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青山、潺潺流水,瑞草桥畔、慈母峰下,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温暖午后,岷江河畔,树荫底下静坐:远处山峦起伏,蓝天白云、清晰辽阔;近处水波追逐泛起、愉悦之声不绝于耳。看着眼前景色依旧,回忆近年过往犹新,不禁思绪万千。
我人生的大部分美好时光和记忆,都停留在我的学生时代——顺利考上大学和考研、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等,所有的一切,都印着浓浓的校园烙印。而2014年9月,是我人生的分界点。作为选调生,我被安排到了瑞峰镇工作,我从曾经一心专研学业的学生党员,变成了必然一生肩负重任的党员干部,我的角色,第一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9月15日那天,我独自踏上瑞峰,当我下车后真正踩在了瑞峰土地上那刻,我突然感到紧张不安——在这个无亲无故的他乡,第一次远离亲朋和故友,我能不能够打理自己的生活,我可不可以跟几十个同事友爱共处,我能不能够做好自己的工作?这么多可不可以、能不能够,让我越想越觉茫然无措。
我还记得那天早上报道后,时任镇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杨芳书记,将我带到了每个站所,每个工作人员面前“过了一遍”,而我,内心是崩溃的——本来就很记不住人,一次性见了几十号人后,别说人名了,能偶尔记住一两个同事姓啥就很难了呀!因而记人,是我给自己下的第一个任务。笨拙的我,先跟党务干事李玲姐“混熟了”,要了一份单位通讯录。由于通讯录没有职务,在逐一询问玲姐后,我用铅笔在每个人名面前加上了职务。为了避免尴尬,我时不时装作若无其事经过每个办公室,对上门牌站所,逐一确认人名和人脸。对于反复几次后仍无法确认的个别同事,就拉上玲姐悄悄指认。就这样,我用了两天时间,将单位41个同事全部“对上了号”。这样一件小事,让我逐渐在这个陌生的地方,找到了安定感和归属感,不安也在心中慢慢减少。
我被安排在了劳保所工作,从事了劳保、环保、工业、统计、扶贫等工作,同时跟着杨书记学习信息写作,偶尔跟着领导下村学习以及寻找素材。我还记得2015年一个秋日午后,太阳高挂天边,阳光晒着很暖,沿着崎岖的毛坯路,我跟着领导去了黄桷村百岁老人家吴学先家看望慰问。老人家多才多艺,为我们弹奏了电子琴、现场书写毛笔字,我们细致了解了老人生活状况。当天色渐晚,离别时刻,老人突然情绪很激动地拉住了我,她说感谢党中央,感谢领导,感谢我们,还记得她,不时来慰问她。我愣住了,有那么一瞬间,竟没回过神。一句在大多数场合略显客套的话,那刻从老人嘴里说出来,内心竟有种说不出触动。凝视着老人真挚的双眼和充满褶皱的脸庞,我突然意识到,如她一样的老百姓,或许哪怕一丁点儿关爱和帮助,都将如获至宝、铭记于心。而于我们,仅是本职工作,我突然感觉,哪怕只是一个百姓对我们的工作有所认同、有所感激,我们所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2016年6月,我的角色发生了第二次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组织的安排下,我担任了瑞峰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由于角色从普通党员干部,转变成了党员领导干部,我身上客观存在的工作时间短、工作经验不足、沟通能力不强等问题,在短时间内,集中爆发。我开始意识到了身为党员领导干部,肩上更为沉重的责任与担当,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以期寻求突破口。在担任领导职务这一年,我尝试着不断加强与领导和同事之间的沟通,尤其是口才比较好的以及工作经验比较丰富的同事,在沟通和交流中慢慢进步。我利用会议、调研、下村等各种机会,仔细聆听和学习优秀领导们如何说话,如何做事,甚至如何做人。忘记身份、牢记责任;脚踏实地、仰望星空;胸怀坦荡、心系天下;勤学善思、敢作敢为……这些都是大家教给我的珍宝,伴我不断成长。
岷江河畔,河水重奏、鸟儿鸣翠。回想这几年,有收获、有失去、有遗憾。跌倒磕碰,都是成长必经的过程,快乐苦痛,都是人生体会的真谛。我不大聪明,我不善言辞,我渺小且诸多不足。但无论平顺或坎坷、成功或失败,只要梦想仍在,只要我心不死,只要今天的我,比起昨天的我有所进步,哪怕那进步再小、再慢,我想,总能在漫长岁月里,于磕磕碰碰中,找到更妥善和合理的工作方法、方式,无愧于身为党员干部的责任和担当,在生命中划下浓墨重彩之笔。
在此之前,请关心我的人们,多担待、多包容、不放弃。瑞草桥畔,韶华灼灼。无悔。(刘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