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走上“幸福路”——吕梁市交通扶贫工作综述

旅游 黄河新闻网吕梁频道 2021-01-04 10:26

原标题:同心走上“幸福路”——吕梁市交通扶贫工作综述

图为石楼县旅游公路穿过绵延横亘的大山直通“黄河第一湾”。 记者 刘亮亮 摄

吕梁地处山区,山峦重叠环绕,山路蜿蜒曲折,自然条件恶劣,又是深度贫困地区,雨雪天气道路泥泞不堪。老百姓出行难、孩子们上学难、农副产品出山更是难上加难……这些回忆,刺痛着老一辈的吕梁人。现如今,条条大路通县乡、村村硬化了泥土路,犹如一条条毛细血管,遍布全市境域,成为了助推我市脱贫攻坚进程的“加速器”。

2016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论述和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以“四好农村路”建设为抓手,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结合起来,全力推进村通硬化路、通客车工程,有效改善了农村出行条件,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实的交通支撑。

聚焦“四好农村路”,打通“最后一公里”

“要想富,先修路”。五年来,全市“四好农村路”建设共完成投资133亿元,是“十二五”完成投资的4倍;建成农村公路9371公里,是“十二五”的6倍多;投资规模和建设规模位列全省第一。

实施安全生命防护工程4975公里,是“十二五”的近3倍。其中,建设建制村通硬化路“畅返不畅”整治工程2902公里、完善提质工程268公里、养护提质改造工程3150公里、撤并建制村等较大规模人口自然村通硬化路301公里、窄路基路面拓宽改造1857公里、县乡公路改造492公里,危桥改造76座;建设县级客运站3个、乡镇客运站9个、农村客运候车亭694个,完成406个建制村通客车。

今年68岁的石楼县裴沟乡马家山村委刘家村村民曹生华说起家门口的公路畅通带来的好处时,他激动不已:“以前这段路都是泥土路,雨雪天气别说走了,汽车都很难上来,旁边又是山沟,当年就因为这恶劣条件出了不少事故啊!现在好了,公路修好了,沿山沟都修了围栏种了树,乡亲们出行方便多了。”

农村公路路网进一步优化,安全防护设施进一步完善,通行能力进一步增强,群众出行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逐步让“出门水泥路,抬脚上客车”的梦想变为现实。

2020年,我市建设“四好农村路” 2024公里,完成目标任务的182%;现已完成安全生命防护工程1341公里,完成目标任务的136%;共完成投资16.1亿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67%。

“交通扶贫+农业+产业+旅游”,铺就脱贫小康路

路通了,人心就齐了,老百姓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干劲更足了。

五年来,我市加快县乡公路和资源产业路建设,有效推动了地方经济转型发展。我市改造县乡公路492公里、建成资源产业路77公里,极大改善了乡村矿产、农副产品的运输条件,推动了农业种植养殖产业的发展。

交口县石口、康城等乡镇依托产业路,形成蘑菇、香菇、羊肚菌等系列食用菌规模种植基地,形成核桃种植基地、万头肉驴养殖基地,沿线农业产业年产值突破15亿元,3800余名农村贫困劳力实现稳定脱贫稳定就业,有效推动农村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获得感得到极大的提升。

我市还大力推动农村物流发展,“网络+物流”发展的新业态在广大农村已经形成。全市建立了农村物流节点827个,其中县级物流节点25个、乡级物流节点116个、村级物流节点686个,有效带动了农村发展,农民足不出村就可以享受到与城市一样的购物方便。农村农副产品通过网络,可直销到全国各地。

五年来,我市不仅在公路上下足“绣花”功夫,而且还带动旅游产业蓬勃发展。我市按照沿黄旅游公路设计方案,规划了445公里旅游公路,启动了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建设,按照“专用性、安全性、智慧性和环境友好型”的要求,将高质量发展要求贯穿于主体系统、慢行系统、服务系统、景观系统和信息系统,沿线设置生态绿道28.5公里、驿站14个、房车营地3个、观景台10个。截至目前,已建成323公里,五大系统配套完成。其中,黄河一号旅游公路主线228公里、支线95公里建成通车,二期工程已开工33公里。5县区的晋绥革命纪念馆、黄河水蚀浮雕、碛口古镇、千年景区、北武当山、庞泉沟等67个景区景点实现互联互通,“城景通、景景通”的旅游公路网络已经初步形成。推动了沿线160余万亩红枣产业发展和30余处农业产业园、50多个贫困村200余个特色“农家乐”“采摘园”“水上乐园”“民宿”等农家旅游经营项目蓬勃兴起,带动了沿线18万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兴县瓦塘镇裴家川口村是当年的黄河古渡口,黄河到这里水势平缓,地形开阔,是天然的优良码头。

明清时期,这里店铺林立、商贾云集,一派繁荣景象。尽管有着深厚的人文历史和红色文化底蕴,但裴家川口却是一个纯农业村,村民主要以务农为主。

五年来,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大力推进,裴家川口村民收入稳步增长,2019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500元。2019年,该村被确定为沿黄旅游示范村,是兴县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村。随着瓦裴公路及沿黄旅游公路的建成通车,便捷的交通网络将助力该村的美丽乡村建设更好更快发展,不仅能实现乡村旅游产业规模和效益进一步提升,还能带动300余贫困人口从事旅游配套产业,带动500余贫困人口增收致富。

“没开农家乐之前,我一直在外打零工,一年到头攒不下几个钱。前几年在家人的支持下,回到村里开起了农家饭店,那时候路不通,饭店生意不景气。直到沿黄旅游公路修通了,饭店紧邻着公路,生意一下就火了起来,现在的小日子是越过越红火。”裴家川口村渔家饭店的老板裴俊伟说起沿黄旅游公路带来的变化感慨万千。

加强公路养护管理,解决贫困户就业难题

“全面小康路上,不让一地一人因交通而掉队”。

我市将公路建设与贫困群众就业结合起来,着力解决贫困群众就业难问题。

临县创新农村公路管养机制,建立养护专业合作社,把农村公护和路养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相结合。该县政府作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责任主体,成立了“临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养护管理专项资金的筹措与管理、部门间的组织协调。全县各乡镇都成立了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专业合作社,负责本区域内农村公路的日常养护和水毁路段恢复工程,真正实现了“路有人管,路有人养”“有桥必管,有路必养”,农村公路面貌焕然一新。目前,该县23个专业合作社,共备案529人,其中贫困户369人,占比70%。参合贫困户年人均增收1万余元。

2020年3月,我市协调静兴高速公路、209国道改线项目,精准对接企业复工复产与贫困群众就业,吸收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员234名就近投入工程建设,既解决就业,又推动了复工复产。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如今的吕梁大地,交通四通八达,一条条公路描绘出一幅幅壮美的交通扶贫画卷。(记者 王洋)

吕梁日报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