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日)是第25个世界湿地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市园林绿化局获悉,随着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湿地、南海子湿地公园等第二批12块湿地纳入市级湿地名录,全市市级湿地已达47块。“十三五”时期,全市累计恢复建设湿地1.1万余公顷,首都湿地总面积已达5.87万公顷。据了解,未来五年,全市恢复建设湿地面积不低于5000公顷,将恢复建设小微湿地不少于50个。
去年12月17日,市政府办公厅正式公布了本市第二批12个市级湿地名录,湿地类型涵盖了河流湿地、公园湿地和湿地公园三种,包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湿地、南海子湿地公园、杨各庄湿地公园、圆明园遗址公园湿地、永定河丰台段湿地、永定河石景山段湿地、北运河通州段湿地、潮河上游段湿地、莲花池公园湿地、北京动物园湿地、什刹海湿地和朝阳公园湿地。截至目前,全市共发布两批市级湿地名录,共计47块湿地列入市级湿地名录。
市园林绿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河流湿地首次被纳入名录。河流湿地是北京的重要湿地类型,是北京湿地的骨架,在连通各类湿地、补给水源以及蓄洪防旱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将部分重要河流湿地纳入湿地名录对于进一步加强湿地保护修复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十三五”期间,全市累计恢复建设湿地1.1万余公顷,形成10余处万亩以上大尺度森林湿地。全市共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6个,总面积2.11万公顷;湿地公园12个,总面积2900余公顷;湿地自然保护小区10个,总面积1300余公顷。据新一轮全市湿地资源调查显示,全市400平方米以上湿地总面积已达5.87万公顷,占市域总面积的3.6%。其中河流、湖泊、沼泽等天然湿地2.79万公顷,库塘等人工湿地3.08万公顷。
得益于湿地生态功能的持续改善,密云水库、野鸭湖、汉石桥、翠湖、永定河、清河、沙河等湿地成为了鸟类迁徙、停歇、觅食的重要栖息地,全市湿地生物多样性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野生动植物在湿地“安家落户”,湿地已成为北京野生动植物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