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张欣
一品九碗、赏月对歌、锅庄篝火……“去年十一长假,月坝最多日接待游客上万人次。”近日,利州区白朝乡党委书记张玉全面对记者的采访说道。
他初到时立的“一定要让这里的青山变金山”的工作目标,在6年内变成了现实。
对于被评选为省先进工作者,张玉全毫无心理准备。“心情肯定是激动的,但是现在想得最多的还是接下来的工作怎么做。”他说,“任何时候都不能把发展这根弦松了。”
愚公“开山”,赶走脱贫拦路虎
面前有多少收获,背后就有多少艰辛。
许多年前的白朝乡可不是如今这个样。
白朝乡是利州区最偏远落后的乡镇,“地薄粮少没钱用,一冬三月吃土豆”就是从前村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村民赶集只能到宝轮镇,翻山越岭6小时,很多人因为大山的阻隔,一辈子也没有看过外面的世界。
2014年3月,张玉全被派往白朝乡担任党委书记,汽车从广元行驶到乡政府驻地整整用了2个半小时。
在观音村三组何乃元家,家徒四壁,破烂的油彩布条成为遮风挡雨的依靠。
在新华村切刀梁,由于道路阻断,村民把岩洞作为中转站,骑着摩托车把从山外买回来的生活用品寄存在岩洞后,又大包小包地翻山越岭背回家。
在新房村四组,村民杨礼先夫妇更是硬生生花了一年多时间,徒手修了一条两公里长、一米多宽的毛坯路……
“白朝不富我不走、白朝不通誓不还!”张玉全在全乡干部大会上立下铮铮誓言。
想要拔穷根,就必须打开山门。
修路!这个消息让白朝乡沸腾了,这可是全乡几代人的愿望!
四里八方的乡亲赶来投工投劳,65岁的老党员唐明凯自发带着10多名群众翻山钻林,踏勘“宝七路”改道后的线形数据,每次下山,都累得大汗淋漓,衣服全被树枝刮破。
在悬崖绝壁上开山凿路,难度可想而知。尤其是隆冬时节,寒气透骨,群山深处一到下午就雾气重重。
即使这样,“宝七路”的建设工地总是一片热火朝天,没有一天停歇。
3年里,张玉全带领干部群众全身心扎在建设主战场,最惊心动魄的一次是车辆差点被大面积塌方掩埋。
一千多个白日黑夜,白朝人像“愚公”一样艰苦奋战,2016年10月,终于建成了32.5公里长的柏油公路。
“宝七路”将白朝到宝轮的车程由过去的2小时缩短为20分钟,一举结束该乡在利州区唯一不通等级公路的苦历史。
在张玉全的带领下,全乡已建成通乡、村、组、户公路200余公里,彻底结束了“行路难”历史。
打造致富聚宝盆
脱贫攻坚的“拦路虎”赶走了,开发利用月坝湿地这个“聚宝盆”,顺理成章被提上工作日程。
要立足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以“一路一区”(宝七路、月坝省级湿地保护区)为载体,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带动全乡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比翼双飞”,思路越来越宽的乡干部群众在这一点上达成了共识。
组建脱贫攻坚指挥作战中心,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春雷行动”“秋季攻坚”……
于是,以月坝特色小镇建设为核心,配套40余个配套项目加速完成并投入运行,月坝村先后荣获“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中国十大乡建探索奖”“全国最美森林小镇100例”“中国十大乡村振兴示范村”“国家森林乡村”等省级以上荣誉10余项。
发展产业,食用菌园区产值过亿
如今,白朝乡建成产值过亿食用菌产业园1个,并完成香菇研究所建设。
还聘请四川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等科研院校食用菌专家及本地技术能人进驻,培育龙头企业(菇菇香有限公司)、专合社、产业大户等食用菌产业经营主体50余个,仅食用菌产业带动200余户贫困户户均增收达2.3万元。
通过开展扶志扶能树新风“两扶一树”活动,专家讲技术,知客讲政策,群众的脱贫攻坚内生动力激发起来了。
近月湖的水更绿了,罗家老街的文化名片更亮了,白朝乡旧貌展新颜,农家乐、精品民宿如雨后春笋般开张营业,餐饮、游乐、休闲一应俱全。
“做梦都没想到会有这样的好日子,真的要感谢党的扶贫政策!”新房村村民刘玉芬说。
如今,白朝乡已全面脱贫摘帽,并成功创建成“中国十大乡村振兴示范村”“全国农业产业建设强镇”。
“道路还需提升改造,食用菌产业还要提质增效。”张玉全说,“白朝乡发展的脚步、培养能人的脚步绝对不能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