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小长假,客都人家迅速聚拢了大量人气,迎来了第一个高峰。在这里,游客不仅能品尝大埔笋板、客家腌面等客家美食,还能了解梅州的足球文化、非遗文化等。
日前,广东省政协副主席马光瑜来梅调研期间也来到了“客都人家”,领略了客家的绝美风光。参观游览之际,马光瑜写下了一篇《客都新景小纪》,盛赞梅州客都人家。
—— 原 文 ——
客都新景小纪
出差梅州。晚饭毕,主相邀散步。少顷至丙村,位于石窟河与梅江交界处。见坪地近千亩。其上新建一文旅去处,巨大门口牌坊耸立,古色古香。近探,乃真文物也。俱为两百年前建筑材料。为一商家从外地拆建运至此地,按原物再建而成。虽有讨巧之嫌,然对文物保护也属中上之策。再近,见三、四十座古建筑拔地而起,鳞次栉比,蔚为壮观。且古建筑皆为外地两百年前之文物古建,近被重建于此。豪宅大院比比皆是,院内亭台楼阁,小桥流水,风月无边。庭院厅内,有先贤堂,陈列千百年来客属达官贵人、文人名士数百肖像生平,客家文化自豪感与文化自信扑面而来。另有赤色展馆、侨批展馆、民宿展馆、各色民居,不一而足。主街两侧,各有小街,商铺皆为古建筑重建,原汁原味。店铺之内,或手工艺品,或特色小食。热闹非凡。更有幼童玩处,接踵擦肩,人流滚滚,好不热闹。最有趣处,是景区商贩,皆着古装,行于古建小街,若回明清。见此景,忽觉汴梁宋城再现,或袁家村翻版。
政府规划,商家运作,文旅结合,此计大妙。此景居粤闽赣三省交界,无甚强争。既解文物异地保护之难题,又决传统客家人文景点分散难成气候之困。或可谓神来之笔。
或曰,此类人造景点众,多经营不善,难为长久。然开张数日,每日客逾五万,且游览免费,游人如织,似不必有此虞矣。商家大掌柜为梅籍赣人,热情好客,精明练达。欲邀吾等赏大型实景演出,并曰:不看遗憾,若看必觉震撼。或可不信,不知究竟如何,有待下回分解。但商家自信若滔滔梅江,汹涌而来。惑之大矣。
一时兴起而去,至则兴至,竟乐不思蜀。时近三更,仍人声鼎沸,煞是热闹。
这正是:
多少天工能重开,巧攫珍珠另安排
无中生有衍风物,一段锦绣妙手裁
庚子冬日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