠心写下了唯美诗篇,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描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数据显示:“十三五”时期,本市累计恢复建设湿地1.1万余公顷,形成万亩以上大尺度森林湿地十余处;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6个,总面积2.11万公顷;湿地公园12个,总面积2900余公顷;湿地自然保护小区10个,总面积1300余公顷。得益于湿地的持续恢复,越来越多的野生动植物安家落户,据统计,全市已有369种野生植物、202种野生动物在北京湿地内安家。
在此基础上,北京还将持续围绕湿地做文章,今年,北京全市将结合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行动计划,继续加大湿地保护修复力度,推进温榆河等湿地公园建设,全年计划恢复建设湿地1000公顷。预计到2025年,全市湿地保护率将不低于70%,恢复建设湿地面积不低于5000公顷,将恢复建设小微湿地不少于50个。届时,将会有更多的湿地风景呈现在人们面前,也将会有更多动植物找到温馨家园。
近些年来,围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北京全市不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在大气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造林增绿等领域推动实施了一大批工程,形成了众多可复制、能推广的特色经验。比如大气污染防治的精细化,实现了空气质量的不断提升;比如日趋完善的“河长制”,建立了管河护河的长效机制;比如通过留白增绿满足人们休闲需求;比如加强湿地保护修复等等。在全市的共同努力下,北京的蓝天天数不断增加,水环境质量显著提升,林木覆盖率持续提高……最近几年,得益于生态环境的改善提升,鸟类等动植物在北京各处频繁现身,其中不乏一些珍贵珍稀品种。
不断改善提升的生态环境质量,越发秀美清新的城市面貌,让人们的生活更加香甜。今朝的北京城市,林田交织,蓝绿辉映,鸟语花香的风景随处可见,驻足赏景、休闲健身等图景更加生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态获得感幸福感也随之增强。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唯美画面在京华大地接连呈现。
新的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是城市发展的基石基础,是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民生焦点,也是北京持之以恒奋斗的目标。从湿地保护恢复到空气质量提升,从花草树木增加到背街小巷美颜,北京这座城市正在用匠心巧手描绘着青山绿水,镌绣着京华大地。未来,这座城市不仅将成为自然界生灵的和谐家园,更将成为越来越多人向往的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