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自己的生活真诚地说一声“你好!”

旅游 广电独家 2021-01-20 22:00

原标题:对自己的生活真诚地说一声“你好!”

文|磨洋工

“《你好生活》作为首档‘先往后台’节目模式的试验田,革新的不只是内容创作和播出模式,更是跨平台、跨资源、跨优势的深层相融,是一次融合质变的积极尝试。

在这次新疆之行的最后一站,撒贝宁尼格买提继续边走边唱、边走边聊,两人无需过多表达就可以完成一趟致敬美好生活的治愈旅行。这也许就是网友们热议的“最舒服朋友关系”的最佳诠释。

在这场充满诗意又不乏人间烟火的新疆之旅中,《你好生活》第二季完美收官。从2020年跨越到2021年,节目在微博平台不仅发酵了80多热搜话题,累计阅读量超过200亿,话题讨论量超过 2000万,短视频播放量超过 6亿次,更在微信平台吸引“自来水”文章 上千,其中阅读量10w+的文章共计42篇高企热度的背后是网友对又一次净化心灵旅行的关注。

继承着第一季呈现真实生活状态的创作底色,又在价值关照和融创思路上向高远迈进,《你好生活》第二季以“独到风格”向美好生活致敬。

▍看新疆、观中国,用原始脚力践行生活美好

《你好生活》第二季的最后一期节目保持了和前几期节目一样的影像随笔风格,用原始的步伐去丈量美好生活和点滴幸福,这是与整季节目所呈现的慢节奏、治愈感一脉相承的。

在节目最后,撒贝宁、尼格买提与这一季遇到的几个可爱的孩子们边吃新疆美食边聊天。聊着想不想念回学校后遇见的小朋友、谈谈未来自己想做什么,撒贝宁说的“土味情话”被孩子们认为肉麻……

这一围绕着饭桌的交流占据了最后一期近一半的节目篇幅,但却让观众深深地沉浸于轻松的氛围中。最后,孩子们与两位风趣幽默的大人合影,再一次定格出这一季探寻生活本真的美好。 它像极了每个观者与自己深爱的人边吃边聊的生活场景,点滴生活碎片中隐藏着大大的幸福。

这样一场温暖的晚餐只是《你好生活》第二季的缩影。在这一季中,新疆籍的尼格买提终于与他的好友们开启了这场由于疫情而迟到的新疆之旅。从第七期开始的节目后半段,这场“不预先规划”拍摄行程、随心而走感受边疆风情的旅行便圈粉无数,引发人们对新疆这片热土的喜爱。

与常规的“公路旅行”式慢综艺不同的是,《你好生活》第二季更注重打开观者对一个地域的认知窗口。新疆本身的面貌是怎样的?人们的生活实景又是怎样的?

节目从心出发,走近草原上的一家三代、跳踢踏舞的新疆本土小伙,不再借助于叙事符号的过度添加,而是用百姓的故事和视角带领人们更好地认知新疆、认知中国, 用小人物最真实的故事讲述,让人们看到变化、产生“共情”

沉浸式体验当地生活的过程中,新疆交通日益便捷、百姓生活日益富足的现实也浮现在人们面前。真实的影像、有烟火气的生活,《你好生活》不仅是在展现大美新疆,也为净化涉疆舆论场的不实言论作出了有益的贡献。

在抬头远望草原和星空的迷人景象中,过着一日三餐的简约生活,这是新疆人民所传达出的淳朴生活底色。除此之外,《你好生活》第二季还展示出更多的积极价值观。从“山谷音乐会”到视频连线武汉外卖员,节目以温馨的画面和真切的话语关照2020年疫情的现实,更以一种轻松的方式向外界传达当地人们积极改变的态度。

▍懂用户、深融合,用多维创新升级创作理念

《你好生活》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动“大小屏融合内外措并举”开放合作模式下,打造互联网IP的一次成功实践。

实际上,第一季《你好生活》已经率先完成了“先网后台”的转型,第二季则更强调互联网思维的深融。从B站的弹幕热度就可以看出:“我哭了好甜”“哈哈哈哈小撒太好笑”“终于等到更新我来了!”

