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符号,它也有着很多的特点,在中国古代,也有过众多的文字,很多文字也都有着一定的特点。
随着中国的文化研究越来越深入,不少的古文字都被破译了,可还是有一些比较怪异的文字,没有被解读出来。
比如在贵州的关岭,就有着一处特殊的景点,在高高的崖壁上,有着很多类似文字的图画,它可能是一种特殊的古文字,也可能是一种符号。
深藏在贵州腹地,了解它的人并不是非常多,可它怪异的形状,还是引发了很多学者的探讨,它也被称为红崖天书。
在崖壁上这些图画都是红色,这么多年都没有人能破译出来,就好像是真的天书一样。
关岭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由于这个地区特殊的环境,也成为西南地带的兵家必争之地,比如关岭得名,就是由于三国时期诸葛亮南征,带兵在这里驻扎,领兵的诸葛亮,关索等人都非常有名,这个地区也都保留下不少和他们有关的遗迹。
当然,红崖天书和他们应该是没有什么关系的,天书真正的出现时间,经过考证是成型于明初期,千百年来流传下来,有无数人都想要破解天书的意思,可至今都没有人能搞明白,天书到底是什么意思?
在崖壁上的怪异文字总共有数十个,文字的排列无序,结构怪异,说是文字的话,也有不同的说法。
红崖天书到底是什么东西呢?
它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意义呢,近年来,有一种说法就非常有意思,那就是天书是朱允炆留下的,经过破译之后,上面是写着朱允炆要讨逆复国的一些言语。
从时间来看,倒也是非常符合当时那段历史,但我认为这种可能性不是非常大,天书最早发现的时间是明弘治年,如果是建文帝写下的东西,他干嘛要写得这么隐蔽呢?
建文帝虽然博学,但他也不见得能掌握这种怪异的文字,这么长时间,明朝一直没有人能识破这种文字,要真是建文帝书写的,作为朱棣的后裔,明朝的历代君王也不会允许这份天书继续保留下来。
事实上,天书并非是建文帝书写的,也并不属于明清时期的主流文字,它应该是属于西南地区的文字。
虽然秦始皇很早就开始统一各地文字,但千百年发展的过程中,文字的书写形式有很多,在相关的记载中,红崖天书应该是一个集体打造的东西,有人曾见过岩上红光如火,洞中有铜鼓声。
虽然红崖上的字数没有那么多,但要想绘制出这么多的文字,在这种崖壁上也需要耗费不少的人力物力。
自打发现天书之后,就有很多人想要破解,当地也曾悬赏100万,试图寻找能破译天书的人,可一直都没有什么成果。
这是因为类似天书的文字,在其他地区没有出现,历史上也没有别的书籍之类,记载天书上面的文体。
很多古文字,在流传的过程中都出现过中断的情况,天书应该是早期的一类特殊民族的文体,有学者就认为,古水文应该与天书有着某种关系,可惜这种说法也不能成立。
在当地,还有着一种有意思的民谣,似乎也暗示着,天书上的文字是与崖壁有着一定的关系,可能崖壁会突然裂开,里面就会出现宝藏之类的东西。
我认为,红崖天书是一种怪异的文人字体,刻在崖壁上,应该是文人涂鸦。
它并不见得有什么太深的含义,很多人是属于过度解读了它与一些象形文是有些相似,可像汉字本身也是从象形文中慢慢演变出来的,应该都存在着某种共同点。
红崖天书会这么难解,就是由于天书从成型之后,到流传下来的过程中,遭受到了恶意歪曲。
这个地方出名之后,就有不少的人想要临摹,也有人在崖壁上题字,这就导致天书的样子越来越怪异。
红崖天书的排列无序,看起来根本就不像是文章,即便是狂草这类的字体,也不可能会这么散乱无序。
有记载就表示,像贵州提督徐印川就在上面题过字,虽然关岭这个地方是比较偏僻的,但红崖天书出现的地方,距离著名的黄果树瀑布相当近,明代就有很多文人喜欢来这里游玩,这个地方的名气也就越来越大。
来往的人多了,自然就会有一些特殊的涂鸦,红崖天书应该就是这么形成的,很多文人在游玩的时候,都喜欢随意写字。
往往是在岩壁上,或者是在当地的一些建筑里面,这也造就了诸多的经典作品,不同的文人,他们的写字风格应该是不一样的,一开始红崖天书应该是能看懂的一些文体,可不断有人在上面写出自己的字。
经过这么多人反复题写,原来的文字不断被覆盖住,就形成了这种怪异的样子,如果一类的文字反复叠加在一起。
即便它是能解读的,人们也不见得能看得懂,与其说是天书,不如说就是一个复杂文字的集合体。
它倒是有不错的历史价值,可要想解读出来,应该也是不太可能的,在明代成书的文字,如果要是历史相关文献一点记载都没有。
那也是不太可能的,这应该是大部分文人由于怪异的喜好,而形成的一种错觉。
"红崖天书"在这几百年里,虽然总有人“破解”,但始终没有一个让人信服的,如今正在等待一个最权威的解释。
中国历史悠久,许多古代的东西都是靠发现遗迹或者文物去探索,不仅是我国如此,如今世界各国,都在研究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文物,只是作为有着上下五千年历史的中国,对于文物的研究更加突出。
其实文物代表的是国家文化底蕴,而如今的人们越发的喜欢了解文物、了解历史。
正因为文物有这样的特殊性,也引起了无数文人雅士的目光,他们喜欢珍藏各类文物,甚至到各个博物馆观看。
从古至今,世人对于文物的观赏从未停止,尤其是参加文物展览时,总会赞叹古人的聪明才智,何以创造出如此极具欣赏力的作品!
尤其是现在诸多家长,为了给孩子开阔眼界,除了带他们去旅游之外,更多的是带他们参观博物馆。当然学校组织的更多,这些做法无非就是让孩子从小就了解国家文物,提高自身对历史的认知。
也有人会选择看文物展览,不过文物展览并非时刻都有,有时候想看一件文物还是比较难的,尤其是国宝级的文物。
这也是一些文物爱好者以及学生孩子们的遗憾,倒是近几年的《国家宝藏》收视率奇高,里面科普各类文物古件的曲折经历,让世人了解文物、了解这段历史,增强国人的凝聚力。
但毕竟是电视节目,很多人并没有充裕的时间去看。
记得2018年,陕西博物馆出的《大唐长安·陕博日历》,可谓是让人们眼前一新,还能这样了解文物?
现如今故宫博物馆出版了《故宫日历》2020年日历。
这样的目的无非是让国人更加了解文物的过往,将它当成日历一样看,每日都能看到新的文物故事。
《故宫日历》2020日历里面的文物都是精挑细选,有366件,正好对应了一年的时间。
这里面的每一件文物都与古人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在了解文物的同时,还可以了解古人的生活。
一年共计12个月份,《故宫日历》每一个月份都有不同的主题。
学习之时,工作之余,闲暇时翻看文物,自然可以陶冶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