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亭建于清康熙年间,是天津最早的公共园林。乾隆四年《天津县志》记载:“宜亭在西门外演武厅右月堤上,康熙间天津道朱士杰建亭,四周环植杨柳,炎日绝无暑气,游者忘返。”
演武厅是教场的组成部分,宜亭在“演武厅右月堤上”,而演武厅的北面是南运河,有人判断宜亭应在南运河北侧河堤上,并认为这里“是一个月牙形的河湾”。笔者则认为,《县志》只称“月堤”,并无南运河堤之说。月堤即呈半月形的堤防,在险要或单薄的堤段,于堤内或堤外加筑形如半月之堤,以备万一。再从道光《津门保甲图》上看,演武厅与南运河北岸还有很长一段距离。如此看来,月堤是护演武厅的堤,宜亭应是在演武厅后面的月堤上,而不应是南运河北面的河堤。
宜亭的建造,因地随势,取法自然,注重意境。宜亭附近的永丰屯、小园、大园等地是著名的菊花集散或种植地。夏天人们在宜亭消暑纳凉,秋季天气转凉,商贩们便在宜亭布置菊花,既招揽人观菊,又兜售商品,渐渐成为每年一度的庙会。每到重阳时分,宜亭便成了人们赏菊的好去处。赏菊成了文人墨客们以菊会友的最佳方式。
乾隆初年,宜亭荒僻。同治年间,演武厅贮火药被焚,在原址重建,后改为罪犯习艺所。当年教场及演武厅即今天芥园道上的人民医院所在地,宜亭当在人民医院北面至南运河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