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同安顶(游记)
*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山路十八弯,层峦叠翠,一步一景,“车在路上行,人在景中游”,漕同线的美绵延进高耸深邃的山林里。漕同线,顾名思义,就是从漕雅线至同安顶,这条堪比日本秋名山的九连发卡弯的车道就是通往千年古寺同安寺的唯美山路。
现在的漕同线已经由沥青浇筑,并且加宽了。但是,留着我记忆的那条黄土小石子漕同线,却是那样深刻,挥之不去。
同安寺在杭州余杭西部径山。那是好几年前的事情了,是我们一家子第一次去游同安寺。早就听人说起过,驾车上同安顶得具备几个条件,胆子大,车技高,不心疼车子。车子一拐上那条狭窄的山道,就感觉传说非虚。360度的转弯,方向盘打死了也转不过来,非得退一下再猛踩油门冲上去才行。问题就在这一退里面,退得必须有分寸,退多了,后面是深渊。还有,因为路陡,这一退说不定就往前开不了,车轮子在转,车子在原地。
车子“之”字形地盘旋上去,这一路让人担心的是,万一迎面来了一辆车子,那该咋办?莫不是要退回山顶或者退回山脚才成?
好在担心的事情并没有发生。到了山顶一处平台,迎面是一座千佛塔,以及高低两座香炉。这里反而有一段水泥路,坡度很大,加大油门开上去,发现已经有两辆小车停在寮房边,而香客却只有一对年轻夫妻。
感觉上这里与其他的寺院没有多大区别,但同安寺相对来说规模还是比较小的,严格地说,只有一个“天王殿”。原来的同安寺建于北宋时期,系临济宗禅寺,毁于“文革”时期,这个天王殿和大雄宝殿都是现在重新修建的。
整座寺里就一个女师傅,自称是径山寺来的,她的师傅正在同安寺闭关。我们看到了一个六十岁上下的男人,女师傅介绍说,他是去年才来的帮工,福建人。
走出天王殿,我看到一个很大的铜钟和一根棕榈树做成的巨木锤子悬吊在一座亭子里,便好奇地去“撞”了几下。继续往前面的山湾里走,见左边有石阶向山岗延伸,抬头一看,是一座宝塔,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像是铜铸一般。走到宝塔边,见这里别有洞天。林深树密,参天大树比比皆是,岩石叠峦,仿佛摆出一种阵势。攀上凸出的那一块巨石,从树林中望出去,可见山下的四岭水库一角。
绕过巨石旁边的小路往下走,我们终于见到了径山十景之一——同安天门。两块巨石顶部夹着一块巨石,三块巨石组成一个山门。据说,这“门”是宋代农民起义领袖方腊举事前垒起来的。
这是一则径山的民间故事。说的是方腊小时候随母逃荒至同安寺,被方丈收留,学文习武。方腊自认文成武就,想离寺闯天下。方丈叫他把吃过的螺蛳壳放到放生池里,把用过的筷子插在寺前的山坡上,要是它们都能活过来,就允离去。
冬去春来,有一天,方腊终于见到那没有屁股的螺蛳在石头上爬,上圆下方的筷子已经一枝枝长成了竹子。于是告别师傅,走出寺门,运起神力,竖起了这扇大石门,这就是同安天门。他从石门中穿过,走下山去,终于干出了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
这大石门是否真的是方腊所垒,不得而知。但“没屁股螺蛳”和“方竹”却是千真万确存在的。我们终于在寺前的放生池边找到几支仅存的方竹,用手一捏,果然是方的,不禁暗暗称奇。我们没有继续找“没屁股螺蛳”,但在放生池里看到了不少浮在水面的乌龟。其中一只一个翻身,潜入水下。就这一旋,竟旋出了一个大大的八卦图。
走下同安天门,又回到了上山时的公路,公路外侧,有一处30米高的巨大石壁,可鸟瞰四岭水库全景。
回来后,百度一搜,知道余杭径山同安寺的寺后遗留有四尊两米高的佛像舍利塔,两尊属宋代,两尊属清代。天王殿门左侧有一宋代石缸,系一整体岩石凿成;还有一株三百余年的桂花树。那天我们走马观花,当时什么都不曾留意。但是,这些却不是我们后来多次重上同安寺的理由,很多次都是冲着那条又窄又陡又曲的上山公路去的,至今想起来还有些心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