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日是第25个世界湿地日,记者从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了解到,目前全市市级湿地已达47块。“十四五”期间,城市副中心、新机场、永定河流域等重点区域将建设大尺度森林湿地以及雨洪蓄滞型小微湿地,解决“绿而不活”“有林无鸟”的问题。到2025年,北京湿地保护率将不低于70%。
河流湿地首次被纳入市级湿地名录
今年湿地日主题为“湿地与水”,旨在强调湿地对维持全球淡水储量和水质的重要贡献。2020年12月17日,北京市政府办公厅正式公布了北京市第二批12个市级湿地名录,湿地类型涵盖了河流湿地、公园湿地和湿地公园三种,包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湿地、南海子湿地公园、杨各庄湿地公园、圆明园遗址公园湿地、永定河丰台段湿地、永定河石景山段湿地、北运河通州段湿地、潮河上游段湿地、莲花池公园湿地、北京动物园湿地、什刹海湿地和朝阳公园湿地。
记者获悉,将北京市部分重要河流湿地纳入名录是这次工作的重大突破。河流湿地是北京市的重要湿地类型,在连通各类湿地、补给水源以及蓄洪防旱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截至目前,全市共发布两批市级湿地名录,共计47块湿地,总面积达2.7万余公顷,占全市湿地总面积的46%。
到2025年北京湿地保护率不低于70%
“十四五”期间,北京将优化湿地空间布局,扩大湿地生态空间,提升湿地生态质量。到2025年,北京湿地保护率将不低于70%,恢复建设湿地面积不低于5000公顷,将恢复建设小微湿地不少于50个,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基本建立,湿地生态功能得到改善。
其中,在中心城区,加强城市河道生态化改造,结合海绵城市建设推进小微湿地和雨洪湿地建设;在平原地区,城市副中心、新机场、永定河流域等重点区域,建设大尺度森林湿地以及雨洪蓄滞型小微湿地,构建林水相依的自然生态系统,解决“绿而不活”“有林无鸟”的问题;在生态涵养区和京津冀交界地区,北部以湿地生态保育为主,南部以扩大湿地生态面积、加强湿地生态修复为主,推进京津保中心区过渡带森林湿地建设,优化湿地生态功能。
2021年,结合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行动计划,北京将加大湿地保护修复力度,推进温榆河、南苑、康西森林湿地以及沙河等湿地公园建设,全年计划恢复建设湿地1000公顷。
202种野生动物在北京湿地内安家
据悉,“十三五”期间,北京累计恢复建设湿地1.1万余公顷,形成万亩以上大尺度森林湿地10余处。据新一轮全市湿地资源调查显示,全市400平方米以上湿地总面积已达5.87万公顷,占市域总面积的3.6%。其中河流、湖泊、沼泽等天然湿地2.79万公顷,库塘等人工湿地3.08万公顷。
得益于湿地生态功能的持续改善,密云水库、野鸭湖、汉石桥等湿地成为了鸟类迁徙、停歇、觅食的重要栖息地。全市已有369种野生植物、202种野生动物在北京湿地内安家,黑鹳、鸳鸯等国家重点保护鸟类种群数量稳步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