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苍莽的雷公山麓深处,藏着西江千户苗寨。漫长的岁月造就了这个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沧桑古村落。它的古韵之美究竟美在何处?
吊脚楼和观景台
苗族的建筑自然是美的落脚。
随意找一条上山的巷子往寨子深处走去,眼前清一色的黑瓦木板,就是苗家吊脚楼,学名叫做“穿斗式歇山顶结构”。多为三层,基座以青石、卵石垒砌,一般不住人,用来关养家禽牲畜和存放农具,第二层住人,第三层则是粮仓。
由于地形所限,一栋栋吊脚楼上下相接,左右相连,几乎没有空隙。工匠们善用各种力学原理,巧妙的运用三角形、长方形、菱形等多重结构构成了整座房屋的脉络体系,柱柱相连,枋枋相接,让吊脚楼在绿树映衬间显得更加相融相契。
沿着青石路向山坡上攀行,一路穿过琳琅满目的小店,悠闲的踱步至观景台时,整个苗寨的景色便一览无余了。
千户苗寨重峦叠嶂,四面环山,掩映在大山中的苗寨吊脚楼如同瀑布一般从山间倾泻而下,连绵成片,又依凭山势,逶迤向周边延展,竹黄色的房屋,黑灰色的房顶,间或有翠竹点缀,层层叠叠、错落有致,而暗黄色的枫木壁板,在午后的阳光下闪着熠熠金光。
谷底,是清澈见底的白水河,轻声呢喃着歌声,缓缓流向远方。往西边望去,大片的坡地梯田和平坦的稻田一同在风中轻漾着一波波的叶浪;赶着耕牛的农人,互相追逐嬉戏的孩子,零散的分布其间;油亮的玉米与菜蔬,荧光闪亮的包谷,都飘逸着特有的清香,给人以满目葱茏、万物生长之感。
美味佳肴,凭栏临风,视野中华灯初上的苗寨,表演台上的悠扬歌声,还有在房屋间摇曳的迷幻光柱,生生将苗寨的夜晚弄出了个火树银花不夜天。
清晨的苗寨又是另一番景象。这时的苗寨似乎在渐渐苏醒,零散的苗民在做开张的准备;还有些背着孩子的年轻媳妇儿在做早炊,袅袅炊烟,在房屋上方缓缓升腾,远远望去,就是“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传统的风雨桥以榫衔接,斜穿直套,纵横交错,结构非常精密。而如今苗寨的风雨桥,则采用的是水泥和木材的混合结构,使得桥更加美观坚实。
无论时光流转,岁月变迁,都无法改变苗族与山水,与自然的血脉相连。他们佩戴银饰,点燃炊烟,唱着悠扬的古歌,跳着欢快的舞蹈,所有真挚、顽强的文化基因仍在存续,它的本色依旧美丽。(转载请注明见道网www.seetao.com)见道网传承栏目编辑/贺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