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员采摘草莓。
硕果累累。
整齐的大棚。
数九寒天,在郊区西南舁乡东南舁村的山峦、田野,人们还能看到久未消融的残雪。村口不远处的特色水果种植基地,一排现代化温室大棚整齐列队,它们守护的不只是棚里的草莓,更是小村的特色种植梦。
草莓大棚里,春意盎然,温暖的阳光透过棚膜照在一株株草莓秧上,红彤彤的果实煞是可爱。游客们三三两两分散在大棚里,提着篮子小心翼翼地采摘成熟的草莓;几个年轻人拿出手机,摆出各种姿势跟草莓来了个“亲密接触”。
眼前的景象,让东南舁村党总支副书记王润孩看在眼里,甜在心上。“按照全乡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业’新格局的思路,2020年,我们投资了100多万元发展设施农业,建起了6栋温室大棚,准备尝试特色水果种植。”王润孩一边帮游客打包一边介绍,“10月份草莓苗进棚,12月就陆续开花结果。第一茬成熟的草莓又大又甜,很受顾客欢迎,给我们吃下一颗‘定心丸’,让我们坚定了种植特色水果的信心。”
“这里的地温低、温差大、土质好,适合种植草莓,结出的草莓在棚里就能卖个好价钱。”和村里合作种植草莓的石保国信心十足。石保国是一位有多年草莓种植经验的“行家”。为了试种成功,他和育苗团队早早就开始忙活了。“以前,我们多次去山东等地学习,但从外地引进的草莓苗在阳泉本地栽种后,成活率并不高。针对这一问题,我和团队的伙伴们就尝试在阳泉育苗。去年,我们选取了‘奶油’‘咖啡’‘白玉’等几个优良品种,培育出1万多苗,栽种后成活率超过95%。”石保国介绍。
草莓在东南舁村“安营扎寨”,让附近不少农民冬闲变冬忙。“草莓生长期需要精心管护,村里就优先雇用本村村民充实到大棚管护队伍中。”王润孩说,“现在草莓大棚解决了村里三四名村民的就业问题。其他大棚陆续启用后,预计能为20名村民提供‘家门口’的就业岗位。”
50多岁的东南舁村村民王换平从大棚刚启用时就进棚工作了,天天“泡”在草莓大棚,很快掌握了不少草莓管护技巧,拔除枯叶、病虫害防治、水肥配比等不在话下。“我家离草莓大棚不远,走路也就10分钟。草莓大棚一年都有活儿干,最忙的时候正好是冬季农闲,田里没什么事儿,我就到大棚里干活。棚里的活儿不重,就是除草、除虫。负责育苗的专业技术员来棚里的时候,我还能跟着学点技术。每天干活有50元的收入,就够俺家的日常开销了。”王换平说。
谈及未来,王润孩用“三步走”概括村里的打算:“2020年,我们尝试草莓种植,算是村里立足特色种植迈出的‘第一步’。现阶段,我们正在考察火龙果、无花果等多种特色水果的种植条件和市场前景,从中选出适合本村发展、受市民欢迎的品种,尽快在其他几个大棚‘安家’,增加种植基地里特色水果品种,这是我们的‘第二步’。最关键的‘第三步’,就是不断提高大棚的现代化水平、打造叫得响的品牌、‘触网’营销,带动种植能人、大户参与进来,推动村里的特色水果种植走上规模化发展道路。”
文章来源:阳泉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