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
这是最能打破你对佛教雕像认知的
中国石窟
在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东南30公里的小陇山中,坐落着这样一座大型佛教石窟。石窟中的佛像衣袂飘逸灵动,杏眼微睁,嘴角线条微微上挑,它以其独特的“东方微笑”与精美的泥塑艺术闻名中外,被誉为“东方雕塑陈列馆”。
它便是与甘肃敦煌莫高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的麦积山石窟。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麦积山石窟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麦积山因其山形似农家麦垛而得名,是小陇山中的一座孤峰。麦积山窟龛绝大多数开凿在高20-80米、宽约200米的悬崖峭壁上,洞窟之间依靠悬空栈道相连,最高位置有十二层之多,故民间有“十二龛架”之说。在古代石窟的营造工程中,麦积山石窟是最为艰险的一处,形成了一处洞窟绝壁开凿、栈道凌空飞架的奇绝景观。
石窟四周群山环抱、树木葱郁,自古就有“秦地林泉之冠”的美誉。春、夏、秋、冬四季随植物色彩的丰富变化而出现不同的自然景观,每当阴雨霏霏或雨后初晴,山岚缭绕、烟雨蒙蒙,麦积奇峰时隐时现,呈现出秦州八景之首的“麦积烟雨”。
唐开元二十二年(734年)曾发生过大地震,中部洞窟塌毁,使现存洞窟成东、西两崖分布。东崖的石窟以涅盘窟、千佛廊、散花楼上的七佛阁等最为精美。西崖聚集着133窟(万佛洞)、135窟(天堂洞)、121窟、123窟、127窟、165窟等最有价值的洞窟。麦积山石窟现存窟龛221个,各类造像3938件10632身,壁画979.54平方米。洞窟形制主要有方形人字披顶、四面坡顶、平顶、盝顶、方楣平顶及方形四角攒尖佛帐式龛、圆形小浅龛等,各洞窟间以栈道相通。洞窟内部及外部大多仿木结构建筑。
麦积山石窟保存的造像以泥塑为主,始建于十六国后秦时期,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十余个王朝、1600余年的开凿和修缮,历代连续不断,全面展示了古代泥塑发展演变的过程。
若你来到麦积山石窟,其中20座石窟,最值得游览。分别是特窟大窟:133窟、135窟、127窟。特窟小窟:043窟、044窟、062窟、074窟、078窟、102窟、115窟、121窟、123窟、155窟、76窟、142窟。普窟:4窟、5窟、13窟、98窟、165窟。
01
后秦时期
第74、78窟为麦积山最早的洞窟,多认为开凿于后秦(或西秦),或认为凿于北魏文成帝复法之后,是麦积山洞窟中仅有的两个基本形制、塑像、壁画都保存较为完好的早期洞窟。窟内主要内容为三佛信仰,泥塑高大、庄严、肃穆,体现出麦积山石窟早期剽悍雄健的艺术风格。
78窟 主佛
02
北魏与西魏时期
北魏时期,是麦积山开窟的大发展时期,开窟数量约占洞窟数量的一半。自北魏中期开始,造像逐渐受到中原影响,风格发生变化,褒衣博带、秀骨清像成为主流,体现出典型人情化、世俗化的倾向,大多数佛像都是俯首下视的体态,有着和蔼可亲的面容,虽是天堂的神,却像世俗的人,成为人们美好愿望的化身。代表石窟有北魏76、98、115、155、121、127、133、135、142,西魏时期43、44、102、123窟。
