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疫情对旅游业的影响
总体来说,旅游经济深受疫情重创,冲击全面,需要救助。由于今年采取的各种应对措施均比“非典”期间广泛且严厉,因此预计本次旅游业营收受冲击影响将显著大于2003年同比下降13%的程度,属于行业重灾区。初步测算,预计新冠疫情下,全年旅游业总收入约7万余亿元,疫情造成的损失额度约相当于疫情前预测总值的22%至25%,损失额度约在1.6万亿至1.8万亿元之间,导致全年预期从同比增长10%变为负增长14%至18%。
具体冲击可以从三个常规层面来进行初步分析。
图1:2000-2020年全国旅游总收入趋势与预测
表1:2020年全国旅游业主要指标预测表
1:国内旅游
受新型疫情冲击,居民纷纷终止出行计划,各主要景点关闭,大型文娱活动取消。无疑对全国国内旅游造成大面积影响,全年国内旅游人数下降将超过五成以上。如果局势还不能在第二季度内得到有效控制的话,其滞后效应和负外部性会导致更大影响。
图2:2000-2020年全国国内旅游人数趋势与预测
2:入境旅游
入境游基本停顿,这是受影响最深远的一块。多家外国航空暂停了往来中国的航班;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将新型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导致团队形式的入境旅游几乎停摆,散客形式的入境旅游大受冲击。参考2003年“非典”期间的表现来看,对入境旅游冲击将非常大,其苦日子长,恢复的周期也更长,预计会比出境游恢复滞后3-6个月。
图3:2000-2020年全国入境旅游人数趋势与预测
3:出境旅游
出境游也将受到重创,对于全球的旅游市场也将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主要因各国出于安全考虑,会限制新型疫情所在地国家公民入境,以及各国到达目的地国家意愿减弱等影响,致客流量减少。“非典”期间,中美、中日、中港的客流量损失平均达到20.2%,其中“非典”导致的赴美客流减少高38.9%。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出境旅游市场,增长速度非常快,从2000年的450万人次猛增至2019年的1.68亿人次。亚太地区通常要接待75%的中国农历新年游客,受到的打击最大。根据泰国旅游业统计,1000万的游客当中,有四分之一来自中国。截至目前,对中国采取入境管制措施的国家已高达84个,可以想象未来的影响有多大。
二、怎么看走势
我们既要高度重视此次新型疫情的影响,但也不要过度恐慌,更应有足够的信心迎接挑战,以确定性应对不确定性。中国旅游业已经进入较成熟产业发展阶段,具有较好的内生增长动力,应能抵消新型疫情的巨大负面影响,但是我们要更加关注旅游业的薄弱环节、创新领域的走势,真正创新求变,提升品质旅游。
1:恢复是必然
看事看本质,判断这件事情的本质,有助于判断其能影响多远。从历史的经验来看,一些突发事件只要能得到有效、及时控制,就不会产生持久影响,只是引发短期的恐慌。虽说有疫情影响,但保持我国旅游业长期增长的因素依然存在。
首先:经过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旅游需求旺盛,只不过是暂时受抑罢了,我们仍然拥有全世界规模最大的国内客源市场基础。旅游已成刚需,成为了习惯,憋了这么久,更迫切需要透口气、散个心、撒个欢。
其次:中国已积累了丰富的抗御市场波动和风险的经验。1989年上海甲肝大流行、1994年“千岛湖事件”、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3年“非典”等事件的发生,使中国旅游业抵抗风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第三:中国已形成了规模庞大的旅游生产力规模。在低谷状态下,这一体系的规模会带来沉重压力,但市场一旦恢复,也意味着旅游业有足够的韧性和能力满足市场需求,可在短期内形成新的扩张局面。
