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按下“暂停键”、2月兴起“云出行”、3月复工复产、4月“梅州人游梅州”、5月恢复省内游、6月发放“文旅消费券”、7月恢复跨省游、9月文旅复苏加速、年底文旅盛事接二连三……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也是文化和旅游业披荆斩棘、乘风破浪的一年。
这一年,全市文旅系统坚持疫情防控和文旅发展“两手抓”,积极探索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通过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旅游工作多方位、全链条深度融合,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让“诗与远方”在客都牵手。
外地媒体、旅行社、在线旅游商代表到中国客家博物馆参观。(高讯 摄)
关键词:聚焦“文化+”
创“梅州现象”助文化惠民重文化传承
文化,是一座城市发展的精髓和软实力所在。
2020年12月6日,好消息从广州传来:第十四届广东省艺术节圆满落幕,梅州市荣获2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多个单项奖,1个优秀组织奖,总共揽获15个奖项,全省领先,取得了40年以来梅州市连续参加省艺术节的最好成绩,被国家和省文艺界专家赞誉为“梅州现象”。“梅州市扎根本土,根植本地土壤进行艺术生态培育,不断促进本地文化战线进行艺术创作生产,积极推出了一批‘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文艺精品,城市文化软实力进一步提升,文艺精品创作迎来百花齐放新局面。”市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说。
省艺术节梅州市喜揽15个奖项。(图片源自:广东省艺术节官方公众号)
去年12月,穗梅联合举办的“情满攻坚路——送戏下乡·文化惠民”系列活动陆续走进梅江区西阳镇太平村和五华县岐岭镇黄福村,为当地村民送上家门口的“艺术大餐”。一年来,全市文艺院团开展文化惠民演出600场次,受众人群接近40万人次。目前,市、县、镇三级文化场馆全部实行免费错时开放、服务项目基本齐全,并通过举办各类免费培训、讲座、演出、展览、阅读和民俗节庆活动,让更多群众充分享受文化发展成果。
在创新非遗保护与传承、文物保护、文物活化利用等方面,梅州也有新突破:举办2020年客家文化(非遗)艺术周活动;客家文化(梅州)生态保护实验区网站正式上线;《梅州市红色资源保护条例》、《梅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管理办法》出台;广东汉剧《夯实剧种基础,巩固传承创新》这一案例入选广东省非遗代表性项目优秀实践案例……一项项举措推动梅州市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进入新阶段,为梅州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再添新内容。
广东汉剧入选2020年省非遗优秀实践案例名单
关键词:推动“旅游+”
促文旅融合强文旅产业塑文旅品牌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
2020年12月25日,梅州市成功举行世界长寿之都授牌暨“客都人家”开街、《原乡》公演系列活动。客都人家康养文旅综合体项目迅速聚拢人气,成为梅州市新晋“网红打卡地”,“刷屏”广大市民和游客的朋友圈。“‘客都人家’将会推出更多标杆式的旅游节庆活动,为梅州打造更传统、更包容、更具流量的‘文化地标’,持续升级打造‘旅游+文化’的独特体验。”“客都人家”项目相关负责人表示。
全球首台客家文化主题实景演出《原乡》现场。(高讯 摄)
客都人家(连志城 摄)
“客都人家”项目是市委、市政府引进的一个大型文旅融合项目,是推动“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具体行动。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旅产业发展,加快促进生态资源优势向产业发展优势转化,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文旅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去年6月,梅州市制订了《2020年梅江韩江绿色健康文化旅游产业带建设行动方案》,内容涵盖文化创意、文化遗产保护、文化产业发展、文旅融合等,2020年产业带投资127.16亿元,进一步推动梅州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此外,嘉应古城、“熊出没”乐园等一批投资大、辐射带动力强的高端文旅项目也正在积极引进。
收获不止于此。2020年,文化和旅游部将梅县区认定为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大埔县、丰顺县、平远县、蕉岭县入选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7家景区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至此,梅州市现有国家3A级以上旅游景区39家,居广东省第二位;梅县区丙村镇芦陵村等8个“两中心融合”试点和梅江区3个“粤书吧”试点完成建设工作,文旅深度融合加速提档……
