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庙是僧道的修行及举行各种宗教活动的场所,严格意义上“寺”和“庙”还是不同的,“寺”原本是古代官署的名称,随着佛教传入中国,古代帝王们把僧侣的修行之所称为“寺”,随着历史的发展,“寺”逐渐成为佛教建筑的专有称呼,而道教建筑则一般用“宫”、“观”、“庙”等称呼。许多人喜欢参观游览寺庙,除了可以去上香拜神以此来感谢神灵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以外,寺庙的那种清幽的环境对浮躁的心灵起到了净化的作用。那么民间为何有“一人不进庙”的说法呢?
首先从神佛的造像说起,道教是一个多神崇拜的宗教,在道教的神仙体系里,既有风雨雷电、日月星辰的先天自然神,也有后天得道的仙真以及民间俗神。每一位神仙归根到底都是“道”的显化,但是每一位神仙形象都是不同的。道观的每个宫殿里分别供奉着不同的神像。这些神像的造像形态各异,三清殿里供奉的三清尊神形象庄严肃穆;财神殿里的武财神赵公明手持元宝和金鞭威风凛凛;慈航殿里的慈航真人慈眉善目,令人亲近……
但是有的神仙形象看起来令人害怕,比如魁星神赤发蓝面、怒目獠牙,右手持朱笔,左手拿墨斗,右脚踩大鳌鱼的头部,左脚向后踢起北斗。灵官殿里的王灵官官面目凶恶,红脸膛, 额头上还有一眼,三目圆睁,锯齿獠牙虬须怒张,给人一种很深的畏惧感。如果独自一人进庙,在烟火缭绕的殿里,加上昏暗的环境,猛然间见到那些凶恶的神仙形象会产生不适感,会导致心神不宁。
古代社会外出时,由于交通不发达,一次远行要面临各种困难,风餐露宿是常有的事,有时还会碰到野兽及盗匪等,这个时候要是在寺庙里借宿一晚就再好不过了。但是千万不能一个人住庙里,古代的寺庙成了法外之地,许多的强盗喜欢躲在破庙里,待晚上有路人夜宿之时,心起歹念。身上的财物被抢不说,还有性命之忧。所以一个人进庙非常危险,最好是结伴而行。
那么何谓“两人不观井”呢?看过古代影视作品的朋友应该知道,古代的水井一般多为直径一到两米的圆筒形状,而且周围也没有防护措施,如果两人一起观井,其中一人心生歹念的话,就会将另一人推到井里害其性命。
据民间传说,包拯在年少之时,他的嫂子怕他长大之后分家产,便心生毒计,在某日将包拯哄骗到一口枯井边玩耍,待包拯探头观井时,他的嫂子猛地将他推到井里,企图谋害他。包拯掉进井里幸好里面没水,这才捡回一条命。正在黑暗里摸索着怎样爬上去,忽然在井底发现一道亮光,原来是一面月牙形的古镜,包拯将它贴在额头时,古镜忽然嵌进额头,再也取不出来。包拯在开封做知府时,就是凭着这块宝境,明察秋毫,查清了无数疑案,为老百姓伸张正义。
最后的“三人不抱树”则是非常容易理解了,意思是说三个人在抬树的时候,如果其中一人偷懒,那么另外二人就会增加额外的负担和危险。这跟“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的道理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它揭示了人性自私的一面,总想着逃避责任,不劳而获。
本期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了解更多的道教文化知识,欢迎大家的关注。
(图片来自网络,如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