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您或许没有见过群星璀璨的夜空,没有看过流星划破凝固的天际,然而,您的心中始终怀着飞跃银河的梦想,目光饱含高远宇宙的深邃。今天,为您,为我们共同的城市,我们呈现成都开年星云大片,既写下2020年充满希望的终章,又为2021年许下最美好的祝愿。
自去年12月以来,北纬30度附近地区,迎来捕捉北半球奇观双子座流星雨以及深空星云的好时光,本报策划了这场跨年追逐星光追逐美好的活动,以此来献给我们的城市和所有成都人。自12月上旬始,准备工作历时将近半个月。16日至19日,作为活动主要执行人的本报摄影记者刘钊、深空摄影爱好者罗中等,从成都一路向南,追逐星星的光芒,来回行程千余公里。他们冒着呵气成霜的严寒,顶着七级大风,迎着漫天飞雪,进山沟、通宵守候;翻山岭,追逐晴空。终于成功捕捉到了猎户座星云、马头星云、仙女星云、巴纳德环、海豚星云等美丽的天文景观。
刘钊及罗中都是成都深空摄影爱好者组织“观察者联盟”的成员。
“追星”的本能和激情可以说是成都的基因,一直在成都人的血脉中燃烧。本世纪初,成都出土的太阳神鸟金饰上,千年前的匠人用高超的工艺描绘了一轮绝美的恒星——太阳,太阳放射出象征十二个月的光芒,四只飞翔的“三足鸟”象征着春夏秋冬。这枚商周时期的艺术品记录了当时的天文崇拜,也在继续见证这座城市日益蓬勃的科技迭代和文化绽放。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成都的天文爱好者群体在高速增长。”国际天文联合会(IAU)四川地区联系人之一、四川省天文科普学会监事、川南天文台创始人常捷提供的数据,佐证了成都“追星”文化的流行:“学会目前已有上千名会员,小到学龄前五六岁的儿童,上至60多岁的人士,年龄跨度大,所处行业也很广泛。”除了学会,2016年成都的高校里面,首次出现了天文系,很多高校和中小学都成立了天文社团,并在学会指导下,成立了成渝高校天文联合会,目前,学会在攀枝花建成了川南天文台,若尔盖的川北天文台也正在建设中。
“‘追星’是个投入较高的活动,只有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高水平,才会有成规模的组织活动出现。”罗中介绍说:“而每一次技术的进步或器材的更新,都会让人收获更好的作品。”据了解,在成都“追星”活动逐渐成熟的过程中,一些新的服务行业正在形成——天文科普师、设备操作员、星空摄影师等职业正在出现。“成都在这方面正在向国际水准看齐。”常捷介绍说:“观星融合了技术与文化,文明越发达,视野越高远。”
这部追星大片由本报摄影记者及成都深空摄影爱好者组织“观察者联盟”,在龙泉山脉以及川西、川南等地,共同“开镜”。成都的天文爱好者以热情和执着的精神,将此片奉献给这座人们挚爱的城市。“观察者联盟”这个自发成立的组织大约有500名成员,其中常年活跃在追星一线的有近20人,来自成都的各行各业:有华为的博士、有法医、有飞行员,还有各个商业领域活跃的企业主:他们也许白天在实验室搜集数据,夜里在野外进行测量;也许上一刻刚刚降落天府国际机场,下一刻就出发开启星际“远航”;既可以运用大数据记录下中欧快铁承运的进出口量,也可以手动调试导星仪测量精确到千分位的星轨数据……他们追逐天空闪烁的群星,而自身又何尝不是行业之星?2100万成都人共同织就了成都城市发展的星空,他们是成都人的代表。
“我们享受的是追星的过程。”成都妹子刘钊说:“虽然中间不乏遗憾,但是追星的人一直都在路上,永远追逐,永远充满希望,风景都在路上。”
本报记者 何宏 龙丁灵
摄影 罗中 刘钊