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云南省镇雄县赤水源镇银厂村的赤水源头。经济日报 记者 曹松 摄
赤水河旧时因其每逢大雨河水浑赤而得名,这湾水怎样才能清澈地流出云南、汇入长江?赤水河源头怎样守护赤水河河清水绿?记者来到云南昭通市,从赤水河发源地沿河而下,寻找赤水河联动保护中的“云南答卷”。
在我国大西南的群山中流淌着这样一条河,河道两岸多为丹霞地貌,岩石被风化,每逢下雨,泥沙俱下,河水浑赤。人们给这条河取名——赤水河。
赤水河发源于云南昭通市镇雄县赤水源镇银厂村,流经云贵川3省4市16县(市、区),在镇雄县坡头镇德隆村三岔河流出云南,从四川合江县汇入长江。作为赤水河源头,云南坚决担当起长江上游的保护之责,守护好赤水河的“一江碧水、两岸青山”。记者走进云南昭通市,从赤水河发源地沿河而下,聚焦河流保护的重点难点,寻找赤水河联动保护中的“云南答卷”。
守护源头
记者走进云南镇雄县赤水源镇银厂村,踏着柏油马路,听着流水淙淙,望着林木苍翠,一个四面环山的静谧小山村映入眼帘。
“欢迎来到赤水河的源头。”赤水源镇党委书记张永朝说,“村子上面就是原始森林,溪水从滮水岩山涧流出,在这里汇聚成河,流向下游。”跟着张永朝的脚步,记者沿着河边小路爬上阶梯,只见3处瀑布从岩壁上飞流而下,水花四溅,岩壁顶端的“赤水源”3个字格外醒目。
赤水源镇以前叫板桥镇,2004年5月更名为赤水源镇。作为赤水河源头,这个小镇获得新名片的同时,也增添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据赤水源镇银厂村村民余辉回忆,以前镇上厂矿林立、树木砍伐严重,农民靠种植洋芋、苞谷等传统农作物为生,不仅收益低,使用农药还会对河流造成污染。“辛辛苦苦忙一年,也只够温饱。”余辉说。
近年来,随着赤水河流域不断推进环境保护工作,赤水河镇迎来发展新机遇。2016年以来,赤水源镇借助退耕还林契机,在充分调研和论证后,发动群众在赤水河流域周边种植2.5万亩方竹,覆盖4100户18200余人。“方竹不仅可以涵养水源,提高经济附加值,还能提高赤水河源头的环境承载力。”张永朝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方竹生产周期在70年至80年,丰产期后,亩产可达2500元至4000元,是原来种苞谷收益的好几倍。”
在护河行动中,为从源头上杜绝赤水河被污染,赤水源镇政府规定,该镇赤水河两旁的牲畜全部实行圈养,禁止在赤水河沿线放牧、办养殖场,禁止砍伐人工林、商品林,并聘用43名护河员负责河道的常态化清洁维护。为筑牢赤水之源的生态建设根基,赤水源镇在河道两旁种植了5.2万亩省级公益林和400亩“杨善洲公益林”。
赤水河流经赤水源镇8个村,总长35公里,覆盖16790户66970人。守护赤水源头,也给沿线的村子带来可喜变化。如今的银厂村,道路干净整洁,处处绿意盎然,村民们的精气神也足了。余辉说:“我们从小就生活在这里,保护好这条河就是保护自己的家园。”
攻坚行动
百川飞渡,赤水东流。从镇雄县赤水源镇银厂村流出的清澈河流,要流经镇雄县14个乡镇及威信县3个乡镇,在云南境内奔流97公里,其中还有全长142.8公里一级支流和84.9公里的二级支流与其汇聚。保证满河清水顺利流出云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昭通市坚持以解决问题为抓手开展攻坚行动,做到资源整合,重点突破。
眼下,位于镇雄县芒部镇松林村的一座日处理500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正在紧张建设中。“生活垃圾运来后可以焚烧发电,烟气和污水经过处理后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剩下的废渣还能制成水泥砖。”该项目负责人汪书明告诉记者,发电厂采用先进工艺,可以实现垃圾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
为了探索实施农村垃圾处理新模式,镇雄县启动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威信县建设第二生活垃圾填埋场。沿线17个乡镇生活垃圾热解处理设施建设实现全覆盖,流域范围内3225个村民小组逐步实现垃圾简易处理和村庄保洁收费。
苦猪河是赤水河的二级支流。2020年8月,位于河道上的凉风洞电站正式关闭退出,如今流水潺潺、小河奔腾的景象得以再现。站在岸边,威信县河长办专职副主任谢作川如释重负,“小水电站拆除后,河水流量恢复至自然水平,河水变清了,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的重要栖息地和繁殖场所得到了保护”。
据了解,2019年7月,昭通市成立小水电清理整改领导小组并制定系列方案。目前赤水河云南段流域范围内的17座小水电站已全部拆除,并完成了覆土种草生态修复。
以推进流域绿色高质量发展为重点,坚持治标和治本相结合,昭通市印发《赤水河流域(昭通段)生态治理修复保护实施方案》,以镇雄、威信两县和17个乡镇为重点,打破行政区域划分,积极整合项目资金,深入实施小水电站拆除清退整治、城乡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补短板、污水处理设施补短板、硫磺矿渣整治、农村面源污染防治、退耕还林还竹还果、禁止非法捕捞、流域内禁养区禁建区评估调整、绿色高质量发展等“九大攻坚行动”,集中解决了一批突出问题。
既要保护治理,又要减压修复。目前昭通市对流域范围内3.61万群众实施了易地扶贫搬迁,复垦复绿土地1028亩,建成竹产业基地39.67万亩,镇雄、威信两县的森林覆盖率分别达34.9%和47.4%。赤水河云南段生态保护治理取得明显实效。
共抓保护
2020年中国赤水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协作推进会在云南昭通市举行,会议通过了《2020年中国赤水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协作推进会昭通共识》,云南、贵州、四川将推动构建流域绿色经济体系,打造长江上游最美生态河流。
事实上,作为连接云贵川的一条经济动脉和人文纽带,赤水河的保护绝不是“某一家的事”。2017年以来,民革中央、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和云贵川三省政协围绕赤水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连续4年举行协作推进会议。赤水河流域3省4市16县(市、区)通力合作,最大限度凝聚起共抓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的强大合力。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成为共识,赤水河流域融合发展的良好局面正在形成。2018年初,围绕完善跨区域共建共享机制,云贵川共同签署《赤水河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按照1∶5∶4的比例建立了规模为2亿元的赤水河流域生态补偿基金,并按照3∶4∶3的比例进行分配,分段设立补偿权重。目前,昭通市已经获得2018年度6000万元和2019年度2000万元补偿资金,为流域基础设施建设等提供了重要资金保障。
保护赤水源头,云南面临不小的压力。赤水河流域(云南段)人口密度大,人多地少土地负荷重,流域生态环境承载压力大;镇雄、威信两县现有污水处理和垃圾收运等设施薄弱;与流域内的贵州毕节市、遵义市和四川泸州市相比,云南昭通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
2017年以来,赤水河流域(云南段)出省断面水质总体保持优良,2018年和2019年水质均达到Ⅰ类水标准。云南省政协主席李江表示,“将共同推动赤水河流域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同促进3省更加富有成效的交流协作,不断开创赤水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经济日报 记者 周斌 曹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