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没有嘈杂的人群和被污染的空气,每天早晨我们都被鸟鸣唤醒,被花香围绕;这里从不炙热,只有徐徐吹来的清凉山风;抬头是蓝蓝的天和大片新鲜的绿色。看书看累了,远眺是青山,眼下是满园的果蔬花木,任何烦恼都会消散;想锻炼身体了,干活去!花园菜园总有干不完的活:锄地、推土、拔草、浇水……如果觉得运动量不够就爬山去,清晨或日落时分的大山很美,一定让你爬个够!”
不知道看到上面这段话,大家是什么感慨?反正我就是向往又神往,这么舒畅自在的山间岁时,真想拥有呀。
这种舒畅自在的山间岁时,正是快乐农妇在《山里的花园生活》(快乐农妇/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所描绘的美景。作者“快乐农妇”和她的先生先后于2006年和2014年在大小两处山居打造了属于自己的“归园田居”,并将一切手边经验用文字和照片记录了下来。此书生动地呈现了他们如何挥舞着汗水,开创山居生活,过上亲近山林的日常与四季。
春风徐徐,他们动手改建后院的蔬菜花园,在小小一块地种上16种叶菜,采摘亲手所种蔬菜,将汉斯生菜和紫生菜拌沙拉,用小油菜包饺子,用菠菜做汤做菜粥,再来一道炒蒜蓉菠菜……劳作后的春日蔬菜花园,洋溢着勃勃生机,劳作后的心情春光乍泄,吃得个心满意足。
种菜心满意足,种果摘果亦有一番心满意足。种了五六棵杏树,品种不同,采收期不同,五月能吃早熟杏,七八月能吃自播的野山杏。山上还有野生的杏树林,摘来做杏酒、杏酱和杏酵素,日子香浓四溢。有朋自远方来,一同沉醉如芳香的山间岁月。那种在被称为“水泥森林”的城市里待久了的一颗逐渐对土地麻木的心,逐渐回暖,找回对土地的感觉,同时也收获了家的另一种味道。
“山居后,不仅有花、有菜、有新鲜空气陪伴,还收获了要好的邻里关系。”快乐农妇说,在大山居住时,左邻右舍总给他们一种亲人的感觉,“经常聚在一起谈论天气,或是交换各自种的水果和蔬菜。我们与北邻的院子始终是相通的,所以我们经常跑去对方的院子摘水果吃。与南邻虽有一墙之隔,但我们两家也经常翻墙来往,极少走大门。”跑到对方院子摘水果吃,不走大门却喜欢互相“翻墙”来往,这样的“家”的味道,很遥远很陌生了,却因为山居,终有机会再次体会到了农耕社会里的温暖人情。
“快乐农妇”这一对知识分子夫妇,将生活之美与园艺之美融为一体,土地的滋养,劳动的愉悦,生活的经验,生命的历程,尽在充满爱与美的山居生活中。他们的山居实践,融自然之美与劳作之美为一体,这是功利之外的一种生活哲学和时代美学,既呼应了中国人乡居山野的理想,让城市中奔忙的我们看到了现代生活的另一种可能,另一种生活样本。
赏读
故乡,一个人人割舍不掉的归梦
“我们嬉水渡河偷瓜,故事都发生在葫芦头。每年夏天,生产队都在葫芦头北侧老田和西侧新田里种经济作物香瓜,虽然有派人看地,但小男孩们一会儿潜泳一会儿透气,从南侧游到北侧,悄没声息爬上发烫的地面,爬进瓜地,偷摘几个青皮或黄皮的香瓜,然后抱着悄然入水,或先把瓜扔向南侧水面,或手举香瓜,踩水而过,然后在南侧水里,肆无忌惮地分享收获的快乐。”
故乡,一个人人割舍不掉的归梦。说起故乡,我们都有着太多太多的故事,那些故事如故乡的河水一样,绵绵延延地在记忆中流淌。
《江南旧闻录:故园归梦长》(朱学东/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是一本兼具社会学、民俗学史料和文献研究价值的怀乡思故之作,是作者朱学东对江南故乡已经消失和正在消失的生活方式和场景的记录和回忆,是一部有关江南民间传统文化的个人与集体记忆。书中形象生动地再现了江南水乡的饮食、习俗、风土、物产、生产生活等,使江南质朴的乡间文化跃然纸上,为读者开启追寻故园文化之旅。
自然的召唤,粪便的秘密
吃喝拉撒,日常之事,这都很重要。《自然的召唤:粪便的秘密》([英]理查德·琼斯/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关注的人类和动物排泄问题,有趣又严谨。
粪便产生之后发生了什么,去了哪里,如何消失,这些问题尤为重要,我们却常常选择回避。在城市中,粪便被轻松地冲入下水道,等待它们的是复杂的处理过程。在大自然中,动物粪便刚一落地,大量粪食性昆虫就开始了一场争分夺秒的竞赛,抢夺这宝贵的食物。从蜣螂到蚊蝇,粪便成了觅食、筑巢、繁殖的场所,构成了一个奇妙的微型生态系统。
作者理查德·琼斯用极富英式幽默的语言和200多幅插图,“科学”而“文雅”地跟我们讲述了粪便的秘密:粪便与饮食的关系、粪便的各种神奇用途,大自然中利用粪便的各种动物……书中揭秘了动物们奇妙的一生,让我们了解它们对人类和大自然有多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