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初冬时节,空气阴冷潮湿,淅淅沥沥的雨下个没完没了,雨雾编织成惨淡的浓云愁雾,把天地间的一切景物都锁了进去。说实在话,这样的天气是不适合出游的,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冬雨潺潺的上午,我踏进了边城茶峒。
边城茶峒,属花垣县管辖,西同重庆市秀山县接壤,南与贵州省松桃县交界,有一脚踏三省之称。茶峒东、北、南三个方向背靠雄山峻岭,西临清水江,是龙盘虎踞的形胜之地。清水江河谷台地上,百来户人家如珍珠般随意散落,错落有致的古民居掩映在绿树丛中,很是雅致。清水江,就像一条长龙,自东向西逶迤蜿蜒而来,亘古不停地流淌着清波,为小城山川增添秀色与灵气。
依山临水的边城茶峒据说是福地。相传,曾有善于堪舆的江湖术士在茶峒踏勘了三日,断言说这里聚有“王气”。后来,在明末清初“湖广填四川”政策的鼓励下,大量的汉族往西南迁徙。在这过程中,有的人认为这里山好水好,是居住的福地,就定居下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茶峒人烟逐渐繁盛,再后来沈从文的小说《边城》问世,茶峒也声名鹊起,受到了世人的关注。
20世纪20年代,沈从文先生随部队去川东驻防,因故在茶峒停留了几日,在这短短的几天时间中,沈从文先生访民情、探民风,感受茶峒的风物。在用心读懂了茶峒人的心、茶峒人的情、茶峒人的性格和茶峒人的爱憎之后,他把对茶峒的感悟深深埋藏在心里,经过多年的酝酿,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写就了名闻天下的《边城》。《边城》是一曲乱世中的田园牧歌,奠定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同时也感动和影响了无数的读书人,使他们倾心向往这个蛮荒之地,纷纷来到茶峒追踪寻梦。
眼前的边城茶峒,青山欲滴,慕名而来的游人沉醉在雨雾缥缈的风情中,为这座灵秀的小城增添了活力,撩起了我们走玩边城茶峒的兴致。
2
游玩边城,不能不去感受拉拉渡。拉拉渡位于边城西边,清水江的开阔处。在《边城》里,拉拉渡是翠翠和大佬二佬相识、相爱,还有发生感情纠结的地方,也是翠翠和爷爷、大黄狗的安身立命之处。现在,很多人一到边城就直接奔向拉拉渡,寻找《边城》中翠翠的倩影,我们也不例外。
在朋友的带领下,我们到了慕名已久的拉拉渡。雨幕下,岸上垂柳扶风,河中碧水汤汤,河面泛起了乳白色的薄雾,翠翠的倩影不见了,大黄狗也不见了踪迹,只有一条饱经沧桑的缆索,穿云破雾伸向对岸的洪安码头,尽心尽责促进两地团结发展;只有一条斑驳的老船,像一头负重的老牛,在风雨中不辞辛劳地呻吟,随着日头升降,从东岸到西岸,又从西岸到东岸,尽心尽责扮演两岸沟通的使者;只有一个白发苍髯、身体硬朗的木讷少言的老汉依旧默默地牵引着缆索,在东西两岸来回,见证时代变迁。
拉拉渡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另外,拉拉渡船上留存的古风照样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渡船中间的船舷上绑着的一个油光锃亮的竹筒。竹筒上端开了一个口,客人下船时自觉将船资投进竹筒里,二毛三毛不嫌少,一元二元不嫌多,就是有个把人手头紧没钱付船资,老船夫也不会计较,任其自来自走。这样的风俗令山外的游客感叹,感叹边城人的忠厚和仁义。
也许是太痴迷《边城》的缘故,也许是对《边城》老船夫的角色印象太深了,很多游人会在拉拉渡边和老船夫合影,还会询问小说中未写的故事,比如翠翠和大佬二佬之后的情况。合影留念,老船夫耐心配合,但要问关于小说的问题,老船夫一句话都不答,一句话都不说,任游客评谈臧否,只是默默地牵引缆索,来往清水江两岸。
