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江南古镇,你的第一印象是怎样的呢?是不是立刻想到了白墙黛瓦、飞檐翘角的枕河人家?还有斑驳的石桥,寂静的深巷,被雨水浸润的青石板路,流淌了千年的河道,欸乃的摇橹声...关于江南古镇的一切,都沉浸在一种中式美学氛围中;让人伫立其间,仿佛能隐隐听到那悠远的历史故事。
很多人都会说江南古镇雷同相似,但是如果你到了这个古镇,你肯定不会再这么说;因为这是江南地区唯一的中西合璧的古镇,它就是浙江湖州的南浔古镇。南浔为何拥有如此鲜明独特的建筑风格,这还得从它过往的历史说起。
从南宋时期的“耕桑之富甲于浙右”,到明清时期“辑里湖丝”的声名鹊起,再至清末民初成为全国蚕丝贸易中心,南浔经济达到空前繁荣。因为《延禧宫略》里给予高光戏份的“辑里湖丝”,说南浔富到流油丝毫不过分,当时更有“湖州一个城,不及南浔半个镇”之说。
南浔因经营蚕丝贸易而发家致富者达数百十家,这些在上海滩的洋行码头上叱咤风云的南浔商人在故里建宏大宅第,置田地房产,筑庭园书斋。因为在外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于是他们在南浔的高墙大院内悄悄建起了截然不同的西方建筑。它们与墙外那些古老的东方建筑和谐共生,成就了南浔这座江南唯一的中西合璧古镇。
因此,来南浔古镇,如果你不准备跟团请导游的话,一定要事先做一些攻略。因为南浔这座号称江南最有文化气息的古镇,如果没有一些功课“傍身”,而只是逛街、品尝小吃、坐个游船的话,那你真的读不懂它。
南浔自然和其他江南古镇一样,小桥流水的水乡风貌一样不缺;但是南浔最为精华的部分,还是在当年巨富们建造的豪宅庭院里。
小莲庄里的东升阁
小莲庄,是晚清南浔“四象”之首刘镛的私家花园,被称为“江南私家园林巨构”。小莲庄由外园、内园及刘氏家庙三部分组成,向以“园中园”闻名遐迩。七、八月是小莲庄最美的季节,一池荷花竞相绽放。古木扶疏之间,整片荷花池和对岸的亭台楼阁在视野里一览无余,能明显地望见那一栋叫做“东升阁”的西洋式楼房。
红砖,拱廊,百叶窗,在那一片黑瓦白墙中显得格外醒目靓丽。这是一幢充满法国风情的中西合璧建筑,因为早晨可在楼上看到旭日东升,所以叫“东升阁”。按照封建传统,一般大户人家女子是不能随便抛头露面的,东升阁便是专供刘氏女眷观赏休闲的场所,故又称“小姐楼”。
“时髦”的嘉业藏书楼
无数文人骚客,在南浔这方水土著书立说,而嘉业藏书楼的存在,就是最好的见证。这里是江南三大藏书楼之一,藏书楼是“口”字型的回廊式砖木结构,中西合壁的两层楼房,四周的铁栏杆还保存了原貌,因为当时有电而没有电焊技术,所以连接这些铁栏杆的还是最原始的铆钉。藏书楼的独到之处还在于它的设计,它的下水管道是直接设计在柱子当中的,在当时那是何等的时髦。
“江南第一民宅”里的西洋舞厅
如果走马观花,你一定会以为张石铭旧宅只是古镇里最寻常的深宅大院。这座“江南第一民宅”由南浔“四象”之一张颂贤之孙张石铭所建,建筑面积7000平米,拥有中西式房间、客厅244间,整座旧宅有五落四进,建筑风格分别由江南明清古典构造和欧式建筑特色组成,其中精美的砖雕、木雕、石雕、法国玻璃雕堪称“四绝”。
最让人惊艳的就是旧宅里藏着座西洋舞厅。这是一座红色砖瓦砌筑的西洋门楼,欧洲巴洛克风格的廊柱、法国路易时期的铁艺阳台,内部还拥有更衣间、化妆室,墙上的油画和地砖都是当年从法国进口来的。据说上世纪末,一位法国建筑家来到了张石铭的旧宅,他说这完全是法国图卢兹式建筑,想不到在遥远的东方,一个江南水乡能见识到,真是奇迹。
刘氏梯号与“红房子”
刘氏梯号,主人是当时南浔经营辑里湖丝而发家的首富刘镛的第三个儿子刘梯青的私家住宅。老百姓却称为红房子,原因是它里面的西式建筑都是用红砖砌成的,是与粉墙黛瓦完全不同的西洋色调。
大宅高敞恢弘,融入西欧罗马式风格。内部的厅堂抬头看是西式的石膏吊顶,软包座椅,西洋唱机,地砖是百年前的马赛克地砖至今还保存完整。以上种种,都体现了当时主人西化开放的思想文化追求。财富与文化,使南浔拥有了浓得难以化解的历史积淀和厚重的人文孑遗。在这样的小镇里闲逛,脚下随意踩着的青石板都可能会有一段冗长的演义。
经历了岁月沧桑,南浔虽然没有了清末民初那样的风光传奇,但如今依然位列江南六大古镇之一。民间质朴的生活方式还在延续着,充满生活气息。那么,你对南浔古镇的印象如何?你是否知晓原来古镇背后藏着那么多故事?欢迎在下方分享你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