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四川乐山,人们总会第一时间想起乐山大佛,它已经成了乐山市的一张名片。乐山大佛又叫凌云大佛,位于岷江东岸凌云寺旁边,濒临大渡河、岷江、青衣江三江交汇处。据了解,它于公元713年开始开凿,花了整整90年的时间,才将它打造成中国最大的、通高71米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数千年来,民间流传着不少关于乐山大佛的传说,其中一个是说该佛像胸口处藏有宝藏。
713年之前,每当有船只经过凌云山下时,江水就会变得非常汹涌,十分危险,很多渔民、游客在此丧命,船毁人亡。因此,不少人很害怕经过此地了。凌云寺有一个叫海通禅师的修行者,听说山下经常有人因为江水湍急而丢掉了性命,对此非常痛心。出家人以慈悲为怀,他想着能不能解决这一问题呢?经过冥思苦想,海通禅师想到了一个办法——在凌云山的悬崖边建造一尊大佛,从而镇压湍急的河水。
在古代,古人们通常会在河水泛滥的地方修建一些东西,以镇压河水,例如山西永济市著名的“唐开元铁牛”。不管是出于迷信思想,还是给人们一个心理安慰,他们愿意去尝试,说不定就成功了呢!海通禅师想到了解决的办法之后,便利用自己的名气为开凿大佛做准备,号召当地老百姓加入其中,早一分竣工,便能挽救一条生命。由于海通禅师在当地颇有威望,很多老百姓,甚至当地的富豪和朝廷都纷纷出钱出力,只为早一点完工,以普度众生。古代的技术、机械等方面不比现在,加上中途曾两次被迫停工,所以乐山大佛花了90年的时间才竣工。
乐山大佛出现后,似乎真的起到了镇压江水的作用,再也没听到有人遇害的消息了。不过,民间一直有传闻说乐山大佛内部有宝藏。不少人听到传闻后,还曾去寻找宝藏,但是都没有什么发现,因此很多说这个传闻是假的。直到1962年,当时乐山大佛因为饱受风雨的侵蚀,为了保护文物,当地政府决定对乐山大佛进行修缮。
工人们在施工时,意外发现大佛的胸口处有一块封闭的门石,背后似乎是一个密室。于是,工人们立马将这一重大消息告知了当地的考古专家。专家们闻讯赶来,打开石门一看,里面竟然真的有“宝藏”。只不过呢,这些“宝物”是废铁、砖头和破旧铅皮。专家仔细查看了“宝藏”以及查阅史书,发现它们不是唐朝时期的产物,而是宋代的东西。
原来啊,乐山大佛封闭的门石是宋朝重建天宁阁的纪事残碑,上面记载着大佛竣工后,曾修建了一座木阁覆盖保护大佛,取名“大佛阁”。这一点,从大佛的膝盖、脚背等地方残存的桩洞得到了验证。或许是因为木阁无法长时间经受风吹日晒,宋朝时进行了重建,并改名“天宁阁”。但不知为何,也不知道什么原因,纪事残碑被镶嵌到了大佛胸部。专家发现残碑后,将它保存在海通洞中。遗憾的是,在1966年,残碑被人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