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本报记者唐兵兵
春天,是从山林开始的。老树长出嫩芽;春笋迫不及待想要冲破泥土;在山林间蛰伏一个冬天的动物也蠢蠢欲动。立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四季进入新的轮回。大山最先感受到大地的阳气,春天来了。我们在郴州桂东青山乡迎接春天的第一缕风,这个藏在深山的静寂小镇,春天,最热闹。
没有集市的小镇
青山乡,距离县城60多公里,需要两个小时的车程。山路崎岖,车子上山、下山,时而在山顶盘旋,时而在峡谷穿行。当地人把青山乡称作“桂东西藏”。青山乡北面与八面山相邻。春天真正到来时,八面山满山的杜鹃盛开,但游人不多。
青山乡乡政府所在地罗家村,青山乡海拔最低的地方。除了一栋政府大楼,看起来更像一个村庄。前几年,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几十户山民搬到了乡里,才让青山乡热闹了些。
临近春节,乡政府前面的广场上才会有零星几个摊位,卖些年货、服装,青山乡,“从来不赶集的,平时买东西就到沙田或者汝城南洞墟去。”一个老人告诉我们。青山乡5000多人,却有100多平方千米的面积,而且都是高山,人们散居在深山里,来一趟乡里,是一场艰难的翻山越岭,商贸服务业,始终没有发展起来。头脑灵活的年轻人,发现其中的商机,成了乡里新的“货郎”,面包车是流动的铺面。我们在彩洞村就碰到那个年轻人,车上载满槟榔、洗衣粉、酒水……日用品一应俱全。“半个月来一次。”四个村走遍,需要两三天的时间,彩洞一个村就花去他一个上午的时间。他车上喇叭响起,人们就知道他来了,于是聚集在车旁,选购些日用品,对山民来说,就是“逛超市”了。
“青山出木材、楠竹,出茶叶。”李积斌是青山乡中心小学的退休老师,罗家村人,住在山上,从乡政府出发,开车要半个小时。他喜欢搜集整理历史资料,结婚、乔迁、祝寿的镜子,自己40多年教学生涯的荣誉,都悉心收藏着。在他的印象里,青山乡唯一的市场,是上个世纪60年代的供销社合作社门市部。
“1976年,才修通通往沙田、县城的公路,在此之前,木材靠丰水期放排,茶叶之类的农产品,就要走上一天的山路到沙田去贩卖,不经过青山。”没有集镇,没有工商业,青山乡的历史,也变得模糊。
青山乡的历史,是属于大山的历史。彩洞村深山中的“黑风洞”,传说南宋时期,瑶民首领罗世传与汉人李元砺就曾在洞中召开秘密会议,揭竿而起。青山乡是湘粤赣边区红军游击支队和北上先遣队进行游击活动的主要区域。彩洞村至今流传着一个老大娘收留红军指挥员,为躲避敌人搜捕,把红军藏在“黑风洞”的故事。“青山乡有很多红色故事,需要挖掘。”大山没有留下印记,我们只能从传说里,联想青山那段血与火的历史。
到青山避暑去
桂东房价直逼郴州。桂东夏天的平均温度只有18度左右,成为湖南夏天避暑胜地,是桂东房价上涨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桂东乡下,民宿到处可见。农户把自家房屋改造成民宿,民宿成为他们重要的收入来源。当地人说,到了夏天,有的村庄都被来自长株潭地区的人占据,长沙口音随处可以听到,在村庄还摆起臭豆腐、糖油粑粑的摊位。
桂东最偏远的青山乡,距离县城两个小时车程,还是一片未被开发的“净土”。在深山之中的青山乡,夏季温度比桂东县城周边还低上几度,夏天夜里也要盖棉被。青山乡只有一条不长的街,不赶集的时候,显得整洁安静,仿佛回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乡里有饭店,但是没有宾馆,离乡里十几公里外的宋家村,有当地人开的民宿。山里人好客,借宿农家也不是一件难事。
撰文/本报记者唐兵兵
通讯员:朱逸泉、罗正康、郭建东 鸣谢:桂东县宣传部青山乡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