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初到郫县唐昌,我满头青丝;再到唐昌,却已两鬓斑白。而管着这唐昌的郫县,也改名郫都,转制为区,气质与模样已然大变。
近些年来,奔忙于喧嚣都市的人们,纷纷想念起了溪水淙淙的乡野、林盘掩映的村落、古镇安谧的宅院与小巷……我亦如此,今番便来到唐昌,把一段悠闲的时光付与这川西坝子的千年古镇。
沐着秋阳,走在宽阔的大街上。街边商铺、饭店、茶馆、网吧、超市、酒楼鳞次栉比;光鲜的招牌,时尚的装修,现代感十足的海报与广告炫耀着诱人的魅力,不禁油生感慨:虽是古风犹存,却也与时俱进,洋盘胜似当年县城!
到唐昌,崇宁文庙是必去的。这供奉“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的庄严之地,初建于宋,重修于清,既是郫都的文化遗迹,更是千年的文脉传承。
徜徉文庙,但见庭院轩敞,秀木卓立。高耸的棂星门前,一弯泮池游鱼嬉戏;三座泮桥横跨池上。我驻步桥畔,思绪却宛若放飞的风筝,飘向高远的天空。仿佛间,似闻孔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话语;又似见孔子乘坐牛车缓行在周游列国路上的身影……
跨过泮桥,穿过棂星门,气势雄伟的大成殿横亘面前。重檐歇山式的殿顶,覆以青绿琉璃瓦,衬以丽日蓝天、墨绿松枝,于安宁和谐中更显庄严。清雍正帝和光绪帝分别亲题的“万世师表”和“斯文于兹”的匾额赫然高悬。进入大殿,“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端坐在上,我自心怀虔诚,静默瞻仰。2500年前的春秋时代,先师已名动天下。如今留下《论语》巨著一部,续写着2500年后的辉煌春秋。
出得崇宁文庙,又进文昌宫巷。巷子窄且长,两旁的灰色砖墙夹持着一条石板小径通向远处。小巷初建于明,遭兵火摧毁而重修于清,迄今已是百余岁高龄。丰富的图片、文字史料,饰以花窗和镜框,张挂于墙,向游客和路人无声地述说唐昌的历史沿革、人文典故、社会变迁、经济发展……移步小巷,我宛如行进在一条积淀深厚的历史通道,唐昌的往昔历历在目。
我想,让人于悠闲游历中悄然汲取历史的养料,不正是古镇的功用与价值么!
千载唐昌是精神的,也是物质的。凝练的精神与充沛的物质,犹如特殊的黏合剂塑造出一座地气旺盛民生丰裕的古镇新城,把“银郫县”的内涵展示得淋漓尽致。在“朱记牛肉馆”的这顿午餐,我们有了切身的体验。面对那摆满一桌的盘盘碗碗——麻辣卤牛肉、红油拌肺片、笋子烧牛肉、芹菜炒肉丝、米粉蒸牛肉、萝卜炖牛肉……大家直呼“巴适”!于是大快朵颐。
其实,这唐昌的特色美食,岂止“朱记牛肉”!不单唐昌板鸭闻名遐迩,且有杨抄手郭鸭子唐烧烤杨鸡肉贾汤圆,洋芋坨坨葱葱卷,精肉锅盔加拌菜……让人大饱口福。倘是唐昌人“张扬”一点,宣称“吃在唐昌”亦不算虚夸。
饭后一盏茶,快活走天涯。唐昌品茗何处寻?崇宁公园可待客。公园虽小,但有亭有轩,有池有桥,有碑有诗。对我等成都人来说,最心仪的却是此处有茶,有花茶。于袅绕茶香中,度过一段悠闲的午后时光,自是妙不可言。
一位郫都作家在其美文《茶里的慢时光》中感慨:“在愈显浮躁和疲倦的今天,悠闲是人们共同的奢望。成都人的悠闲是那么不折不扣、心安理得,仿佛是信手拈来的一种随意……”诚哉斯言!
不觉间,原本绿莹莹的茶水与金灿灿的秋阳都变得浅淡了。似乎在提示我:时间不早了,该回家啰!
回家吧。但唐昌是肯定还会再来的,就因了这份悠闲与快乐。
温月(成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