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寺庙,似乎都该是低调的。然而最低调的寺庙,不是藏于山林人迹罕至;而是地处闹市仍然无人问津。大隐隐于市的超冷门寺庙,在上海,就有这么一座,叫做西本愿寺。
西本愿寺,乍一听就是日本寺庙的名字。没错,日本京都有两座本愿寺,分别称为东、西本愿寺。西本愿寺就是日本京都最大的寺院;因为占地面积实在太大,相信去过日本京都的小伙伴都会在查找地图时见过它。而上海的这座西本愿寺,就是它的别院。
1870年,中日建交,很多日本侨民来到上海做生意。百年前的苏州河南边是英美的公共租界和法租界,而虹口虽然不是法定的日租界,但实际性质上已经是了。你能想象在虹口区大名路、吴淞路、乍浦路、塘沽路一带,马路上都是日文店招,来往行走的都是穿着和服的人吗?
日本侨民来到了虹口,也把宗教信仰带来了这里。最早的西本愿寺于1906年出现在塘沽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是1931年春天,由日籍建筑师冈野重久设计、岛津工作室承建,在乍浦路现址建造 “西本愿寺上海别院”,作为参拜神道、僧人住所和暂存骨灰盒之用。附近还有东本愿寺,可惜已经不存在。
西本愿寺在上海的别院,虽然是日本人设计的日本寺庙,却是上海唯一的印度式佛教寺庙。如此混搭,和我们以往对日本寺庙的印象截然不同。因为内部平时无法进入,西本愿寺最引人瞩目的部分就是面向乍浦路街边那巨大的半圆形莲瓣,围绕着中央的窗户。莲瓣的外缘为半圈草纹浮雕,顶端隆起,高踞其巅的狮子雕像已毁。窗户的下缘为连成带状的10块长方形浮雕,饰有不同的禽鸟。
WG中西本愿寺墙上的大象和佛像被填平了。下面有上下3行圆形莲花浮雕,每行7朵,共21朵,朵朵形态不同,目前尚存。然而寺庙位于的乍浦路虽然是上海著名美食街,每天来来往往的人群中,很少有人驻足打量这栋挂着文保铭牌的优秀历史建筑,会探究内部作何用途的人更是少之又少。虽然位于街边,造型又有特色,西本愿寺却如“隐形”了一般,就连上海本地人都很少知道它的存在。
更加无人留意的,还有距离西本愿寺仅30米距离的本圀寺旧址。同样位于热闹的乍浦路上,本圀寺早已失去了寺庙的功能,成为了民居。如果不是特意找去,位于围墙内的本圀寺旧址,可能还没有隔壁馒头铺的存在感强。虽然已无往日风貌,但是本圀寺的雕梁、斗拱和悬鱼等等构件,仍保留着浓重的日据时代痕迹。比起西本愿寺,本圀寺旧址似乎更有日本寺庙的样子。
光阴荏苒,岁月冲刷,过往的岁月逐渐不被人们提起,也许只有墙上的告示牌,帮助我们“定格”了那段历史。建筑砖缝里残留的历史余温、角落里遗存的当年尘埃……与周边的灯红酒绿、花团锦簇融合在一起,陪伴这座城市的日日夜夜。
西本愿寺上海别院旧址:乍浦路455号
本圀寺旧址:乍浦路439号
交通:地铁10号线四川北路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