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有着上下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土地上能称得上“国家宝藏”的可谓灿若星河。说到中国的石窟旅游,相信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肯定是敦煌莫高窟或者龙门石窟,毕竟这两个石窟出现的几率会比较高,因此看起来更网红一些。敦煌莫高窟,隶属于甘肃省酒泉市,位于河西走廊的最西端,地处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的交汇处,总面积3.12万平方千米。是丝绸之路的节点城市,以“敦煌石窟”、“敦煌壁画”闻名天下。
敦煌出名的景点之一就是莫高窟了,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1961年,莫高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87年,莫高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一百一十二年前,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的发现,打开了一座中国中古时期的文献宝库。敦煌莫高窟从此再次引起世人的注意,西方探险家纷至沓来,中国政府和中国学者,随后也开展了莫高窟考察与保护工作。
历史照片中的莫高窟一片荒凉,栈道损毁、壁画裸露,洞窟泥沙堆积。莫高窟北大像楼阁的最终修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综合敦煌研究院马德研究员等先生的研究成果,北大像最初修凿于武周延载二年(695年),建有四级窟前殿堂;唐乾符元年到中和五年(公元874-885年)间,河西归义军节度使张淮深重修北大像,窟前殿堂由四层增建为五层;宋乾德四年(公元966年),归义军节度使、托西大王曹元忠夫妇组织重修北大像窟前殿堂楼阁,拆换了下两层撑木,窟檐仍为五层。
光绪二十四年,敦煌商人戴奉钰出资修建了五层楼;民国十七年至二十四年,敦煌刘骥德,张盘铭、易昌恕等人,集合本地各界人士之力将毁坏的五层楼修建为九层。1986年,敦煌研究院发现九层楼窟檐第八层横梁断裂,有倾倒危险,便进行修缮;2011年,敦煌发生持续强降雨天气,致使九层楼建筑窟檐在长时间的雨水侵蚀下,出现不同程度的漏雨及墙皮脱落、坍塌等现象。
敦煌研究院立项九层楼保护修复加固工程,该项目于2013年4月1日开工,2013年11月25日完工。根据目前已知的材料,莫高窟北大像的殿堂楼阁自695年至2013年,共修建了8次。
我国自汉代佛教传入后,佛教文化影响深远。经历漫长的历史沉淀,以中国佛教文化为特色的巨型石窟艺术逐渐形成了包括:莫高窟(甘肃敦煌)、云冈石窟(山西大同)、龙门石窟(河南洛阳)、麦积山石窟(甘肃天水)等四大石窟。1904年,省府下令敦煌“检点经卷,就地保存”。这跟敦煌县令严泽有什么两样,没有派人保护,也没有经费下达。
1907年,英国人斯坦因来了,他用200两银子换走了24箱经卷,历时一年多才运出中国。1908年法国的汉学家伯希和来了,买走了6000余件写本。接着,日本人、俄罗斯人、美国人纷纷前来,带走大量的经卷。讽刺意味的是,被外国人所掠走的那些敦煌经卷,目前都在这些国家的最好的博物馆里得到最好的保管,无一损坏。
1909年,伯希和在北京向一些学者出示了几本敦煌珍本,这才引起学界的注意。清政府终于做出决定,把剩余的经卷全部运往北京保存。然而在运送的途中,又大量散失,最终发现的五万余件的珍品,只剩下了8757件入藏京师图书馆。这一切的损失,究竟是谁的错呢?是王朝的昏庸担责,还是要一个道士来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