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今天,没有谁不知四川乐山大佛,但凡到过乐山游览的人,无不对足踏大江、双手抚膝、体态匀称、神势肃穆、临江危坐、依山凿成的乐山大佛而惊讶。在震撼乐山大佛的宏伟之时,对其修造的设计巧妙也赞叹不已。相比于乐山大佛的盛名,坐落在贵州省贵阳市白云区都拉街道办下水村的下水大佛则就逊色得多了,完全可以说名不见经传。
这樽高达70来米的大佛,仅是依山体雕琢的头部,就高16米,且这只有头部的大佛都还尚未完工,另一只眼睛都还未被雕刻出来,只是近些才被当地主管部门凿刻而出。可别看不起这樽尚未完工手法略显粗犷的佛像,若当初完全雕凿完毕,其当比乐山大佛还要宏大,仅凭其尚未凿刻完毕的头部来看,就比乐山大佛的头部还要高4米。想想还真是历史遗留下来的一大遗憾。
话说雕凿下水大佛的人,不是别人,正是当初雕凿乐山大佛的海通和尚的师傅海能法师。海通和尚唐朝开元初出生于今天贵州的遵义,十二岁出家,后到四川云游,在嘉州凌云山跟随海能法师修行。其后,海通和海能师徒二人开始结伴云游天下。
一日,师徒二人云游至今天的贵州省贵阳市白云区都拉营,正遇当地的沙姥河河水泛滥,将当地的村庄全部冲毁,田地淹没无数,当地老百姓无家可归,其景象惨不忍睹。怀着普度天下慈悲之心的师徒二人于是商量说,要在此地修建一座大佛像,以此将河妖镇住。于是二人便选择村庄前的一处峭壁作为修建佛像的地方,开始着手雕凿。
可刚开始雕凿不久,两人得知他们修行的嘉州也遭遇洪水之灾,其灾情胜过都拉营,二人便商量必须要回去在凌云山凿刻佛像,让佛像保佑众生。可时不我待,只能分头行事,一人前去凌云山,一人留在此地。作为师父的海能法师岁较大,腿脚没有轻力壮的海通灵便,一商量,只有让海通前去凌云山,海能留下来继续雕凿佛像。
海通走后,海能一人夜以继日的雕凿,在当地群众的帮助下,经过开山削壁,几之后终见头像佛形。周围的老百姓听说下水有得道高僧在此凿佛像,纷纷前来观看,只见这佛像宏伟壮观,高大魁梧,从山下经过的行人无不驻足观看。可海能法师毕竟迈,雕凿这样的大佛并非一日所能成,在经日久的劳累中,海能终因劳累成疾,一病不起。但这时佛像尚未雕刻完毕,连另外一只眼睛都还未凿出,海能就这样带着遗憾离开了,其这一樽未尽之作便这样一直留存到今天。
而前去四川雕凿佛像的海通,在四处筹措经费以后,战胜各种困难才动手雕凿佛像。在动工不久,便听到师傅海能法师病逝的消息,匆忙从四川赶来。来到下水后,他怀着悲痛的心情给当地群众说师傅出家在凌云山,一定要把其带回凌云山安葬。当地群众为其准备好灵柩,海通将师傅灵柩往凌云山方向顺着水路赶去。可船刚一下水,河里便长出很多莲花缠住运灵柩的船,前退不得。海通感甚感佛意难违,只得在当地群众的帮助之下将海能法师埋葬于都拉营下水村,从此,海能法师便在此地一直陪伴着他这一生中的未尽之作。
这樽未雕凿完毕的佛像在此历经上千的风雨侵蚀,并无半点毁损之迹,只不过一直深藏于这大山之中,从未有外人知晓。直到本世纪初,当地政府才将周围的树木清理,露出佛像,并将海能法师未雕凿完毕的另一只眼睛雕凿完成。
的确,相对于乐山大佛的盛名,下水大佛却显得有些孤单寂寞冷,若当初海能法师在其有生之将佛像雕凿完成,今天会不会成为其师徒二人分头完成两个世界级的艺术之作的佳话尚不可说。不过就算如此,乐山大佛有“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之称,下水大佛却被誉为“世界第一大自然石佛”。
下水大佛之所以未被世人所知,除了其本身的遗憾以外,这也得跟贵州当时的政治、社会、经济、文化、地理环境有着分不开的关系,就算是在今天,前往下水大佛的路况仍然不好,其周围环境也不能和乐山大佛的环境相比。
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