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街到和阳街直线,这条贯穿大同古城东西的街集中了大同市内最主要的景点,景点之间距离都很近。
钟鼓楼
曾经大同楼台林立,太平楼、钟楼、魁星搂、鼓楼等高大建筑使大同形象和品位在塞外别具一格。一般而言钟鼓楼都是成对出现的,明代国家定制定更及亮更时先击鼓后敲钟,二、三、四更只敲钟不击鼓,钟鼓楼成为一个城市不可缺少的标配。
四牌楼
游览古城大同就不能不去看看大名鼎鼎的四牌楼,从华严寺出来步行远远就能看到立在十字街口四面通达的四牌楼。
四牌楼初建于明代洪武年间,当时大将军徐达受命修筑大同城,为壮军威、歌功颂德,在城中心修筑了这座建筑。可惜的是原建筑在1952年因妨碍交通四牌楼被拆除,现在看到的四牌楼是2012年大同市政府复建的。
四牌楼位于大同市旧城中心,是由东、西、南、北四个相连的牌坊组成的建筑。每个牌坊均有三个门,牌坊高三丈余,正门上有五朵斗拱,旁门上各有四朵斗拱,顶为悬山顶覆瓦,做工极为精细。每个牌坊都有四根通天柱,均为朱红色,顶上覆黄色琉璃,蔚为壮观。里外正门上首均装有大幅坊额,为清代重修牌楼时由大同书法家王德馨所书东为“和阳街”、西为“清远街”、南为“永泰街”、北为“武定街”。
立在街心的四牌楼是个交通环形岛,楼前车水马龙。四牌楼凝结了大同人的历史情结,见证了大同古城的百年风华。
四牌楼Tips:
地址:大同市平城区大北街
交通:大同公交35、38、61路四牌楼站
开放时间:全天开放
九龙壁
大同素有“龙壁之城”的美称,龙壁一般用作建筑物的照壁,多建于皇宫、王府、庙宇门前,现在大同城内有明、清龙壁9座,其中一龙壁4座、三龙壁1座、五龙壁3座、九龙壁1座,最大名鼎鼎的要数“九龙壁”。
从四牌楼沿着和阳街向东步行100米就到九龙壁。
文庙
代王府是在原辽金国子监、元县学、明大同府学的地址上兴建的,紧闭的龙门两边的红墙上的“九龙壁”三个字告诉我们没有走错地方。可惜我们只能望字兴叹,九龙壁无缘一睹。代王府旁边就是文庙,从高挺的三开间棂星门可以看出文庙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建筑群,我们的文庙参观也只能止步于棂星门前。
幸运的是还能看到位于文庙的山门大墙上的一龙壁,文庙山门两侧的八字墙壁上共有四座一龙壁。这四座一龙壁的龙体优雅修长苗条,细部雕饰精致,龙头的雕饰细腻、繁复、入微生动鲜活。四座一龙壁皆为单面,黄色琉璃龙图案镶于壁中央,四角是规整对称的图案,这是明代初年龙壁中所没有的。
太平楼
沿着和阳街继续向东500米就能看到路中间有一座形似钟鼓楼的砖木楼阁这就是太平楼,太平楼位于和阳街与太平街交汇处,比钟楼大,建造时间也比钟鼓楼早,是大同古城内重要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太平楼蕴含着大同人对世事安宁平和的祝愿。
法华寺
沿着和阳街继续向东300多米就到了法华寺,坐北朝南的法华塔始建于元末明初,因塔内存有一部《法华经》而得名。
法华寺山门是座巨大的琉璃牌楼,整座牌楼由黄绿琉璃和草白玉构成,整体显得雍容华贵、富丽典雅。
山门的规制为三间四柱七楼式牌坊,牌楼上部是云龙等图案组成的装饰,四楼中间穿插三座体积略大的“楼”,色彩浓重、光彩夺目。顶部翼角翘起,斗拱层叠,高低错落,十分精致。下部是红墙并开的三个拱形门洞,拱门用白色的草白玉构成精美的雕花环饰,门额正面雕有卷草图额,底座刻莲花纹饰。三门之上是绿光额枋,额枋两侧为莲花,四柱上是黄绿琉璃相间的云纹和绿柏图案。
法华寺的钟鼓楼与其它寺院的钟鼓楼不一样,以前见过的钟鼓楼大都是方型建筑,法华寺的钟鼓楼却是的攒尖顶的圆亭,这种设计可算是别出心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