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旅游行业的快步发展,旅游行业投资正在从渠道向资源转变,景区资源的优劣决定了他在行业的地位。但是优质的资源大部分都在国有企业或者地方政府手里,优质资源流向私企是时代难题,而且保护与开发之间的矛盾也是始终存在的,国有景区的发展不乐观。
国有景区投资规模不投运营
国有景区占有最好的资源,但却受到更多的约束,景区不仅仅是景区。 纵观全国的国有景区,要不就是安逸持家,要不就是求大冒进,景区的面积越来越大,基础设施越来越好。发展模式对于民生而言是很好,但对景区而言就是看表面是发展了,对游客没有改变,满足不了游客的内在需求。投资规模有钱就可以,但投资运营需要人,投资规模领导看的到,投运营难以得到领导的肯定,因为少有领导懂运营。 投资搞建设不惜一切代价(因为看的见),花钱做营销一毛不拔(因为看不见结果)。 这样导致景区越来越大,但内容却越来越空,景区的发展,越来越依赖门票。产品为王、内容为王,不是不懂,而是不为或者是不能为。
人才短缺
中国景区的起步源于国有景区,民营景区真正得到发展也不过十年左右,行业的第一批人才其实都是出于国有景区,这部分人深谙世事,清晰体制内的可为和不可为,因为是人情化管理,很多的规矩也只能成为摆设,一把手不变,一切难变,一把手又因为各种外部环境很难改变,毕竟景区的发展改革,是要打破原有习惯,这就相当于面对的是整个原有景区大部分人的习惯,这个大众习惯是人才发挥最大的阻力,很难突破。
不为挣钱的运营理念
景区发展的好坏与景区员工没有关系,这个在薪酬体系和奖惩体系的执行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因为对于国有景区的工资标准一般都是有明文规定的,因此干的再好工资也很难改变,相对而言不干也不会怎么样,反正是干多干少一个样,这也就造就了目前国有景区吃大锅饭的现状。
国有景区最大的发展瓶颈是习惯,一个人的习惯是习惯,一群人的习惯就成为了一种文化,这是一种可怕的文化,必须改变却少有人敢触碰。国有景区要想发展,要打破原有的文化,提升格局,更要有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