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的田野毫无生气,位于盂县西烟镇南社村的绿园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种植园区内却绿意盎然。工人们在蔬菜大棚内管护豆角、西红柿、西葫芦等。草莓种植大棚内,两三名游客在品尝新鲜的草莓。“受疫情影响,元旦假期后,来采摘的游客少了,我们便利用网上平台销售草莓。”盂县绿园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经理张秀杰说,“每天下午将新鲜草莓采摘装盒,傍晚就能送到客户手中。”
盂县绿园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占地160余亩,是由盂县民用爆破器材有限公司投资开办的集蛋鸡养殖、生猪养殖、蔬菜种植为一体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企业。2009年,盂县民用爆破器材有限公司看中了西烟镇土地平坦肥沃、交通便利的优势,投资800余万元在南社村开办了绿园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建设了20个日光温室大棚、6栋鸡舍和9栋猪舍。“刚开始,由于技术跟不上,设施简陋,又缺乏实践操作经验,公司大棚蔬菜的产量较小,销售也不太好。”张秀杰说。
为解决技术难题,盂县绿园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积极筹措资金,利用科技手段将蔬菜大棚升级改造,改变过去大水漫灌为滴灌,实现了节水目标。同时,公司利用水肥一体化技术,通过滴灌系统实现精准施肥,减少肥料使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滴灌技术还可以调节大棚内的湿度,减少病虫害发生,提高蔬果品质。公司还从太谷县聘请了蔬菜种植技术人员,向工人传授大棚蔬菜管理技术。
盂县绿园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种植基地里,20个温室大棚整齐排列,大棚内暖意融融,各种蔬菜茁壮生长。
“你看,这些管网是滴灌设施。这样的灌溉方式省人工,也节水。”在西红柿种植大棚里,张秀杰指着地上的管网说。到目前,公司已改造了17栋大棚,种植了经济价值高、市场销路好的西红柿、西葫芦、豆角、草莓等蔬菜和水果。
有了科技助力,盂县绿园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大棚种植逐渐步入正轨。尝到甜头的“绿园人”开始将先进技术运用到生猪和蛋鸡养殖中来。“种植产业离不开肥料,而猪粪、鸡粪经过处理就成为优质有机肥。用有机肥种出的产品口感好、品质高,也不愁销售。”张秀杰说。去年,公司出栏2000头生猪,现在基地还存栏100头母猪、1.6万只蛋鸡。
草莓种植大棚里,果香阵阵。与别处不同的是,这里的草莓并没有种在土里,而是种在离地面20多厘米高的架子上。“这是我们引进的无土栽培模式,草莓种植在富含有机肥的基质里。”张秀杰说,“这种模式管理方便高效,不仅草莓品质提高了,产量也增加了。去年10月公司试种了3亩草莓,12月中旬就开始挂果。”
草莓试种成功,坚定了盂县绿园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信心。公司尝试“种养—加工—旅游”和“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企业发展模式,走高效循环农业发展之路。“今年,我们计划引进大棚樱桃,增加采摘品种,发展农事旅游。”张秀杰说。公司还计划种植有机农作物,实现农产品精细化加工,打造品牌,从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韩凯 建平)
来源:阳泉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