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约翰副主座教堂是马耳他最重要的景点之一,如果按人文历史排名的话,当属第一。这是教堂的正面,赶上西边的塔楼在维修,所以看着不那么完美。
教堂始建于1572年,由第51任大团长委托修建,此时第49任大团长瓦莱塔已去世4年。教堂的设计师是骑士团成员中的一位建筑师吉罗拉莫.卡萨尔,骑士团成员必须个个都是欧洲贵族出身(医生除外),所以人才济济。卡萨尔出生于马耳他,其家族来自意大利西西里,他也曾参与过1565年的大围攻,主要负责要塞的修复工作。
教堂最初是做为骑士团的修道院教堂,因为骑士团本身就是宗教性质为主,只是后来有些转变为带有军事性质。1577年教堂落成后,取代了原来首都比尔古的圣劳伦斯教堂的地位。教堂的外观也具有防御性军事设施的特征,像个封闭型的小城堡。1798年拿破仑将马耳他骑士团驱逐后,教堂成为马耳他教区的副主座教堂(Co-Cathedral),与姆迪纳的圣保罗主教堂具有同等地位。至于圣约翰无疑与骑士团的本名有关了。
教堂的正门,平时不开。教堂所用的砖,取自马耳他当地特有的一种石灰岩石,这种岩石开采时较软,容易加工,但干燥后,不知发生了什么化学还是物理变化,就变得异常坚硬了。所以马耳他的建筑大多是这个色调。
教堂的侧面有尊雕像,是纪念1565年马耳他大围攻的。
参观教堂由西边的侧门进入,门票10欧。如果对历史和宗教一点兴趣都没有的话,即使是内部精美而豪华的巴洛克风格的装饰,也会让你感到有所惊叹的。
教堂内部还是比较大的,参观最好是有个顺序,否则容易走乱。首先来到圣器室(Sacristy),不过现在这里已没有圣器了。一些重要的地方都有下图这样的介绍。介绍上提到圣器室建于1604年,时值第54任大团长阿罗夫·德·维格纳科特(Alof de Wignacourt)任期。阿罗夫·德·维格纳科特则是近八十位大团长中比较有名的几位之一,也是我最早知道的(通过研究卢浮宫绘画),而且是卡拉瓦乔的保护人,后面再讲。其实教堂从始建到现在所看到的样子,也是经过几百年不断装饰、改括建而来的。
圣器室内部
介绍上有讲,这幅画是《鞭笞耶稣》。
这两位分别是教皇克勒芒十一世和本笃十四世,应该是与骑士团关系比较密切的教皇。
这两幅画像是两位骑士团团长,一位是第51任(教堂的修建者),一位是第61任(今天所见的装饰主要是他在任时留下的)。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教堂内部,大多属巴洛克盛期时的装饰风格。教堂内大致结构为中间宽阔的中殿以及两侧共分布着九个小(礼拜)堂的侧廊或边廊(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讲,权且这么称呼)。下图就是侧廊,中间带数个拱门的通道将数个小礼拜堂(Chapel)连通起来。关于这九个小堂,下文将另外单独介绍。入口的两幅画左边是《献于圣殿》,右边是《罗马的艾琳救助圣塞巴斯蒂安》,这类题材绘画在卢浮宫中很多,所以一看便知。
绝大多数教堂都会有的耶稣受难像。
遍布教堂的精美镀金雕花装饰,估计是木雕。图案多为天使、骑士团徽章以及代表胜利和凯旋的吉祥图案等。
教堂入口处的这尊黑色大理石雕塑下方,是一位叫做Marc'Antonio Zondadari (死于1722)的骑士团大团长的墓葬,这位大团长的叔叔是教皇亚历山大七世。这尊雕塑本计划放在意大利小堂内的,但因为体积太大,就只好放在这里了。关于各小堂,下篇再介绍。
这是几年前在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内无意识拍到的亚历山大七世的墓,还是巴洛克之父贝尔尼尼的大作。亚历山大七世出生在意大利锡耶纳,曾在马耳他做过调查官。