虽有屏幕相隔,但网友们已然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双向交流,仿佛是“山谷音乐会”坐在台下聆听的听众,仿佛是一起行走在伊犁城中的挚友,一起在笑中带泪中参与着这场对生活的本质反思。

事实上,在第二季《你好生活》开播之初,节目就确定了更深懂用户、更深作融合的决心。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艺频道节目部主任 吕逸涛表示:“《你好生活》作为首档‘先网后台’节目模式的试验田,革新的不只是内容创作和播出模式,更是跨平台、跨资源、跨优势的深层相融, 是一次融合质变的积极尝试。”

从第一季实现“央视网等网络终端先行播放节目,电视大屏在其后播出”的传播策略,到第二季更强调从用户的观看视角推进融合迈步,《你好生活》的创新性不断得到凸显。

相比第一季,第二季除了在传播策略上升级,在制作思路、拍摄理念等方面也有很大提升。第一季中,尼格买提和嘉宾去田野体验采摘,用望远镜观看星星;也攀登过高山,看自然美景、飞鸟迁徙;也曾在湖面上泛舟,给自己一个情绪宣泄释放的出口。第二季在拍摄的地点和呈现上更为完整,用多集讲述一个地点发生的故事,整体叙事大于碎片叙事,这样的策略可以让人们更好地对同一个地点产生更充分的认知。

此外,第二季在观察生活的视角上更为年轻鲜活,贴近生活本源,更深入地从互联网用户群的生活故事中汲取节目灵感。多位央视名嘴们、知名文艺工作者的加盟也让节目的笑点更为密集,价值立意的融入上也更为软性细腻……

这些创新特质不仅赋予了节目更好的观感,也让《你好生活》逐渐成为一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闪亮招牌,引导 先网后台、双屏并举、互联网化思维的综艺制播新模式,将这一台网共热的品牌IP上升到新高度。

▍小转型、大迈步,用个人风格引领独到情怀

第一季开播时,尼格买提就表示:“一直觉得当好一个主持人不容易,原来是我一直在台上,从未了解一档栏目背后的故事。”而当《你好生活》来到第二季,尼格买提在转型制片人的道路上又进行了一次尝试与拓展。

从主持人到制片人身份的转变,不仅是要统领整个节目的创作基调,更是要将个体的风格与节目所要展示的情怀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来到第二季,笔者认为尼格买提的“小转型”已经出现了“大迈步”,在节目创作的把握上也更为成熟。

一方面,个人的成长经历与生活过往串联起节目主线。去自己的家乡新疆探寻生活本源,是尼格买提一直希望在节目中实现的事情。在第七集开头,他磁性的嗓音便仿佛带领观众回到了家乡一般:“我曾说,我要带你去新疆。你说我们还有多远,我说闭上眼睛,一、二、三……” 在熟悉的土地上展现生活的美好,不仅会让探寻的步伐多了一丝特殊的情感,也将个人的成长烙印深深地凝固在节目的外在呈现中

正如有观众所言:“小尼回家的故事是这一季中最为打动我的。作为一个在新疆长大、在异地上学的男孩儿,看到这感觉像一个邻家的大哥哥带我一起踏上回家的征程。”

另一方面,小尼一直以来亲民的主持风格在节目中也起到了引领作用,贯穿节目全程,其自我的镜头张力与真情实意也深深地打动了观者——不像传统访谈类节目那样给予嘉宾诱导式的提问,也无需刻意升华价值的高度,就是平平淡淡地与嘉宾一起度过每一天的生活日常,并从中挖掘具象的生活哲学。

作为一档记录生活的轻型综艺,《你好生活》有着它的“独到情怀”。随着第二季圆满收官,尼格买提与他的伙伴们又完成了一本赋予年轻用户心灵深度放松的影像随笔,也为 总台高质量发展、台网迈向深度融合、头部主持人向制片人转型提供了新的优质案例。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