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剑
来源:河南工人日报
苏州多水,名山当推虎丘。虽然虎丘山高只有34.3米,总面积也不过232.3亩,但有道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虎丘的盛名,恰恰就在于它的厚重。
“剑池”,可以说是虎丘的点睛之笔。一面陡立的石壁下,有一池,形似一把平放的宝剑,池中泉水冷森,深达两丈,寒气逼人。传说这是冶工干将为吴王铸剑时的淬剑之处,也是吴王阖闾的墓葬之地。当年,阖闾曾召集千余名技术高明的工匠,为他建造地下幽宫作为墓室。工程竣工之后,他欲将天下名剑扁诸、鱼肠等三千宝剑陪葬于此,便设计将数千工匠立地斩杀,千人之血染红了眼前的这块磐石。听人说,每逢阴雨天,这块巨石就会显现出暗红颜色,如同血染一般。想那阖闾,用扁诸刺王僚,任用伍子胥、孙武,败楚、越,威慑齐、鲁,走向强盛。他认为拥有了这些名剑,吴国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可事实果真如此吗?才过了多少年,吴国就被越国灭掉了。看来,势无定势,治国并不取决于一柄宝剑。富民强国,才是保持强盛的根本所在。
“五人墓”虽然在虎丘山脚下,但它的高度却不亚于虎丘。这是一座合葬之冢,长方形,方砖垒砌,封土上丛生着密密的草。里面长眠的是在明代苏州人民抗暴斗争中死难的颜佩韦、杨念如、周文元、沈扬、马杰五位义士。明天启六年(1626年),阉党在苏州逮捕东林党人时,遭到苏州全城的反对。后魏忠贤诬陷苏州人民谋反,派兵镇压,颜佩韦等五人为保护群众,挺身投案,临刑时相顾笑谈,痛骂魏忠贤,引颈就刃,慷慨赴义。可以说,这是五朵盛开的英雄之花,他们的壮举不仅仅是一个两个市民发出的呐喊,而是整个城市向专制王朝做出的反抗姿态。
“道直心宁悔,名存死不空。招魂堤水上,葬骨虎丘东。墓草侵阶绿,山鹃带血红。要离三尺土,千古共英风。”林明伦的这首《五人墓》是对英烈的公正评价。五人之躯,沉沉于墓穴;五人之神,皦皦于青史。我想,在进入公民时代的今天,每个人都应该去拜访一下五人墓。因为这五个中国最早的公民,用宝贵的生命告诉人们:在这个世界上,除了忍辱屈从之外,我们还有一种更为勇敢的选择。
黄桥,是苏州文化宁谧的后院,而虎丘则是黄桥的后院。岁月在悄然流逝,但虎丘的精神高度不会降低,它将伴随着人们追寻的目光,直到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