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泰古城,在甘肃省景泰县寺滩乡境内,位于景泰县西南25公里处,坐落在气势磅礴、松涛阵阵的国家级森林公园,寿鹿山老虎山北麓,海拔近2200米,距省会兰州135公里。
从景泰县城出发西行,三级柏油公路,直通永泰古城,远远望去,永泰古城犹如一只巨大的神龟,静卧在寿鹿山脚下。
南靠崇山峻岭,北望无边的平川和戈壁,给人以雄浑、苍凉和威严肃穆的感觉,永泰古城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公元1607年,是明代长城边疆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金城兰州至北部,边防军事应援线上的重要屯兵城之一,北拒外族西扼核心,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永泰古城,作为军事重镇,始于西汉,汉时名为老虎城,先秦至汉初,这里先后为西戎月氏、匈奴休屠王霞碧,出生在甘肃天水的名将,赵充国随飞将军李广出征凶奴讨伐羌笛时,曾屯兵经过永泰。
认识到永泰在运兵中的军事地位,他三次上书汉宣帝,推行军民屯田,创建永泰珠坊,并驻守军队,隋唐期间,永泰更名为龙沙。
唐宋时期河西地区,群雄割据战乱不断,朝廷多次强化边疆防御,永泰城的军备设施逐步加强,元末明初,元代余部雄居东西北部,并与河西青海各部番众勾结,屡屡犯边略地扰民,战事多发。伦复无常,当地经济衰退,为民除边防之大患。
明万历26年,公元1598年,时任三边总督李汶一入永泰,修建行署公馆,构筑军事设施,长期坐镇指挥军政事宜,并于当年发起了永泰历史上有名的松山大战,一举驱逐外族,巩固边防。
明万历33年8月,为加强西北边塞军事防御,巡抚顾弃掷上书朝廷,筑永泰城。万历35年3月,公元1607年,朝廷应允后,兵备副使秦云路,会同总兵孙仁等,筑老古城旧址,在筑永泰城堡,补休洪水永泰墩台70米,榭舍,仓廒,校场等军事设备一应俱备。
万历36年6月,公元1608年,永泰城告竣,兰州参将一入永泰,摄马军1500名,步兵500名。一代名将岳钟琪的祖父,大同镇总兵加左都督,岳振邦曾任过永泰银千总,终极之父岳升龙就任过永泰寅守备。
经雍正2年岳钟棋归礼祭祖,捐资修建永泰城内水利设施,解决了屏占时期的人畜饮水问题,民国三年1914年,在城内修建永泰学校,学校建筑具有明显的哥特式风格。
1966年到1968年,成立原有古建筑除永泰学校外,其他建筑被毁。古城历经岁月沧桑,繁华不在,成为一处风貌斑驳的历史遗迹。
1993年,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甘肃省文物局,拨款对城门洞进行了抢救维修,景泰县人民政府也划定了永泰城保护控制地段。
2003年,景泰县人民政府又组织编制了,永泰古城总体保护和利用规划方案,积极探索永泰古城保护利用和发展方向,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发挥古城厚重的历史文化价值。
2004年县政府投资415万元,铺通了通往龟城的14公里三级油路,彻底改善了古城交通状况,2005年甘肃文联,确定永泰龟城为甘肃摄影基地和全省美术创作基地,为宣传永泰龟城弘扬历史文化,创造了良好的时代氛围。
2006年5月,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把永泰龟城的文物保护工作,推进到一个新的水平,2006年永泰龟城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永泰龟城被评为甘肃历史文化名村。
景泰县高度重视永泰龟城的保护管理工作,成立专职的管理机构,通过划定保护地段,树立保护标志,加强了对古城的管理力度,增强了群众爱护古文物的意识。景泰人民正在不断努力实现着保护与开发和谐的统一,形成全社会保护、爱护文物古迹的共同责任感,争取将永泰龟城评为全国历史文化名村。
永泰城的原貌建筑,是根据山乡地形,选择地址构思布局,以画城图,城高三丈六尺,建有瓮城四座,炮台12座,关道4条,在瓮城之间建有城墙4座,各为两层。北城墙外,建有由大到小,依次一线排列的6座墩台,形成一串作为龟尾,平时宜紧靠城墙的大墩台上,数以干燥,其随风飘荡,使龟城有灵动生动形象,生气盎然。
城内房舍以大街、东街、西街察院街等六项规划,原建有钟鼓楼、老君阁、武圣庙、土地庙,观音阁,登山阁,伦魁阁等建筑26座,这些建筑井然有序,一座龟背之纹理,若从上空鸟瞰永泰古城,金龟文理昭然,犹如龙马出河活灵活现。
尤其庙宇楼阁点缀其间,始金龟更具活力,让人寻味无穷,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精英团军王载漪,被慈禧太后降罪,綦江也迁出北京,四处辗转,后裔流落永泰,于民国七年在永泰创办了红水县第一女子学校。
永泰城,是我国西北历史文化的标志性遗产,它是在一定历史阶段形成,能反映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情况,生产力发展水平、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文化艺术成就人们的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各个方面。他具有不可移动、不可再造的特点,一旦破坏就无法挽回。
因此保护永泰城,遏制自然破坏和人为破坏造成的损失,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