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酒堡
走进客家酒堡,像是一步跨越千年,仿佛置若于客家文化的“大观园”,客家织带技艺展示、客家糍粑制作展示、客家米酒制作展示,每一处都透露着客家人的智慧。
客家酒堡始建于清代,他另一个名字叫渔仔潭围。它是“中国藏酒最多的围屋”,集深厚的客家民俗文化和酒文化于一体的景区。
客家米酒醇厚甜美,气味芬香,用瓦碗喝酒,多少带有点以前中原人的豪爽,奔放的遗风。
我身边站着的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杨村古酿技术传承人,她今天给我来讲解客家米酒的酿造方法。
杨村米酒主要是以刚脱壳的稻米和原料制作的。先是将酒瓮等制作工具清洗干净后,用大米蒸糯米,当糯米变成晶莹剔透时,就浇上半桶清凉水。
待降温后,开始加入酒饼,让其发酵,发酵完成后,将酒抽出来,放了瓦瓮中,在酒坛口用青菜盖上,封实,然后在瓦瓮周围堆上稻草杆,用火点燃。等米酒自然冷即后,就搬出来储存了。
客家文化,焐米酒
图为蒸酒。杨村出产的米酒颜色金黄,气味清香,客家人喝酒主要是解疲劳。
焐酒
将米酒提取出来,加热主要是杀菌,还有去湿,一般客家人还会在酒里加入一些本地的药材,像枸杞,党参,使它达到食疗的功效。
如今,客家酒堡家家户户都保留了传统的酿酒工艺。
客家文化-舞龙。
客家织带是龙南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手工技艺之一,与披肩,护额共同组成冬头帕。
客家刺锈
冬头帕织带技艺是非物质文物遗产。以前没有帽子,冬头帕就是他们的帽子了。每个客家妇女坐月或者步入中年都必戴冬头帕,这是三南客家妇女服饰中最典形的装饰。
客家人之所以喜欢织带,是因为带与(代)同音。在出嫁时,娘家也会为女儿准备上六根冬头帕,寓意代代相传。
制作冬头帕需要纺线,因为刚制作出来的棉线是很粗的,通过纺线,可以控制线的密度和直径大小,方便制作编织。
纺花布
制作冬头帕需要经过选线,纺线,绕线,固线等工序,上图为绕线,就是将各种颜色的线,按一直的次序进行编制。
冬头帕有夏装和冬装,上图老人戴的是夏装,下图妇女带的是冬装,冬装更厚,更保暖。
客家冬头帕是北方人头巾文化的延续,也代表中原汉人南迁后,入乡随俗的一种文化结合。
看到这里,留言告诉小编,你想去这里看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