第四:从目前看,新型疫情的死亡率并不高。它造成的严峻局面,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此前关注和应对不够而造成恐慌。人们会逐渐认识到此次疫情是可防、可控、可治的,从而逐渐减少恐惧心理,重塑消费信心。
第五:促进旅游消费必然会成为疫后挽救经济发展的首选手段之一。
02:品质是必须
如今,依靠那种人挤人的红利时代、躺着赚钱的传统时代已经结束,未来鹿死谁手,关键还在于自身实力,在于能否提供真正符合市场需求的优质供给。
旅游的本质是什么?基于第一性原理,旅游的本质就是要能够打动游客的心。真正以人为中心,做好产品,做优服务,才是立身之本。
从需求端看:消费体验趋向分层化、复合化、散客化、个性化等方向转变。对应的产品和服务也应当是精细化、多元化、专业化的,而目前供给侧匹配度显然不高。
此次新型疫情犹如大浪淘沙,大浪来了,方看出谁会游泳(好产品),谁仅仅是有救生圈(政策、资金),或者两者皆无。那些追求高大上、大投入、大面积、重资产,游客中心、豪华设施、基础设施等过度投入的项目和景区,其实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造独一无二的旅游体验,都不是真正以人的体验需求为中心,缺乏真正小而美、优而精的优质项目,一旦面临危机,则吃不消,这些都需要升级调整了。
3:创新是必修
变是永恒的不变,万变不离其宗,在变化中不变的是事物的核心本质,是基本的规律,是真正的商业逻辑。在“变化”中抓住“不变”,谋求创新求变,这是突破的必由之路。市场始终在,消费不会没,产品、服务与模式将随"疫"调整,“守正”“创新”会成为主旋律。中国仍有最大规模的市场容量,这样巨大的市场群体依然面临不平衡不充分的供给现状,他们对美好生活更多更好的向往就是最大的机遇。此次新型疫情恰恰可以引发更多的思考,调整产品结构,创新商业模式,提升文化科技内涵。总之,“守正”“创新”才是硬道理。
三:2021年,旅游业前路在何方?
《物种起源》中对丛林法则有过这样的论述:存活下来的物种,不是那些最强壮的种群,也不是那些智力最高的种群,而是那些对变化做出最积极反应的物种。而目前摆在旅游企业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落寞离场,要么积极求变。
如何变?根据市场变,国内游是未来趋势,虽然国内局部地区出现疫情反弹现象,但是国外疫情形势更加严峻,并且国外疫情短期内也不会彻底改观,根据相关数据统计,仅在2019年上半年,中国境外旅行支出就高达1275亿美元,从疫情形势来看这些境外旅游消费将“出口转内销”,主营出境游的企业转型国内游是必然之选。
本地游、周边游是旅游主力增长点,在全国各地“就地过年”的政策倡议下,原本有长途旅游的本地游、周边游可能会迎来新的增长,近期各平台相关统计数据也显示了本地游的热度,1月13日,携程、去哪儿、飞猪、马蜂窝等多家OTA数据显示,近一周,各平台上本地旅游产品,尤其多项目的打包套餐等搜索量都有了不同程度的上涨,以北京为例,此前7天去哪儿网“北京本地景区”等关键词的搜索量较前一周增长七成,而相关“酒店+景区门票”组合套餐的搜索量增长了四成。
玩转本地游 产品再升级
各大OTA平台紧跟市场变化反应迅速,例如携程推出“品质私家团”等主题,通过独立成团、独立用车、专属司导、等来丰富本地游客的出游体验。
飞猪增加了一站式产品的供给,推出江浙沪地区多家温泉酒店+下午茶套餐、酒店+滑雪票+晚餐一站式度假套餐产品,广深珠地区还有多家五星酒店上线了4-6人小家庭年夜饭套餐、海鲜烤肉自助餐、海景套房+晚餐等。
线下旅行社也积极改变,当各地出现零散病例时,春秋旅游立即加大了上海本地旅游产品的设计和资源采购,针对2021年,春秋旅游上海本地旅游产品供给同比增长了1.5倍,“微游上海”产品增加了5倍,并且结合“乐嗨上海过大年主题”,分别推出了美食、观光、文化、健身、怀旧以及公益六大系列产品。
虽然疫情来势汹汹,但是随着疫苗的大量上市和后期气温的回升,疫情定将会被克服,静待旅游业迎来新的春暖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