透过清水江面升起的缕缕青烟,看着老船夫淡然的神色、豁达的神情,我想知道老船夫为何沉默。在小船悠悠晃动的快乐中、在江风拂面的惬意中、在船客的窃窃私语中,猛然间,我的脑海中电光一闪,一个念头在我心头串起,冥冥之中,我似乎知道老船夫沉默寡言的原因了。红尘中的爱恨情仇、命运里的升降沉浮,老船夫看得太多了。因为他在人生长河中,日日夜夜的见闻令老人家早已读懂了人生、看透了世情,该得的已经得到了,不该得的或许得过,或许从没得过。但不管应该得的还是不应该得的,现在都不存在了,只有头上的日头、天上的白云、江上的清风、满江的碧水,以及江边的竹篁和河对岸石崖上的虎耳草谁也剥夺不去,至少现在还没夺去,他还可以畅游其中。
因此,对于人生中得失、荣辱、爱恨、生死等一切中的一切,老人家已经都看开、看淡了,对于游客的懵懂提问,他不是不会回答,而是因为人生中的一些过程非亲身经历体验不能有深刻的理解,至于他人的语言解说,无非是隔鞋搔痒罢了,有时甚至连隔鞋搔痒的效果也不到。故老人对游客的各种提问均以无言的方式回答。
其实,从另外一个角度而言,老船夫何尝没有回答?只是很多人没有发觉答案而已。只要认真揣摩,就会发现老船夫已经用实际行动、肢体语言回答了这些问题。老船夫拉索渡人,其实不仅是在渡人,还是在渡人生。伴随日头起落,你知道老船夫渡了多少愁、多少喜,多少爱、多少恨,多少甜、多少苦,多少欢、多少悲……所以说在老船夫的渡船里,关于翠翠和大佬二佬的情感纠葛、爱恨情仇等问题只是沧海一粟。由此,我似乎可以理解老船夫闭口不答的原因了。不知不觉中,我对边城茶峒、边城茶峒的拉拉渡以及拉拉渡渡船上的老船夫由衷生起了敬意。
3
游玩茶峒边城,不能不去品读边城茶峒的河街。
河街不长,临着清水江,下河戏水很是方便。街道由厚厚的青石板铺就而成,由于走得人多了,被踩得锃亮锃亮的,闪烁着清幽幽的亮光。穿着木屐或高跟鞋行走在石板路上,发出“哒哒”的清脆悦耳的声音,很有动感和韵味。街道两边是一排排明清建筑风貌、砖木结构的古建筑。这些房子的大门都是用厚厚的杉木板制成,大门还刷上了桐油,呈褐黑色,很是气派。高跷的屋角排排匀称相对,具有天然的和谐的自然美。
河街两边的民居,临街的房屋,基本都被精明的茶峒人辟为经商用的门面,租给商户做生意,专门出售本地山货和埠外百货,成了寸土寸金的宝地。后院和楼上的房间一般都开成家庭旅社,旅社收费很便宜,如果想留宿感受茶峒的晚上韵味,花个20元至30元就可以住一晚。春夏之际的晚上,推开临江的门窗,江风鱼贯而入,枕着滔滔的江声酣然入眠,很是惬意舒适。
如果想品尝茶峒的美食,只要在河街临河的一个店子随意一坐,老板或老板娘就会上来招呼,介绍本地的特色菜。大部分游客都会点的一道本地的土菜非角角鱼炖豆腐莫属了。角角鱼是早上才从江里打上来的,已经被店老板放在加了桃叶的木盆里。此时,鱼腹里的脏物也吐干净了。掌厨的大师傅处理好鱼,把大铁锅里的茶油烧热,下角角鱼煎得两面黄,浇上一瓢山泉水,煮沸后再把本地产的细嫩的豆腐下锅。当鱼汤变成牛奶色,豆腐的美味和角角鱼的鲜味已经相互交融,就成了享誉湘黔渝边界的经典美味。如果喜欢麻辣口味,就往滚开的锅里撒下大把辣椒和花椒,这样这道菜的味道就特别浓烈起来,让吃的人在大快朵颐的同时大呼“过瘾”。
为啥大家喜欢点这道菜?用本地人的话说,点这道菜你就可以饱享“一锅煮三省”的口福,因为这道菜巧妙地囊括了黔北人对食材鲜味的追求、渝东人对麻的挚爱和湘西人对辣的钟爱。通过这道菜,你肯定会重新认识渝东人的热情、黔北人的聪慧、湘西人的豪爽。
如果来得巧,你会碰到三省市边区群众在河街赶集。边城茶峒逢农历五、十赶集。赶集日的早上,沿街的商户早早打开店铺,整理货物,等待财神上门。乡下人或背来驮来或挑,早早地把自家产的山货带来集市交易。边城茶峒是边鄙之地,民风淳朴,土特产价钱便宜:比如柑橘论堆卖,平均一块多钱一公斤;菜蔬论篓卖,一篓白菜也就值十块八块。在外地人看来简直是白送。
如果你有心研究民俗,可以到牛羊牲口市场去,看买卖双方互相握手在袖子里互捏手指谈价钱。如果想品尝风味小吃,可以到沿街小摊去吃一碗“茶峒米豆腐”。雪白的米豆腐被竹刀划成四四方方的小块,装到碗里,浇上浓浓的秘制的辣酱,再撒上香葱、香菜,拌入酱油、香醋。这时,碗里的米豆腐,白的雪白、绿的翠绿、紫的红紫,不用吃,光看一眼颜色就让人心醉。吃上一碗,更是口齿生津,齿颊生香,马上就想吃第二碗。