98窟位于西崖中部,又称“西崖大佛”,由摩崖石胎泥塑一佛二菩萨造像组成立面整体呈竖长方形,通高14米,宽10米,进深1米。造像正中立佛高12.2米,原作于北魏,北周、宋、元、明、清等不同历史均做过维缮,原貌已基本无存。现佛像头顶为低平细密的螺纹发髻,正中置肉髻珠,具有较浓郁的宋元佛像发髻特征,整体塑作带有较多明清泥塑特征。
98窟 西崖大佛
121窟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两组弟子与菩萨的“窃窃私语”,主佛在中央讲经说法,左右两侧的菩萨在窃窃私语,其经典之处在于其中一侧弟子与菩萨肩首相依,微笑交谈,弟子手掌微张,将合未合,既保持了雕塑语言的整体感,又让人不禁联想,两人到底在交谈些什么呢。
121窟 菩萨与弟子
127窟是麦积山特窟中最为恢弘,精美壁画最多的一个特窟,佛教故事绘满洞窟四壁和整个窟顶,除窟内佛座四周约1.21平方米为明代重绘外,其余皆为北魏原作,这些壁画内容丰富,场面宏大,形式完美。
127窟 壁画
133窟,又称“万佛洞”、“碑洞”。是麦积山石窟内部空间最大、内容最为丰富,精品最多的一个重点洞窟。窟内除了顶部绘制的壁画外,其余的墙壁上层贴有数十排、高不足十余厘米的小佛像,称之为“影塑”。它们是由同一个模子模印出来,贴塑在墙壁之上,早期墙壁之上贴有的影塑,加之窟内碑刻上佛像的数量,足以达到万余尊,故可担起“万佛洞”之名。
133窟 1号造像碑(千佛碑)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一尊微笑的小沙弥,他穿着大人的宽大袈裟静静伫立在那里,或许是领悟到佛祖所描绘的西方净土世界,或许是忽然想起趣事,他喜悦与羞涩的微笑被艺术家塑造得是如此惟妙惟肖,不自觉中,你就会被他的微笑带到安宁美好的憧憬中。若你观察细致的话,会在脖子下方看到一道印,因为1米左右的雕塑,都是工匠在洞窟里将身体塑造好,与头像组合起来的,如此在塑造头像时便可倾注更多的功力,随意调整头像角度,可看到不同的神情,微笑之美能够得到更好地呈现,可谓人神合一。
133窟 小沙弥
135窟,又称“天堂洞”,是两崖上最高的石窟,与东崖“散花楼”遥相呼应。窟内全是大型的石刻造像。公元911年,五代诗人王仁裕曾冒险登临“天堂洞”,他感叹道“空中倚一独梯,攀缘而上,至此则万中无一人敢登者,于此下顾,其群山皆如蛄蝼”,可见站在“天堂洞”眺望时的惊险壮丽。
此窟门上部三个呈“品”字形的方洞及主佛手部的莲花极能体现出古代工匠与艺术家的巧思。三个呈“品”字形的方洞,是洞窟的三个明窗,工匠自此从上而下开凿,既能同时开启三个工作面,又可解决仰面开凿时不便用力和容易坍塌的弊端。
主佛左手作无畏印,手掌独立下垂,此种形态在雕凿时容易断裂,于是工匠在其手掌背后和衣袖之间雕刻了一朵莲花,并且在拇指与食指之间雕刻了一个莲子,既解决了受力问题,又起到装饰作用,可谓智与美的完美结合。
135窟 主佛
44窟主佛,是西魏时期最为典型的一尊塑像,它不仅是西魏泥塑佛像艺术之巅峰,也是北朝石窟造像中的至尊之作。正壁主佛高1.60米,肉髻、胸前、衣裙上均残存彩绘痕迹,覆于佛座前的悬裳衣褶俱呈圆转的线条,质感的厚重与线条的飘逸融为一体,既富于变化又舒畅自然,层次分明,且富有装饰趣味。花瓣般的衣裾间露出一足,圆润而圣洁,昭示佛之内心的纯净无染。佛面形方圆适中,眉宇间透露出睿智而深沉的灵气。鼻梁高而修直,与额头相连,可以看出此尊主佛像已逐步从“秀骨清相”向隋唐的丰腴过渡。
