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丽江,必然不错过“木府”,“不到木府,等于不到丽江”。古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曾叹木府曰:“宫室之丽,拟于王室”。
木府是丽江历史的见证,古城文化的象征它位于丽江古城西南隅,占地46亩,中轴线全长369米,整个建筑群坐西朝东,“迎旭日而得木气”,左有青龙(玉龙雪山),右有白虎(虎山),背靠玄武(狮子山),东南方向有龟山,蛇山对峙而把守关隘,木府怀抱于古城,既有枕狮山而升阳刚之气,又有环玉水而具太极之脉。
木牌坊上大书“天雨流芳”四字,乃纳西语“读书去”的谐音,体现了纳西人推崇知识,重视教育的灵心慧性;石牌坊“栋梁斗拱,通体皆石,坚致精工,无与敌者”是国内石建筑的精品;议事厅端庄宽敞,气势恢宏,是土司议政之殿;万卷楼集两千年文化遗产之精粹,千卷东巴经,百卷大藏经、六公土司诗集、众多名士书画,皆是翰林珍奇,学苑瑰宝;护法殿又称后议事厅,是土司议家事之殿;光殿楼乃后花园门楼,史称其建筑“称甲滇西”。而狮山古柏深处,还有木氏土司祭祖,祭天,祭大自然神“署”的杜宗教活动场所。
木府是一座辉煌的建筑艺术之苑, 它充分体现了明代中原建筑的风采气质,同时保留了唐宋中原建筑古朴粗犷的流风余韵其坐西朝东、府内玉沟纵横、活水长流的布局,则又见纳西传统文化之精神,并在其建设过程中,汉、纳、白三族人民同心同德,充分发挥其技艺,在主要保留了中原明代建筑风格的基础上,溶入了纳西、白族各种地方工艺风格。同时木府又是纳西古王国名木古树、奇花异草汇聚一体的园林,它介乎于皇家园林与苏州庭院园林之间,将天地山川的清雅之气与王宫的典雅富丽融为一处,充分展现了纳西族广采博纳多元文化的开放精神。
史称木氏“土地广大,传世最远,富冠诸土郡”,并以“知诗书好礼守义”著称当时,遗泽后世。
木氏土司在建造自己的宫殿式木府时,座向未按“坐北朝南”为佳的中原风水理论,而是朝向太阳和东方。东方属木,太阳和木为纳西东巴教中的崇拜物,亦为皇帝所赐纳西族之姓。
因此,欲得“木”之气而盛的想法使木府的建筑采取了坐西朝东的方向。木土司的府第虽有王者气度,却一反中原王城“居中为尊”的传统,将府第建于城西南一隅。而作为全城中心的则是商贾云集的四方街,纵横交错的街道从四方街这一商贸中心向四面八方辐射。从中可看出古城最初形成于乡村集市,最终也因商业贸易而繁荣。这与古城千百年来作为“茶马古道”重镇的历史密切相关。
走进木府,迎面而来的是议事厅。议事厅端庄宽敞,气势恢弘,是土司议政之殿;万卷楼集两千年文化遗产之精粹,千卷东巴经,百卷大藏经,六公土司诗集,众多名士书画,皆是翰林珍奇,学苑瑰宝;护法殿又称后议事厅,是土司议家事之殿;光碧楼乃后花园门楼,史称其建筑“称甲滇西”;玉音楼是接圣旨之所和歌舞宴乐之地;三清殿是木氏土司推崇道家精神的产物。
“敬天法祖”是纳西族古代文化中人们都推崇的一种理念,在每年正月都要举行隆重的“祭天”仪式。李京《云南志略》即称:他们“不事神佛,惟正月十五日登山祭天,极严洁。男女动百数,各执其手,团旋歌舞以为乐。”
祭天地是纳西人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的一种特定仪式,男女均可参加,束缚甚少。但到明代以后,传统仪式发生了变革,除祭天地之外,还增加了“王”(君王或木天王),且只许男子参加。 “王权”观念进入祭天大典,说明中央王朝观念逐步深入民心,同时也预示着父系制度的确立和女权地位的下降。
木氏土司对朝廷诏令十分看重,倡导“忠君至恳”。从木氏的一犀利文学作品中可见一斑,如木泰的《两关使节》:“凤诏每来红日近,鹤书不到白云闲;折梅寄赠皇华使,愿上封章慰百蛮。”
木氏家族中成就最为显赫的土司,首推明朝初期的木公和木增父子。木氏父子热衷学习汉文化。从木府内的“万卷楼”到楼内珍藏的大量汉文经典书籍便能说明这一点。木氏父子酷爱诗文,据说他们和中原地区的许多著名作家都有唱和之作,而徐霞客、杨升庭、董其昌等名家,都先后成了木氏父子的座上宾,交往甚密。为了使纳西子弟能像汉人一样“知诗书,守礼义”,木家还竭力宴请内地文人来丽江为其子弟教授汉族文化。因此,徐霞客曾称赞木氏土司“世著风雅,交满天下”,是西南地区颇有卓识和远见的人。但木氏对汉文化的喜爱仅仅局限在家族内部,并未普及民间。这也是儒家学说的影响在当时乃至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未在纳西族广大民众中传播开来的原因。
木府大部分建筑曾毁于清末战火,幸存的石牌坊也于毁于“文革”,丽江当地党委、政府为了发掘和弘扬民族文化,决定贷巨资恢复重建木府旧观。
牛恒刚:2014年8月12日于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