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于明代嘉靖年间的上海古猗园,至今已走过约五百年,园内保存了诸多珍贵的历史遗迹。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园内不少建筑构件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脱落、糟朽等问题。
2020年10月,古猗园开始启动近40年来规模最大的保护性修缮工程,为期两年,分四期进行。
1月22日,澎湃新闻记者从古猗园获悉,一期工程施工期间北门关闭,所涉区域封闭施工,公园边施工边开放。在围挡的包裹中,两处文物建筑逸野堂和鸢飞鱼跃轩的修缮工作正加紧进行中。根据进度安排,春节前,上海古猗园老园区古建筑修缮项目(一期)工程,包括北门、孕清、逸野堂、鸢飞鱼跃轩的修缮工作已经接近尾声,即将重新开放。
修缮逸野堂:尽可能采用可逆性可识别性的措施
据史料记载,初建时的逸野堂曾是古猗园的主厅。1932年“一·二八”事变中,被日寇侵占,沦落为马厩,摧毁严重,仅存的楠木砖瓦更遭偷窃,只剩建筑基座。
1979年,中国建筑学家杨廷宝主持整修古猗园,对逸野堂进行了复建。杨廷宝采用了当时的材料和建造工艺,竖向和横向的结构构件为钢筋混凝土,小木作采用木构件或木饰面外包,建筑整体仿造明清风格,保留了古典园林建筑的风貌和特色。值得一提的是,逸野堂的屋面用钢筋混凝土仿制木椽子构件,展现了木构建筑的结构之美。
钢筋混凝土椽子破损 古猗园供图
如今的逸野堂,建筑主体虽不是明清建筑,但记载了古猗园的历史变迁,见证了抗战时期的反抗和斗争精神,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我们查阅了1980年复建的设计图纸,明确了以价值评估为导向,反复与文物局专家、建设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协商最优施工方案,制定了建筑的保护原则和策略。”古猗园方面表示,杨廷宝当年在原有的建筑基座上进行了复建,叠加了不同时期的历史信息和价值。此次修缮过程中,力求真实还原文物保护工作的原真性和可持续性,尊重历史致敬大师。
对于建筑历史环境中每一处细节的复原,古猗园同样十分重视。
逸野堂前,有一株490年的古盘槐,周围地面更有暗八仙的花石小路。修缮过程中,园方对这些重要的历史环境进行现场成品保护,避免施工作业中对其产生破坏。脚手架避让古盘槐,沿着古盘槐树池栏杆,在三个侧面围起了高达4米的保护隔板,预留出一个开敞面可以让古木照射到阳光,在保护古木的同时,还保障充足的生长条件。
逸野堂复建后近40年来,从未打开过屋面,存在漏水情况,屋面混凝土椽子破损严重,保护层风化钢筋外露甚至出现腐蚀情况,存在安全隐患。为了确保文物建筑的安全性和耐久性,本次修缮对屋面构件进行加固,并增加了屋面防水构造。
钢筋混凝土椽子加固完成
首先清理混凝土椽子酥松部分。由于保护层已完全失去作用,必须彻底清理干净后重新浇筑。接着是裸露钢筋除锈,这些钢筋是关键的受拉构件,绑扎牢固后涂防锈漆,需仔细检验钢筋是否修复到位。随后,还要根据原钢筋混凝土椽子的截面尺寸在两侧支模,采用强度较低的灌浆料进行浇筑,灌浆料凝固时间快,但要注意强度不能过高,会导致原钢筋混凝土构件破裂。
增设防水措施需要屋面基层平整。因此,本次修缮没有使用原来传统灰泥基层的做法,而是用轻质混凝土找平,找平后刷JS防水涂料,最后采用石灰砂浆作为基层铺瓦。
“本次修缮在不改变建筑原状的前提下进行最小干预,尽可能采用可逆性可识别性的修缮措施,既不对文物建筑的保护价值造成破坏,又能兼顾保护与建筑的使用和安全。”园方表示,比如在可逆性上,找平层之前还增加了一道丙纶防水布,隔离屋面结构和找平层,没有浇筑在一起,待将来修缮时可以再次分开,呈现逸野堂原有的特色屋面结构,同时也作为一道防水加强。
在可识别性上,由于逸野堂屋面瓦片的破损较多,滴水和瓦当为定制的龙凤图案,很难找到规格尺寸和图案一致的老瓦。为此,将原屋面瓦片铺设于主要的大屋面,将收来的老瓦铺设于小屋面和不起眼的内侧屋面,不同规制的瓦片不能出现在同一个屋面上。多余的逸野堂瓦片则统一收集起来,待日后维修使用。
“入口和走廊能看到屋顶望砖的部分,以往为了整齐,会统一刷涂料和勾线对齐。”园方称,此次屋面望砖重铺后,会显得有些参差不齐,但希望可以保留构件原有的材料特性和年代感,本次可见的望砖均不再进行处理,保留修缮的痕迹。
修复鸢飞鱼跃轩屋脊泥塑:邀请苏州传统泥塑非遗传承人
此次修缮过程中,园方还专门寻找了一些传统工艺的匠人,以传承和再现传统工艺。
古建筑中常用的油漆材料,油和漆分别指两种不同的物质,油是从桐树上的桐梓中榨出的桐油;漆是从漆树上采下的树汁,经过滤去掉杂质加工而得的生漆。广漆则是一种由桐油和生漆熬制而成的传统油漆材料。漆膜坚硬、富有光泽,具有独特的耐久性、防渗透性,在南方潮湿地区运用较多。
但是,广漆工序考究繁复,从割漆、熬制、清理、披灰、贴麻布、打磨、上底漆面漆,修复一根柱子整整约12道工序,需要反复批、磨。传统工艺广漆的特殊之处,主要体现在工艺组合,尤其是底层的处理尤为重要,这是为了防止涂层龟裂剥离,并对木构件进行加固、防腐处理。
“在广漆的制作过程中,我们对比了若干颜色小样,在文物专家的帮助下,最终确定了‘半哑光’的试样。”古猗园方面表示,不过,广漆刚涂完后并不是最终的颜色,待1至2个月后才会返色出真正的效果。
传统工艺-泥塑
而鸢飞鱼跃轩屋脊的泥塑年久失修,因此专门邀请了苏州传统泥塑非遗传承人进行修复复原工作。以钢筋铁丝为骨架,采用传统的纸筋灰塑形,待4-5天凝固后用白灰水加墨汁上成砖色,根据建筑特色和基座的体量,修复了梅、兰、竹、菊、牡丹和灵芝等8个泥塑,生动还原并再现了当年的工艺。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