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体验出圈
成都靠实力圈粉
随着融合了艺术、文创、文博等新兴消费业态的出现,以及更具“国际范、蜀都味”的多元沉浸消费新场景的营造,让成都年轻人找到了更潮文旅体验方式。从美食休闲到乡村旅游,从时尚到文艺,成都的文旅项目打造多结构的产品体系,把成都天府深厚的底蕴具象化、现代化,成为具有生命力的打卡地。
“这是我们第二次来看《成都偷心》了!我们特地选了和上次不一样的入口。”上周六晚,家住成都玉双路的黄雨就和大学同学兴致勃勃地来到成都域上和美先锋剧场,二刷沉浸式戏剧《成都偷心》。大型沉浸式演出《成都偷心》是成都绝对的网红演出。根据大麦网数据显示,《成都偷心》的观众以18岁至32岁的年轻人为主,复购率高达43.1%,本地观众与外地观众的比例约为7∶3,已经有来自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地的观众专程“打飞的”来成都看剧,《成都偷心》是他们心目中更有夜间经济地标感的打卡地。
从《成都偷心》到汉服热,再到最近大火的剧本杀,成都年轻人在沉浸式文旅项目中获得全新的体验,沉浸式文旅项目也成为年轻人全新的社交方式,带动了线下的文旅消费热潮。
2019年,国内沉浸产业总产值为48.2亿元,而放眼全球,根据各公司公布的财务状况及创作者调查结果,初步估计2019年全球沉浸式戏剧规模约为2810万美元。体验式艺术博物馆的总市场价值约为2800万美元,并还在持续增长,俨然是一个千亿级市场。
多元沉浸消费新场景
成都年轻人找到更潮文旅体验方式
随着融合了艺术、文创、文博等新兴消费业态的出现,以及更具“国际范、蜀都味”的多元沉浸消费新场景的营造,让成都年轻人找到了更潮文旅体验方式,有了更丰富的社交途径。
美国著名作家菲茨杰拉德的经典名作《了不起的盖茨比》为人熟知,近日,一台改编自这部经典作品的同名音乐剧全新出炉,在成都连演三场。值得一提的是,这台音乐剧将舞台搬进酒店,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戏剧体验。与其他音乐剧不同的是,这台“沉浸式”演出在酒店不同的场地设置场景,打破了观众与演员之间的“安全距离”──随着剧情的推进演变,或者说用一开始的设计、多点位多线路的选择,来打破观众和演员之间的距离,形成一种特别近景甚至零距离的冲击和震撼。
成都“夜游锦江”项目,也成为成都年轻人沉浸式休闲消费的场景。该项目旨在打造“夜市、夜食、夜展、夜秀、夜节、夜宿”六大主题场景。利用沿线资源,在河道两侧的人行通道上打造集市、展会等固定消费场景项目,并将周边新设的特色剧场及传统夜市等浸入式体验消费场景纳入其中,从而将场景转化为实际的消费能力。
走在成都大街上,常常会与身着汉服的年轻人擦肩而过。这在成都大街小巷已经是一种常态。在有着全国“汉服第一城”之称的成都,汉服商家数量全国第一,汉服购买量全国第一,汉服产业总产值全国第一。可不要小看汉服,这里面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据《2019-2021中国汉服产业数据调查、用户画像及前景分析报告》的数据统计显示:2019年汉服爱好者数量达到356.1万人,去年汉服的成交额就已经超过了20亿元。成都就有4万年轻人开网店卖起了汉服。成都的“汉服热”已经让这个本身小众的爱好“出圈”,进而衍生出相关的一系列行业。与过去在景区套上戏服当场拍照不同,在一套穿搭换装的体验流程下来,年轻人真的能够找到沉浸其中的快乐。
沉浸式体验内容为王
成都的文旅项目打造多结构的产品体系
如今,年轻一代对于一座城市的认知,已经从传统意义上的景点打卡,更多地转变成对城市沉浸式的独特体验。成都大学旅游管理系主任陈颖博士分析道,近几年,成都不仅涌现了新场景、新业态下的全新网红打卡地;通过自媒体的发掘,也在传统场景中挖掘出了新的沉浸式项目。“赵雷的《成都》让玉林又火了一把;五岔子网红桥除了外观,其实它的建筑本身也大有来头。”陈颖说,情境化、场景化的展现让成都与众不同,活力四射。他说,从美食休闲到乡村旅游,从时尚到文艺,成都的文旅项目打造多结构的产品体系,把成都天府深厚的底蕴具象化、现代化,成为具有生命力的打卡地。它们既有吸收网红打卡地流量的特征,又有独特的休闲美学和文化内涵,成为成都网红打卡地的鲜明特点。
我市正在以创造旅游新消费场景、塑造旅游新消费品牌、吸引新消费群体为目标,积极扩大城市旅游有效需求,促进旅游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扩大旅游消费规模、提升旅游消费品质,进一步繁荣旅游消费市场,助力世界旅游名城建设进程。
据了解,我市将开发一批彰显成都生活美学的沉浸式、互动式、体验式文商旅体融合发展的消费新场景,多维拓展,构建城市周末消费新场景;创意融合,建设旅游消费新名片;点面延展,打造旅游消费新空间;流量整合,提升文旅消费关注度。如在铁像寺水街等成都新晋网红打卡地推出集“艺术展+美食+市集+网红游乐”于一体的网红动车市集,打造全新的沉浸式市集体验;大力发展营造夜间文旅经济,以文化IP为主线,推出成都新消费生活夜市集,让成都网红打卡地更有活力。此外,成都还大力发展数据文旅新经济和沉浸式体验业态,鼓励引导景区借助区块链、5G、虚拟现实等新技术手段,积极发展在线导览、虚拟旅游、线上展览等数字文旅经济。陈颖分析说,从统计数据来看,“90后”“80后”是文旅消费的主力。这些新场景、新的旅游资源将助力成都文旅进一步发展。
记者 王嘉
文章来源:成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