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三山五园之中,颐和园是久负盛名的。北京的老街坊和摄影爱好者们都知道。每天的冬至前后,颐和园的“十七孔桥”的“金光穿洞”盛况让这儿人山人海的。有的人早上三四点就起床,就为了在拍这个“金光穿洞”,而且一等就是大半天。等天晚上即将落日的余晖,金黄色的余晖将17个孔洞全部穿透照亮。太美了。而且一年之中,能看到此景的时间仅仅只有几天。
为什么十七孔桥在冬至前后会呈现“金光穿桥洞“的奇景呢?哪是因为古人在建造桥时掌握、充分利用了天文地理知识,当太阳在冬至前后下午最低点照射时,阳光会贯穿整个桥洞,呈现“金光穿洞”的自然奇观,这也是造园设计者的神来之笔。
金光穿洞都知道,但很多只知其一,十七孔桥。为什么是十七孔呢?众所周知,皇家御用的数字是九,在古人看来九这个数字是至阳之数,而且九又是最大的数字,所以天子都会用数字九来代表自己的帝王身份。而十七孔桥不管是从哪边数,第九孔都是在最中间,这正是十七孔桥的巧妙之处。
说到颐和园的十七孔桥,当年还有一个神奇的传说。话说当年乾隆皇帝想要在颐和园修建一座十七孔桥,于是在全国各地征调能工巧匠。工匠们先从从北京房山的矿区,凿下一块块汉白玉石,然后利用冬天的寒冷,在街道上泼水成冰,在用木头做滚轴,就这样,费劲千辛万苦运到颐和园内。然后在每一块汉白玉上,认真雕琢。
有一天,工地上来了一位破衣烂衫的老者,老者怀抱一块极为普通的石块,一边走一边嚷嚷着:“卖龙门石咯,谁买龙门石啊?”老者一直围着工匠们打转,工匠们心想这老头儿精神不正常吧,在我们面前卖石头,但是谁也没搭理老者,各自忙着手中的活。一连三天,老者一看实在是没人搭理他,他就离开了。老者困饿难耐,在一颗大树旁昏睡了过去。幸好老者碰到了村里一位好心的农民。农民看老者实在可怜,就把他接到了家中,让他在自己家中安顿下来,并每天让老者和自己一起吃饭,老者一住就是一年多的时间。在这期间,老者除了吃饭睡觉,就是雕琢那块原石,也不与农民交谈。
一天,老者突然说:“我要走了,在你家里打搅了这么长时间,我也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答谢你,就把这块石头送给你吧。”农民一听,连忙摆手说道:“不用了,您精雕细琢了一年的时间,还是留给您自己当个纪念吧,我要它也没什么用。”老者说:“你不要小看它,到了裉节上,它能起到关键作用,少说也得值个100两银子。”农民一看老者的态度如此坚决,也就不再推脱,便收下了那块石雕。
转眼间,十七孔桥也快到了完工的日期,乾隆皇帝派人传下旨意,准备在十七孔桥建成之日,亲自到场庆贺。眼看日子一天天临近,十七孔桥桥顶最中央的那块石头却怎么也安不上,不管工匠们如何雕琢。这时,有一位工匠突然想起了那位卖龙门石的老者,于是众人纷纷寻找老者的下落,听说他曾经寄宿在一位农民家里,大家一起赶了过去。众人没看见老者,却一眼看见了院子里的那块龙门石。工匠们问农民:“这块石头多少钱,我们买了。”农民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说了句:“那老者走的时候说是值100两银子,就卖100两吧。”工匠们付了银子,带着龙门石回到工地,一下子就安在了十七孔桥上。这时一位工匠突然说了一句:“各位,明白了吗?那位老者就是鲁班爷爷的化身,是鲁班爷爷下凡帮我们修桥来了。”从此,鲁班爷爷帮忙修十七孔桥的故事就传开了。
除了精美绝伦的外观,十七孔桥还有一个绝妙之处,在冬至前后,十七孔桥都会出现这一奇观。当夕阳西下时,阳光将会照亮十七孔桥的每个桥洞拱洞的每一个角落,名曰“金光穿洞”,每年都会吸引不少摄影爱好者前往,感兴趣的朋友在冬天前后,去颐和园亲眼目睹一下这个奇观异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