如果哪里也不想走,就找一个茶摊坐下来,泡上一碗茶,看看河街上的人来来往往,也是蛮有情趣的。尤其是看着赶场来的苗女们,她们明眸皓齿,头戴高高的罗帕,穿着绣满花纹、镶满银饰的苗服,在集市上穿梭。随着身体的摆动,银饰闪闪烁烁,煞是乍眼,成了河街上一道绝妙的令外地游人百看不厌的风景。见此美景,游人纷纷举起相机,拍摄下这精美绝伦的画面,同时也把她们装进自己宝贵的记忆宝库。
河街上的苗族小伙呈现的是肌肉美、力量美和淳朴美。这些男人短小精悍,脸上晒得黑黑的,浑身肌肉鼓鼓的,有使不完的劲,挑着百斤左右的担子快步如飞。如果在乡场的哪一处碰到了亲朋故旧,几个人就牵着手、搭着肩,随意走到一个饭馆坐下,吆喝老板切几斤肥嫩的肉,打几碗浓烈醇香的包谷烧。几碗酒下肚后,彼此激情豪迈起来。在呢喃的醉话中,天地变小了,周围人都不存在了,一切悲喜忧愁也暂时抛到了爪哇国。在大块吃肉、大碗喝酒过程中,这些汉子融合了感情、磨合了性格,也更加投缘了,心也贴得更近了。喝完酒后,几个人走出店子,在河街上游荡,或大笑、或呼啸、或乘兴吼上几句俚曲。对大多数人茶峒人来说,这些现象是见怪不怪的。
这些在河街上天天发生的、平凡得再平凡不过的、普通得再普通不过的情形也都被好奇的游客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成为他们眼中最温馨最人性的记忆。
4
游玩边城茶峒,不能不去感受清水江两岸旖旎的风光。
来到边城茶峒,如果不乘舟游览清水江,那将是一辈子的遗憾。乘舟游览清水江,最好是选择乌篷船,因为乌篷船小巧、轻便、灵活,而且在乘舟游玩过程中可站、可坐、可卧,是再合适不过了。
于是乎,几个人租了一条乌篷船。迎着蒙蒙细雨,踏着搭好的跳板颤巍巍地上了船,船夫撑着长篙往岸上一推,船就平稳地行驶起来了。大约过了几分钟,随着船驶入江心,水面就变得开阔起来。站在船头,极目四顾,东面的茶峒、西面的洪安,隔岸相望,依稀可辨。侧耳倾听,水面传来清晰的有节奏的击打声,那是洗衣妇人用木槌捶打衣服。
船慢慢逆水上行,汤汤的流水,在船桨的击打下,溅起的水花。水花“哗啦哗啦”地响着,像在唱一只欢快的歌。在船的行进中,可以看见对面悬崖的石壁上刻着沈从文先生手书的“边城”两个大字。虽然烟雾缠绕,但“边城”两个大字仍然熠熠生辉,仍然是众多游客争相来看人文胜迹。
时值初冬,天气已有寒意,然而乘舟游览清水江的人不仅不少,兴致都还很高。站在船上,有人高歌、有人浅吟,有的默默思索、酝酿文思,有的干脆在船头支起画板写生,把江上的迷蒙烟云和岸上的浓翠竹篁移到画纸上。
不知道何时,江面上的乌篷船多了起来,一只一只乌篷船首尾相连,或逆水而上,或顺流而下。天下虽然很大,但是此时此刻,大家能够在同一条江上乘舟同游,这就是缘分,大家都没有陌生感和拘束感,在两只船交错时,大家或挥手致意、或高声招呼。如果从彼此的口音中发现大家是老乡,热情中又多了几分亲热。热情的年轻人,竞相和交错的船只上的其他年轻人相互泼水嬉戏。虽然江水很凉,浇在身上有点冷,可是大家心是热的、血是热的,反而感觉不那么冷了。游人兴致高,几个船老大的兴致也被鼓动起来了,他们高歌《酉水船夫曲》,把酉水船夫的热情、激情、力量和血性通过动感的声音传给游客,让游客对茶峒和茶峒的血性男儿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歌罢,大家纷纷鼓掌,向这些质朴的唱歌的和歌声里的酉水船夫致以敬意。
掌声惊动了竹篁里的长尾竹鸡,它们抖开绚丽的羽毛,从一片竹篁跃飞往另一片竹篁,无意间又增添游人游览的游兴。江边的鹳鸟似乎也被游客们的激情挑动得兴奋起来,它们奋力扇动翅膀,贴着水面,围着游船,急急地飞着,有的甚至从船头掠过,从船头游客们身边掠过,向游客炫耀它们高超的飞行技巧。鸟雀的表演赢得了游客的阵阵惊呼和惊叹,把大家乘舟游江的兴致从一个高潮推向另一个高潮。淳朴的边城人,灵性的清水江,让游客从心里接受边城茶峒、喜欢边城茶峒、一生一世爱上了边城茶峒。
不管是否曾经到过边城茶峒,每个人的心里都有自己的边城茶峒。在边城茶峒寻到自己的“梦”的客人,边城茶峒永远祝福你;如果在边城茶峒和自己的“梦”失之交臂,请你也别懊丧,只要你心系茶峒边城,有机会继续到边城茶峒,你的梦一定会寻到。无论何时,这个边鄙小城将待你初见,以自己纯美的山水、纯真的民风、纯美的人性,敞开怀抱接待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