丙村镇芦陵村山水交融绿树成荫,一幅世外桃源的景色。(连志城 摄)
在文旅融合的时代,历史文化名人IP也正作为一种稀缺性旅游资源在城市文旅品牌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20年,“看《八佰》•游梅州•访将军故里”粤沪媒体大咖采风行、“访世界客都•游名人故居”粤港澳大湾区媒体旅行社大咖采风踩线行、林风眠诞辰120周年纪念活动等11场文化旅游主题活动成功举办,全力打响“世界客都”梅州文化名城品牌,为梅州文旅融合积聚发展新动能。
2020年梅州文旅成绩单
↓↓↓
文艺精品创作攀“高峰”
第十四届广东省艺术节,梅州市4台作品入选终评演出,荣获2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10个单项奖和1个优秀组织奖,总共揽获15个奖项。
创排山歌音乐剧《林风眠》,获得广泛赞誉。
客家山歌剧《白鹭村》代表广东参加由中宣部、文旅部、中国文联和国务院扶贫办联合主办的全国脱贫攻坚题材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全省仅有两部精品剧目入选。
广东省群众音乐舞蹈艺术花会,梅州市选送作品获“一银二铜”佳绩。
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新成效
顺利完成第五次全国文化馆(站)评估定级,全市112个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中,新增10个初评特级站、12个一级站、4个二级站,文化馆初评新增3个一级馆,如期达到“所有文化馆(站)达到国家(省)二级馆(站)以上”的省要求。
全力推进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全覆盖建设,目前,建成图书馆总馆9个,分馆94个,服务点276个(2020年新增分馆14个、服务点86个);文化馆总馆8个,分馆99个,服务点299个(2020年新增分馆18个、服务点90个),分馆数量远超“达到镇街数量50%”的省要求。
全力抓好民生工程项目建设,指导推进2020年旅游厕所改扩建任务(39座),完工41座,完工率105%。
文旅融合取得新进展
2020年,梅县区被认定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大埔县、丰顺县、平远县、蕉岭县入选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新增瑞山生态旅游度假区、西岩茶乡度假村,韩山历史文化生态区、粤东大峡谷景区、御逸温泉度假村,球王故里文化旅游区、新丰寨旅游景区等7家国家3A级旅游景区,至此,梅州市现有国家3A级以上旅游景区39家,居广东省第二位。梅县区雁洋镇长教村,平远县泗水镇梅畲村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梅县区雁洋镇国际慢城获评省级旅游度假区。
新增五华县转水镇、大埔县西河镇,丰顺县留隍镇等3个广东省旅游风情小镇。新增平远县仁居镇仁居村、兴宁市叶塘镇鸭池村、蕉岭县三圳镇东岭村、梅江区西阳镇新联村、丰顺县砂田镇黄花村等5个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新增名人故(旧)居旅游指示牌146块。
积极做好梅县区雁洋镇综合文化站做好迎接国家验收的准备工作,完成梅县区丙村镇芦陵村等8个“两中心融合”试点和梅江区3个“粤书吧”试点建设工作。
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进入新阶段
兴宁市竹板歌入选第五批国家非遗代表性项目公示名单;7位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成为省第六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新增县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45人;新增第九批梅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6项。截至2020年底,全市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共367项,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395人。
开展全市革命文物、客家围龙屋普查和名人故(旧)居修缮工作。市辖区内有叶剑英故居、三河中山纪念堂、谢晋元故居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革命文物名录3处,省文物保护单位革命文物名录18处,市文物保护单位革命文物20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革命文物(含三普登录点)46处。全市共有围龙屋4367座。2020年,修缮名人故(旧)居24处。客家博物馆升级为国家一级馆,实现“零的突破”。
文旅产业发展实现新突破
牵头制订《2020年梅江韩江绿色健康文化旅游产业带建设行动方案》,2020年产业带完成投资127.16亿元(计划总投资1199.51亿元),重点项目92个。
市场培育监管推出新举措
在全市26家星级饭店、12家星级民宿、39家3A级以上景区和63家旅行社等经营场所建立投诉处理机制。2020年,共受理旅游投诉82宗,全部按时办结,无重大旅游服务质量事件,群众满意度100%。
梅州日报记者:赖运香
见习编辑:肖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