现在我们所见到的是教堂宽大的中殿,两侧的每个拱门内是相应的一个小礼拜堂,正前方是主祭坛,拱形穹顶上布满了《施洗约翰的一生》绘画。我们所见教堂内大部分巴洛克装饰都应该归功于一个人,马蒂亚·普雷蒂(Mattia Preti)。马蒂亚是位骑士团成员,同时也是活跃在马耳他和意大利南部的巴洛克艺术家。
关于施洗约翰的生平绘画一共六组,这里就不再详细展开了。
天使保佑下,马耳他骑士团打败奥斯曼人。也是马蒂亚的作品。
中殿的大理石地面,每一个矩形方格内都是一位骑士团成员的墓地。能葬在这里的都是有杰出贡献的骑士团成员(17-19世纪)。大教堂内大概葬有400多骑士团成员。包括教堂的主要装饰者,马蒂亚.普雷蒂。
每个墓葬的设计都各有特色。
两侧小堂的穹顶。
主祭坛,不能进入。
两个小天使抱着的银质吊灯
从主祭坛回看教堂
教堂的主祭坛由梅尔吉奥雷.加法设计,就是洛伦佐.加法的哥哥。前面介绍过的姆迪纳的圣保罗大教堂和比尔古的圣劳伦斯教堂都是洛伦佐.加法设计的。不过1667年,梅尔吉奥雷死于罗马的意外后,祭坛则由他唯一的学生所完成。
祭坛正中的白色雕塑是施洗约翰为耶稣施洗。两侧有巨大的管风琴。
从普罗旺斯小堂看主祭坛的穹顶。
雕刻精美的木制讲经台,或者说布道台。
教堂内还有个重中之重,那就是祈祷室,不准拍照,因为卡拉瓦乔所作过最大的祭坛画在里面。这是我在门外拍到的祈祷室屋顶。
祈祷室大门上方绘画,没有搞清具体意思,但大致能猜出是奥斯曼人向骑士团团长投降或者是赠送礼物之类的。
祈祷室(Oratory)主要是为新来的骑士进行早期教育的地方,还有举行骑士册封仪式。1608年,卡拉瓦乔就是在这里受封的马耳他骑士。祈祷室与圣器室都是在1604年阿罗夫·德·维格纳科特任大团长时修建的。当时很简陋,阿罗夫想找人装饰祈祷室,以及创作祭坛画。
1607年,才华横溢但又麻烦缠身的卡拉瓦乔因在罗马杀了人而逃到马耳他,由于他的艺术声望,骑士团大团长阿罗夫·德·维格纳科特成了他的保护人,并安排他为马耳他骑士团作画。不过这位巴洛克大师总是爱惹祸,后来又把一位骑士团高官打成重伤,而被关在比尔古的圣安杰罗要塞。1608年10月,卡拉瓦乔逃离了马耳他,随后被骑士团除名。
下图是偷拍的一张祈祷室,主祭坛位置就是著名的《被斩首的施洗者约翰》,此外还有几幅卡拉瓦乔的作品。
因为不能拍照,只好从画册上翻拍一张祈祷室内景。
这幅《被斩首的施洗者约翰》,也是翻拍的。这幅画是卡拉瓦乔所作的最大尺寸绘画,而且是有他签名的唯一作品。签名的位置就在画的最下方,施洗约翰流血的地方。端着盘子的女人也许就是莎乐美。如果有人不知道这个典故,请见《耶路撒冷三千年导读11-1》。
这是几年前在卢浮宫拍到的卡拉瓦乔所绘《大团长阿罗夫·德·维格纳科特和他的随从》,也是我第一次知道这个人。
这次来有个遗憾就是地下墓室(Crypt)因修缮长期不对外开放。墓室入口位于普罗旺斯小堂。
墓室入口前有个电视屏幕,介绍里面的情况。墓室内一共安葬有12位骑士团大团长,因其宗教性质,也可称作大教长。年代从1530年的第44任到1623年的第55任。墓室位于主祭坛的正下方。
因为不能下去,也很难搞清对应的石棺是谁的。其中比较有影响的有第44任大团长Philippe Villiers de L'Isle-Adam,他于1530年带着战败的罗德岛骑士团来到马耳他,所以他既是罗德岛骑士团团长,又是马耳他骑士团团长。此外还有刚才提到的卡拉瓦乔的赞助人,第54任团长阿罗夫.德.维格纳科特。
这是第51任团长Jean de la Cassière的石棺。是他修建了这座大教堂。
右边的是瓦莱塔的石棺。
让.德.瓦莱塔(Jean Parisot de Valette),第49任大团长,指挥1565大围攻作战,抗击了奥斯曼大军。战后开始建设新首都瓦莱塔,并以他的名字命名。瓦莱塔死后曾葬在维多利亚圣母教堂内,后迁移至此。
这是大教堂背面的街巷。这个紧闭的后门周边几乎全是首饰商店。
夜幕降临后的大教堂
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