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建设进程备受关注。记者20日在扬州采访获悉,博物馆重要的标志性景观大运塔已基本建成,正在自上而下拆除塔内外的脚手架。据悉,大运塔由钢结构建成,四周和顶部全部为玻璃幕墙,“卸妆”后,通透晶莹,成为古运河畔新景观。
从大运塔顶可俯瞰“五亭”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位于运河三湾风景区,占地200亩,主体由大运塔和博物馆两部分组成。博物馆为唐代建筑风格,采用巨型船只造型,融入风帆元素,似一只即将扬帆起航的船只停靠在运河边。大运塔以唐塔风格设计,距离文峰寺文峰塔1.2公里,距离高旻寺天中塔4公里。大运塔和博物馆两座建筑互相连通,可通过博物馆顶建设的长虹卧波式长廊进入大运塔。
“卸妆”的大运塔
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博物馆主体已经建成,正在进行内部布展。博物馆西北侧的大运塔已拆除脚手架,露出钢架和玻璃组成的通透塔身,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据介绍,整个塔身全部为钢结构,塔檐和围栏为透明玻璃,塔体四周为玻璃幕墙,与传统古塔采用砖木材料不同,别具现代风韵,成为扬州历史上首座百米钢塔,同时也是扬州历史上首座以钢架和玻璃为主材料的“透明”宝塔。
记者登上塔顶,周边景观尽收眼底,南侧是运河三湾公园标志性建筑之一的红色剪影桥及博物馆顶部的圆亭景观,西侧是古运河及沿岸景观,北侧是开发东路,东侧是杉湾花园。记者注意到,位于大运塔东南侧的博物馆顶部有5个醒目的亭子,其中4个为方形亭子,分布在四个角上,顶部中间位置是一个圆形景观亭,从空中看,呈“五亭”拱月效果,充满扬州地域特色。
施工单位江苏邗建集团项目经理薛庆兵介绍,大运塔脚手架下月初全部拆完,内部装饰也已启动,计划今年春季完成。大运塔是扬州首座以钢结构为主体建设的宝塔,共用钢构件2200多吨。地下1层,地上明层9层,同时有2个暗层。大运塔塔刹于去年10月完成吊装,位于最高处的塔刹高10多米,将大运塔高度提升到112.3米。
邗建集团钢结构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景观塔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逐层向上收缩,下大上小,首层21米见方,每边外挑4米;收缩到顶层仅剩下14.6米见方,每边外挑2.4米。共由16根钢柱支撑,最难的是外围四周12根斜钢柱定位难以控制,都是采用空中定位的方式进行。
登临大运塔顶,向北可清晰看到文峰塔,向南可见高旻寺天中塔,“三塔映三湾”景观已经呈现。
来源丨扬州广电“扬帆”手机频道
编辑丨陈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