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湾村界碑
南湾又名罗家圪垯,是大原村最南的一个自然村。因从村中到原上去要走这段S型路,所以叫南湾。在清朝时期这地方叫罗家湾,是罗姓人最早迁徒住到这里。在它的南边一个小沟叫王范沟,是姓王和姓范人居住的地方。现在的王范沟已无人住。两姓人家也在这个村中被遗忘消失。
南沟村窑洞
南湾现在有人口六百余人,住有程、雷、张、罗等姓。 程姓是康熙四十年搬迁过来的,张姓人家早在这里居住,并修建了祖祠三间。 雷姓和罗姓现在相对较少,是四个姓中的少数.。 过去这里有个寨叫天宝寨,寨外有个叫南沟的地方,沟两边都是窑洞住满了人。 这里有染坊和粉坊。 是过去人谋生的一项加工工艺。
民国时期这村出了个国民党的团长,名叫张炳南。他从小放牛出身,练就一身本领,身体强壮,智勇双全,遇事不急不燥,在当时军阀混战时期,他组织人抗粮抗税,杀富济贫。谁家受了难就找他,他就给接济报仇,后来拉杆参加靖国军当了团长,在当地留下很多故事。
张炳南建的关帝庙
为了保护南湾村人民利益不受侵犯,他当团长后回村拿出自己的薪水重修南湾关帝庙。殿内塑有五尊塑像,中间面南为帝王装束的金面金身的关羽坐像,头戴平顶冠,身着锦绣华裳,蚕眉凤眼,显现了关圣帝君宽容大度的风范。右侧有关平持笏,关兴捧印的立像,左侧有周仓持刀,廖化捧剑的立像,后壁绘有彩图,有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温酒斩华雄、古城相会、华容道、单刀赴会等,形像逼真,栩栩如生。
充分体现了张炳南敬慕关羽,为人忠义正直,富豪情,重义气,为世人所敬仰。
在抗日战争期间,张炳南同日本人打仗(1944年11月)机枪出了问题,机心断裂。他的护兵下峪乡杨楼村大南沟柴文长,随即用山枣木削了一个机心配上。机枪又响了起来,,这次日本人伤亡惨重。经过几次激烈争夺,终将日本一个中队歼灭,缴获大量枪支弹药和军事物资。保护了当地群众,使张部靖国军留下了好的声誉,至今新安人还念念不忘。
天宝寨一角
程姓在清康熙四十年迁住南湾后,就很重视教育。在乾隆四十三年出了贡生程西白,任汝南巡检;咸丰元年出了贡生程桂林,授修职,一生金石文章,写碑文多篇;清光绪元年恩贡程德化,授保安巡检;例选程援,授宁阳典史;同治元年程位东,例选任淮宁训导,临颖教谕,开封府郑州训导,写一手漂亮的书法,至今还流传着程位东写对联、写牌匾的故事。
新村房舍
解放后,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农村逐步实行了互助组、农业合作社、人民公社、大跃进、吃大食堂饭。又随着社会的发展,实行了土地承包责任制.,粮食由不够吃,到吃不完,家家有余粮。生活上,吃的是大米、白面,种的玉米大部分作了饲料,时不时还要下馆子、进餐厅,改变一下口味。
万丈高楼平地起,南湾匠作比较出名:传统的同升透楼;光明木雕、泥像。现今的建筑工程队盖高楼、修桥涵,一出来就是百余人;七、八班在郑州、洛阳、三门峡。洛宁都有他们村人承包的建筑工程。而且效率高、质量好、服务热情,赢得群众和单位的好评。
现在人们幸福生活
南湾原来的茅草房不见了,窑洞不住了,土木结构的瓦房也不见了。家家都住上了平房和楼房,用上了电和电器产品,城市有的冰箱、液晶电视、空调他们也都有了。水泥路接通了公路,村中小路也硬化成了水泥路,泥泞的土路 一去不复返了。年老人高兴,年轻人快乐,生活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一年更比一年好。漫步南湾村,绿树掩映,鲜花盛开,就像在花园里一样。夜晚人们也不窝在家看电视,而是趁着明亮的灯光,依花傍草,休闲锻炼,唱歌跳舞,呈现出一派和谐兴盛景象。
作者简介:程卫东,男,1947年生,洛宁县大原村人,县政府烟办原副主任,2008年退休,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学研究会会员,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顾问,洛阳市姓氏研究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