44窟 佛
03
北周时期至隋唐时期
北周时期,造像风格趋于温婉和淳厚,体现出人民对现实生活的追求,和对佛国世界的向往。至隋唐时期,造像风格则更趋于丰满细腻。代表洞窟有4窟、13窟、62窟、5窟。
4窟名为上七佛阁,也称散花楼。位于东崖三大佛上方最高处,距地高约70米,为麦积山规模最大,位置最高的石窟,也是最辉煌壮观的殿堂式大窟。窟内原塑一佛二弟子六菩萨或一佛八菩萨像,历经唐、宋、元、明不断修缮,造像已非初始原貌。当你登上七佛阁,在前廊凭栏倚立时,若将花瓣洒向空中,便会看到一种奇妙的现象,花瓣在下落不久之后,便会纷纷扬扬地向上飞升,到一定高度后,才会慢慢地向下散落四方。
4窟 散花楼
13窟俗称“东崖大佛”,位于东崖中部。开凿于隋代,南宋绍兴年间重修。系摩崖浅龛,立面近方形,高17米、宽约18米。摩崖高浮雕石胎泥塑一佛二菩萨像。这是麦积山现存最大的一组石胎泥塑造像。正中主尊为阿弥陀佛,高15.7米。佛面形圆润饱满,螺纹低平肉髻,顶有肉髻珠。弯眉细长目,双眉间有白毫相,两眼下视,眼角上挑。高鼻阔口,下颌丰满。表情肃穆庄严中带着一丝慈祥,仿佛在注视着世间芸芸众生。
13窟 东崖大佛
隋唐时期洞窟由于地震塌毁保留甚少,以第5窟(牛儿堂)为代表。5窟位于东崖西侧最高处,上七佛阁左侧。建于隋代、初唐、经宋、明重修。中窟塑一佛二弟子四菩萨。虽经后代重修,仍保持着隋末到唐初的造像风格。中窟外两侧各开一圆拱形大龛,每龛内各塑一佛二菩萨。菩萨花萝高冠,面目端庄秀丽,胸部半袒、双臂外露、肌肤丰腴。但姿态服饰有别,体形微呈型扭动曲线,婀娜多姿,后人形象地称唐代的菩萨如宫娃,具有“丰满圆润”的艺术风格。
5窟 天王
04
宋代时期
宋代造像衣纹写实,面貌庄重。代表洞窟有133窟中的雕塑“释迦会子”以及165窟。
“释迦会子”,佛教中叫做“罗睺罗授记”,表现的是释迦摩尼授记罗睺罗成佛的画面,是麦积山石窟中宋代雕塑的代表作品。父子相会的场面定格在佛祖右手停顿在罗睺罗头顶的瞬间,这是佛祖释迦摩尼第一次和自己的儿子相见,佛祖表情极为复杂,既有见到儿子的激动与喜悦,又有对儿子未曾养育的愧疚,同时还要保持一代佛祖的威严。这组造像把释迦“既是人间慈父,更是世外圣人”的复杂情感惟妙惟肖地表现出来,让观者从内心深深地感悟到佛祖的大爱情怀。
133窟 佛与罗睺罗
165窟位于西崖中层东端。建于西秦或北魏早期,现存造像均为南宋。原造像全毁,仅存束帛佛座和背光。窟内正壁塑交脚弥勒菩萨一尊,内着僧祗支外穿通肩大衣,结跏趺坐。左右各立中年女性供养人一尊,高髻花冠椭圆脸。眉弯长与鼻相通,眼角上翘,小嘴,着当时世俗女式服装,外着交领长衣,右边腰中系带,长裙盖足露脚尖,右手握拳上举、左手下垂、衣纹线条自然流畅、身材窈窕、俏丽润秀、个性鲜明、为当时上层社会年轻贵妇的真实写照。
165窟 女供养人
古人秉承着虔诚的信仰,将永恒的美与佛性融注在这座石窟的每一尊佛像,每一副壁画,每一个角落中,历经千年的风雨沧桑,“东方微笑”至今仍能触动心灵深处,待你亲身体会。
-END-
编辑|之由 triac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艺旅文化是一家根植于东方传统文化,专注在文化游学、城市走读、文化沙龙、文化讲座、博物馆导览、文化体验、文化课程、青少年研学、文化创意产品等方面的文化艺术综合服务机构。 我们跨界在文化、艺术、旅行之间,让文化活起来,让生活更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