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理论之后,实践盲目。我国旅游开发实践已有十多年的历史,但对于旅游史,但对旅游开发与规划理论发展仍然十分滞后,在学术界还没有对游憩开展真正的研究,对游憩规划是旅游规划核心内容认识不够。理论滞后使实际旅游开发具有很大的盲目性,不少风景区、历史性城镇错误地认为旅游开发就是建宾馆、修道路,结果使一些具有重要价值的游憩地被宾馆、道路侵蚀,出现本末倒置的尴尬局面,现在很多度假区的开发也面临这样的困境。在城市规划领域,游憩系统规划在实践中基本上是一片空白或处于不自觉行为中,理论和方法上更是薄弱。经济、居住、交通仍是城市规划的首要问题,而对市民户外游憩考虑不够,导致城市空间人性味的淡化。
二、游憩与旅游规划和一般的建设规划的区别与联系不明确,不少度假区规划沿用居住区规划、传统风景园林规划方法,已经暴露出很多问题。游憩与旅游规划不单纯是土地利用规划,商业化游憩地或旅游区是一种产品,要推向市场销售,受市场需求影响很大,项目特色与独特环境是游憩地或旅游区的灵魂,娱乐性、观赏性、可参与性是游憩地与旅游区的基本特性,随市场求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这是与一般建设规划根本区别所在,除了硬规划之外,还包括更多的软规划:市场营销、形象定位以及对地方经济、社会、环境影响的评估等。
居住区规划与社区游憩规划本应融为一体,但实际上很多居住区规划是一种摆房子规划,房地产商追求最经济的空间使用,住户追求最满意的室内装饰,而对室外公共游憩环境有求却不可得,不适宜的绿化增强了居住区封闭感,阻得了邻里交往。
三、缺少规划评论(包括方案评论与建设后评论)。理论上任何一种规划都应经过这两个阶段的评论,建设后评论称追踪评论,对规划实施后的效果进行多角度的评论,这样对规划理论、方法的发展非常有利;对方案的评论,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随评论人的专业不同而认识不同,主要有两方面的情况:一是从发展的角度,一是从技术的角度,很多规划方案从纯技术的角度看是很好的,但从发展的角度看,存在很多题,用美术手法解决经济社会问题显然难圆其说;有些游憩地与旅游区创意很好,但难以从技术上表现出来,存在发展规划如何具体操作的问题,所以建立一个统一的评论体系已是当务之急。游憩旅游产品是经济与文化、功利性与非功利性的统一体,要求游憩与旅游规划必须有区域观、市场观、经济观、环境观和文化观,相应总体规划方案也应从这几个方面加以评价,规划内容也应包括这几个方面。
四、研究、开发与规划三个环节联系不紧。研究与开发、研究与规划、开发与规划如何紧密地结合起来?实质上是理论与实践、理想与现实、战略与战术相辅助成的问题。一个系列三个层次,各有侧重,这是无可非议的,是社会分工、学科发展、实际工作的需要,但是如果截然分工,人为划界,后患无师,对人才的培养、社会发展、经济发展都是非常不利的。国外就有学者总结一些重大规划失误造成严重后果的事臂,在我国也不乏其例。经济社会在不断变化,规划思想和方法也应随之不断变化,这样才能引导、创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空间,而事实上,规划思想远远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传统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方法沿用了几千年,至今还在使用,难以超越。
现实世界是按其固有的规律在发展,人的认识水平是非常有限的,而作为干预世界发展的规刘更应建立在研究与开发的基础上,这样才有可能避免更多的失误。脱离实践的理论家会滑向空谈成为“皮包公司”,没有理论指导的实干家是“一台绘图机器",“一台机器,一个模式”,缺少一种精神。
现在不少游憩与旅游规划文本从目录上看,该考虑的都考虑了,面面俱到,但深入分析起来倍感深度不够,缺少特色,这也是规范带来的一大弊病。这个问题的实质是缺少“信息集成”过程,按照规范,各方面资料对号座,这仅仅是信息采集、罗列过程,必须在此基础上进行“集成”,集成过程是量变到质变过程,是从“电磁波”转变为“图像”、“声音”的过程,是从“病情诊断”转变为“开处方”、“病愈”过程,现在不少规划就是缺少这样的“集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是研究不够,开发与规划衔接不够,规划师知识结构不够等。
游憩与旅游规划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既要吸取一般规划的方法论,又要发展自己的技术、理论和模式,要加强开发与规划一体化研究,努力形成一套概念体系、方法体系和理论体系,提高规划的理论深度和实际“硬”度。国际和国内游憩与旅游业日益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给游憩和旅游规划这一领域提供越来越多的机遇和挑战。
五、规划管理不力。居住区与郊区游憩开发在市场经济下都面临变异的困境。社区游憩与住居形态、户外空间密切相关,但在迫切解决住宅问题的今天,不少居住区以最少的户外空间、最多的住宅为目标加速开发建设,高密度、高容积率的居住区已经表现出很多社会问题,其中相当一部分与户外游憩贫乏有关,即使在一些高层住宅区,有一片绿化空地,但也由于空间尺度的压追感,很少有户外游憩活动发生。
在郊区,很多开发商把游憩与旅游开发区作为自己的“私家花园”,随心所欲定项目、定特色、定建筑密度和容积率,一些政府部门为了吸引投资,发展经济,降低规划约力,保护开发商眼前利益。目前游憩与旅游开发区至少有三方面参与管理:建设部门、旅游部门和开发商,建设部门负责规划的审批,旅游部门负责旅游管理,但有时只是名义上的组织,真正操作的是开发商,开发商的依据之一就是建设规划,开发商对规划的期望与理解同规划的实际内容往往差别很大,谁是谁非应由地方旅游部门作出回答,但实际上旅游部门无力调控,结果造成特色项目少,雷同项目多,市民真正需要的供给很少,不需要的却到处在建,这涉及到体制与法规问题。
(本文由成都游憩环境技术研究院科普宣传中心沐阳分享,仅代表个人学习兴趣或观点,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帮助阅读理解,如有不妥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